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2014年高中语文_专题四_语言表达简明_连贯_得体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2
成才之路·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专题四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点解读知识讲解课后强化作业考点解读2013年《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D级。“简明、连贯、得体”三者之间既可以是互相独立的知识点,也可以是相互关连的知识结构。无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交流,简明、连贯、得体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所谓的“简明”,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所说的话应包含文字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明”就含有效果的要求,就是表达的清晰。力求避免晦涩,避免歧义,避免啰嗦。所谓的“连贯”,就是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句子前后的照应和衔接。“得体”指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这是比“简明”、“连贯”更高一层的要求。语境指制约语言表达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指一个人的思想水平、道德修养、知识储备、胆识谋略、情感气质等;客观因素指语言表达的外部因素,如表达方式,交际目的、场合、对象等。知识讲解(一)语言表达简明1.“语言表达简明”的含义语言表达简明是指用语简洁扼要,语言明确,没有多余的话,让人一下子把握语意。其中“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的少;“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2.“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1)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2)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3)语言表达勿啰嗦重复。句子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成分,意思的表达就会不完整。但如果一个句子里面不断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就会显得累赘、啰嗦,同样也不符合语言表达清晰性的要求。(4)表意确定,不发生歧义。【例1】(2013年高考湖北卷)21.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周朴园(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周萍(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周朴园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周萍(失色)爸!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结合语境考查语言的准确、简明;回答时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其次要回答出理由。不管是哪种理由,都应紧扣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语言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一)甲句更好。①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一件事”。②使用长句,语气缓和,与前面的“严厉”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态。(示例二)乙句更好。①突显了动词“做”和“当”,表明周朴园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②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合乎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语言表达要简明、准确。语言表达准确要关注“三符合”:符合情景、符合语法逻辑、符合对象。语言简明要做到“两个恰当”:恰当选用词语、恰当变化句式。(二)语言表达连贯1.语言表达连贯的含义所谓连贯,即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贯通,文笔顺畅,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2.语言表达连贯的基本要求语言的连贯大体上有四个方面的要求:(1)话题或陈述对象应始终如一。一段话中的话题或陈述对象应始终如一,不应转换话题、离题说话或改换陈述对象。例如下面这段话:①与生人交谈可以使大脑得到锻炼。②经常说话,尤其在生人面前说话,总要尽量说得准确、鲜明、生动些,这就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③不少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与生人交谈时,思维变得敏捷起来,某些原来没有想到的内容,会出现在脑海里。④有些发明家就是在与生人交谈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因而有所发明创造的。⑤画家挥毫泼墨,数学家不停地演算推导,也都是在锻炼着头脑的机敏和灵活。⑥为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我们应当经常有意识地同生人交谈。这段话的中心话题是第一句,全段都是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的,可是其中⑤句谈的却不是与生人交谈可以锻炼大脑的事,离开了全段的统一话题,致使全段语意上下不连贯。又如:“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前句主语是方位名词“山顶上”,而后面相对应的一句主语换成“宝塔”,陈述对象改换,上下句语意就不够连贯畅通。(2)要有合理的顺序。组成一段话的几个句子之间要有合理的顺序。我们常常用一个语段来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在这个语段中,除了要求每一句的意思都能围绕中心话题叙述外,还要求句与句之间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它包括三个要点:①时间顺序。即按各句陈述内容的时间先后作为排列顺序。这大都用在记叙或说明性的文字中。如:“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这段话的4个分句就是按照时间顺序组合的。②空间顺序。即按句子所述内容的空间顺序(或由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自外而内)排列句子。这种顺序也多用在描写性、说明性的文字里。