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佛教艺术鉴赏第一章1
宗教是在最原始时代从人们对于自己本身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极愚昧、极模糊、极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评导言,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52-453页。)宗教,就这个词的最广泛和最根本的意义而言,是指一种终极眷注!第一章宗教与宗教艺术的关系宗教与艺术自有人类以来便有崇拜神祇的活动;当他们创造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创造了宗教。宗教就像艺术一样,试图要找出我们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也像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宗教有可能被滥用,但它似乎一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己尽管有它的“彼岸”色彩,但却是十分实际的,是落实活用的。什么是神世界上究竟有没有神呢?因为神是超出经验之外的,是不能证明的.神是存在的.神是我们希望的本源\道德的基础\社会的柱石.任何事物都必须有根源才能存在,宇宙也必须有根源.人们把这种根源叫做”神”.神是存在的神是存在的,问题是我们不能了解神的本质和属性.好的悟性的人会得到神的启示,因为万物中的目的和意旨是显然的,只要我们扩大自己的悟性,就可以洞察这些目的和意旨,就一定相信这种不可见的主宰-----神.因此我认为宗教信仰是需要的,它为人们生活,感情所要求.表现神的艺术在宗教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类生活各领域之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艺术。宗教与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文明现象,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且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各种艺术的基本题材都具有宗教性质,因此,“人类的一切艺术在本质上都是宗教艺术;从迦勒底到埃及的艺术,从迈锡尼到希腊艺术,从亚述到前佛教中国的艺术,从墨西哥到秘鲁的亚述,都无一例外。”第一节宗教与艺术的统一一宗教艺术的起源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生产力和认识能力极为低下,原始宗教在当时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很多证据表明,不少原始艺术都与宗教有关,都是表达宗教内容的形式,其创作目的不是来自审美的需要而是来自宗教的需要,如原始歌舞就是一种宗教祭祀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向神灵祈祷或致谢;原始雕刻和造型艺术多是表示原始人的生殖崇拜观念;许多洞穴壁画是一种巫术符号。原始宗教艺术的功用实用而非审美——原始时期制像、绘画是为了保护他们免遭其他超自然力量的危害,他们把那些超自然力量看得跟大自然的力量一样地实有其物,即绘画和雕塑是用来行施巫术的,不是美不美的问题,而是他它们能不能“发挥作用”——能不能实施所需要的巫术。所以,原始时期艺术并非是纯粹的艺术作品,当作美好的东西去观赏,而是被当作有明确用途的东西,当作有威力的东西去使用,即是为了实用而不是为了审美需要。如果我们不完全了解过去艺术必须为什么目的服务,我们就很难理解过去的艺术。我们上溯历史走得越远,对那些时代艺术服务的目的也就越明确。实际上那些“原始人”的思维往往比我们复杂,并不单纯。他们的想象力也很丰富,不比现代人差。古希腊巫女像艺术起源宗教?在原始社会伴随着人们的宗教活动宗教艺术也就随之产生了,在历史的最初期两者就交织在一起。虽然我们不能断言艺术完全就是起源于宗教,但是可以肯定宗教是影响艺术起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或者说是艺术的泉源。没有宗教基础,人类艺术便永远也不会产生和发展。三大宗教艺术随着世界三大宗教的诞生,更加促使了宗教艺术的发展。基督教的诞生使我们有以基督教教堂、基督教题材的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代表的基督教艺术。伊斯兰的诞生产生了清真寺、礼拜堂、书法等独具特色的伊斯兰艺术。佛教的产生创造出了寺庙、石窟、壁画、造像等精美的佛教艺术。宗教的职能净化自己的智性,而使自己不朽和神圣,乃是人类的责任。智慧乃是人类最高的德行,它得在沉思哲学的真理中才能表达出来。这里的沉思并非纯粹是逻辑思考,而是在出神入化的自我超越下,经训练所产生的一种直观。然而极少有人能有这种智慧,大多数的人只能达到日常生活中应用洞视与智性所达到的境界。宗教的精神先知们发现慈爱才是他们最重要的职责,这个认识逐渐成为宗教的主要特色。真正的宗教精神在于如何成功地将宗教经验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只将清规戒律局限在庙堂或超时空的神话世界中是不够的。在觉悟以后,人必须回到日常世界,学习如何将慈爱带给所有的生物。宗教的意义宗教不仅表示人对上帝的依赖、崇拜和虔诚的关系和态度,同时也表示人对他人和对自己的关系和态度。对神的虔诚也要表现在他人和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换言之,要在伦理的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人们对宗教不同层次的要求宗教是一种与人以往的传统、现实的生活和对未来的希望相关联的复杂的文化现象。宗教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演进:低层次的得救和超越要求:避免灾祸,发财致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希望长生不老。简言之,就是在物质生活、社会地位和生命限度上超越自己现有的处境。高层次的得救和超越的愿望:人们寻求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意义,如果缺乏这样的一种终极的目标和意义,人们会感到虚无缥缈,人们希望从这种虚无感中得救,希望使人生变得充实和有意义。人们希望把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宇宙生命融合在一起。人类有没有可能超越只爱自己而达到像爱自己一样爱邻人呢?人类有没有可能超越自我中心而达到宇宙本体中心的境界呢?人类有没有可能克服有限而与无限相结合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实证科学是解答不了的。对于有关人生的痛苦、不幸、空虚和失落等问题,并非都能靠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完善法律制度等途径去解决。伦理教化在此很重要,但是伦理教化要有一个本体上的依据,否则难以建立威信和使人信服,为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得救和超越的愿望,高层次的宗教就应运而生。宗教的终极意义世界各大宗教都提倡弃恶扬善,造福人群,追求真善美,向往理想境界。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寻求高层次的得救和超越的愿望。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宗教并没有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消亡。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这种高层次的得救和超越的愿望继续存在,只要实证科学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宗教就会继续存在。如何才能在使宗教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我们无法强制别人信什么,我们也不比别人更高明,但是,我们或许可以说,让我们一起从以往的历史经验中,从我们切身的生活体验中,从真心诚意的对话中,获得启迪,提高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现在,我们一方面要对宗教进行反思和批判,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新的诠释把宗教引向高的层次,人在新的形势下赢得新的活力。对道的领悟是一条道,是一条我们永远走在途中的道。因为我们自知能力有限,得抱着一种谦虚的态度。普度众生诚如佛陀所说,大觉悟之后人应该“回到市街上去”,去培养对众生的慈悲。。耶稣基督也说救赎之后要回到尘世中去,把慈爱施给所有的生物。平和、沉静与关爱的慈悲是所有真正宗教洞见的标识教权(来世的承诺或是希望)与皇权(世俗生活的保障)宗教与艺术的共同之处宗教总是超出于心智的限度之外;它是心灵的一种态度或意向;它是对实在的直接体验,是对上帝的冥想,是与上帝的交流。它是一种依赖感,一种宁静感和信任感。宗教是生活的乐趣,并使生活丰富而充实。因此,宗教和艺术在寻求一个终极和谐的世界方面是共同的。可以说世界上最伟大、杰出的艺术作品都是宗教的,宗教艺术在人类艺术宝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直到现代,宗教艺术仍然在宣扬宗教真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二宗教艺术简言之,以宗教的教义、故事和传说等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就是宗教艺术,它必须为宗教目的服务,必须表达某种宗教信仰和上帝存在的烙印,必须是能够唤起人们在某种宗教范围之内的关注,兴趣和信仰。宗教艺术融宗教和艺术为一体,并兼有二者的双重职能。在表现形式和技法上它必须是卓越的、尽善尽美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被圣化了的艺术,它所体现出来的美不仅能够让人欣赏,而且还能够支持、丰富宗教活动,促使教徒们有效地参与到宗教活动中。在这里宗教艺术成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并将人们共同引向上帝的面前,引向更高的境界——慷慨、宽恕、仁慈、爱和慈悲,具有宏扬宗教的功效。