例如:“泰山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门辟九霄仰观三步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这段话中的二、三两句即是以空间顺序安排。③逻辑顺序。这一顺序又表现两个序列,一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顺序,如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等;二是客观事情内部固有的逻辑关系,如由原因到结果,由轻到重等。例如: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四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顺序是:要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使人们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__________________,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①依法办事②依法律己③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法律④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上面四句话排列的正确顺序应是③①②④,这就是逻辑顺序,①句总领②④句,而③又是由“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演绎而来。我们解答这样的题目时,既要考虑到句与句之间排列的逻辑顺序,又要考虑到与上下文的衔接。(3)上下句之间语意要衔接或表意要相呼应。请看例句: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①那儿的景色真美,②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③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④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第①句的“那儿”紧承前一句的“去年”,第③句句首“江面上”紧承第②句句尾,又与第④句首“江岸后”相对应,语义连贯,一气呵成。这种上下句之间的语意衔接主要是从表意上来考虑,当然也应综合考虑到顺序的合理和上下句对应等多种因素。(4)上下句之间句式结构要相对应。这是指在一组句子(尤其是排比句)中,要使几个句子的句式大体相同,读起来才琅琅上口,语气连贯或相对应。如:“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画线部分的句式与上两句不对应,也就不连贯,应改成“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例2】(2013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Ⅰ〉)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A.②⑥⑤④③①B.②③①④⑤⑥C.④⑤②①⑥③D.④⑥⑤①③②【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首先要着眼于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④⑤是说摄影的地点和内容,应连在一起。②是对这些作品的风格的总体评价,①是对“细节”的进一步说明,所以②①应相连。⑥是这些作品的又一个特点,“而且”表递进关系,⑥应在①之后。至此,便可得出答案C。【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常见的句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等)。解题时应注意:①统揽全局,善抓中心句,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②注意必要的过渡、交代、衔接、呼应,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注意对一些重要代词、名词的分析,注意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③要注意上下文中句式的协调,使用整句或散句、主动句或被动句、肯定句或否定句、长句或短句等等。④充分考虑不同文体语言的不同特点。(三)语言表达得体1.“语言表达得体”的含义语言表达得体是指在运用语言时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场合、对象及交际双方的特定关系,有意识地对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做出不同的安排、选择,使语言发挥最佳效果。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合乎表达对象。(合乎客体、主体身份)(2)合乎语言环境。(注意用词感情色彩和用词的分量和程度的轻重)(3)合乎语体特征。(重点是书面语和口语)2.语言表达得体的基本要求(1)用语要得体①这次我们厂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就..,完全是全厂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兄弟工厂大力支持的结果。②自从采用经济手段制裁..了个别违反劳动纪律的工人之后,迟到早退的现象基本上消失了。③对于那些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我们应当进行严肃的批评..。以上三例在词义的轻重上照应不当。例①中的“成就”是指事业上的成绩,“成绩”则是指工作或学习上的收获,“成就”重而“成绩”轻,这里应当改用“成绩”。例②中的“制裁”,常常用来表示以法律手段进行管束或处罚,尽管“经济制裁”这一词语现在用得很多,但具体到违反劳动纪律这类小事,还是以改用词义较轻的“处罚”或“处分”为宜。例③中“批评”的词义过轻,对于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还是应当用词义较重的“批判”。(2)称呼要得体一般称对方的父母,叫“令尊”、“令堂”;称对方的儿女,叫“令郎”、“令爱”。称自己去世的父母为“先考”、“先妣”。一般问年龄大的老人为“高寿”。一般问别人姓名为“贵姓”,回答为“免贵姓×”。(3)书面语与口语的问题书面语与口语不一样。书面语一般用于正式场合,严肃公正;口语比较随和、轻松。①说话要看对象。我们无论是日常与人交谈,还是作演讲,或是同人辩论,一定先要明确交际的对象,适应对方接受的可能性,否则就会闹出笑话,甚至不愉快的事。例如,有一位小青年被调去搞人口普查工作,他到一户人家调查时,问一位没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吗?”老太太愣了半天答不上来,直到旁边有人解释说“他是问您有老伴没有”,老太太才恍然大悟。②说话要看场合。人与人的交际,都是在一定的地点、场合进行的。交际场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有庄重和随便之分,有喜庆和悲痛之分,有内外之分等等。例如:在正式的场合,不管是日常交谈还是演讲或辩论,说话就必须严肃、认真一些,而不能不着边际地乱扯一通。又如,在欢庆的场合,说的话就应有助于欢快气氛的加浓,多讲些吉利话,切忌说丧气的话。同样的话,在不同的交际
本文标题:2014年高中语文_专题四_语言表达简明_连贯_得体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2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