美学与神学近代美学家吉尔伯特·库恩说”美是上帝的名字”.此命题带有神秘性,但也使美这个概念具有深刻性.神学说到底是被扭曲和夸大或者以异化形式表现的人学,美是人类的名字美学正是借助了神学才脱离了自然哲学的束缚,如果没有神学的涤荡,美学将永远与自然鬼魂纠缠在一起.神学给了美学新的契机,新的生命,美学以神学的方式完善和展现自己.上帝有多么广大,美就有多么广大上帝有多么深遂,美就有多么深遂宗教把原始的模仿艺术提高了整整一个层次,使艺术真正脱离了自然和人类的现象本身,为人类开拓了一块自由想象和自我观照的特殊天地,它给人提供的认识和快乐远远超出感觉所能提供给人的认识和快乐,这种快乐就是人的生命得到升华,人永远不会像动物一样滞留在地上,他可以享受到想象思想翱翔的奥秘.三宗教与艺术的统一首先,宗教与艺术在本质上都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即两者都强调对非理性的内心体验。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把内心的修养看作是极其重要的修行内容。黑格尔就说过:“宗教所涉及的与其说是行动本身,无宁说是人的心情,是心的天国。”艺术最本质的特性就是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通过描绘神色和姿态表现人的精神。因此,艺术创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学”,“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罗丹就直言:“艺术就是感情”。这样宗教和艺术在本质上就有了相通之处:两者追求的都是心理世界之真而非物理世界之真,注重的是内心的体验和情感,它们在追求终极情感方面是一致的。在这里,艺术构成了对世界的描述,它反映了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对世界的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生活总是在该时代的艺术中得到精确的描绘,它创造生活而又为生活所创造,它产生于每一个时代之中,而又为我们再现它所参与的那个时代的生活。艺术随事件而产生,是其实现者,启示者。其次,宗教与艺术的性能是可以互补的,两者的关系基本上是精神与形式的关系,即作为精神的宗教与作为形式的艺术之间的关系。宗教枯燥抽象深奥的义理可以通过具体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更易教化众生;艺术具有审美性,其审美价值不仅在于艺术形式,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所蕴涵的精神内容,神秘脱俗的宗教显然是最有魅力的内容之一。艺术与宗教的相互要求宗教与艺术性质相通性能互补,两者的联姻、统一则是必然,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宗教要求艺术要有感染力,要使人容易接受,以此来坚定人的信心,而人的信心会把人的勇气推向“顶点”。艺术则需要宗教在精神和道德方面来扩大其思想基础,使人获得更深层的、健康的(如信任、安宁、希望、仁慈、善良、庄严和有价值的劳动等等)精神享受。艺术与宗教的相互需要艺术所表现的是人类敬仰的对象,它对培养美德极为有用。因此,宗教和艺术是相互需要的,离开宗教的艺术会失去最重要的意义,即它无法引导人们进入激发和震撼人类之激情和勇气的那种丰富的生活中,而离开艺术的宗教则是枯燥乏味的。故此,只要有人类存在,宗教将与人类的精神共存,那么,在对人类生活的彻底救赎中,艺术注定要占据重要的地位。四宗教艺术赏析赏析艺术应具备的素养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首先需要有视觉训练,即通过眼睛了解具体化了的形式,题材和内容。其次需要有文化修养,即我们对艺术作品的解释、评价是否正确、对其意义是否真正领悟有赖于人们的文化素养,而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艺术联想艺术作品会给我们无限的联想,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经常会有意无意地以我们所接触过的艺术作品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看见深秋收割过的田野,我们就会想起梵高笔下的风景;远眺江南迷濛烟景,会使我们仿佛置身于米芾的云山墨戏画卷之中;英国作家王尔德甚至这样说:在斯勒画《切尔西码头·银灰色》之前,伦敦没有雾。我们也可以仿此做类似的奇论:没有宋玉的《秋思》赋,中国人在秋天就不会伤感;在沈从文以前,没有湘西。艺术的可读性可见,艺术在构造着我们的生活,艺术本身是一种自足的形式,它可以再现生活,也可以表现人类的情感,但其本质是创造一种新的知觉和意义的样式,人们借此与世界产生一种新的关系,赋予生活新的意义,开辟出世界新的前景。由此可知,犹如读书一样,艺术作品也是可读的,不仅要读懂内容,关键是要读懂画外之意。宗教艺术的内涵宗教艺术也有着同样的作用,宗教的本质同样是创
本文标题:佛教艺术鉴赏第一章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2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