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试必背知识
二.基本结构:一.第二单元辨证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世界是什么: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实践认识真理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2、意识的作用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2、规律的特点要要求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认识过程的特点和要求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点和要求一、辨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和要求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3、意识的作用4、规律的特点要要求二、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1、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和要求2、认识过程的特点和要求3、真理的特点和要求4、实践的特点辨证唯物主义主要观点辨证唯物主义一、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和要求(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1)规律是客观的,要求尊重客观规律;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3、意识的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因而具有主观能动性。(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知道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4、规律的特点和要求(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面对客观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和要求(1)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作用,促进实践的发展。2、认识过程的特点和要求(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的认识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总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客观事物和实践都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又是时代延续的。因此认识是无限发展的。(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4)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真理的特点和要求(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检验的标准是实践都是客观的。(2)真理是具体的。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3)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都有一定的范围和条件。(4)要求使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是物质性的。(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必须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同时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二.基本结构:一.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矛盾的总特征:联系、发展的观点(第七、八课)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第九课)根本要求:创新(第十课)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1、联系观:联系的特点及要求,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及要求,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2、发展观: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原理及要求,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及要求,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的原理及要求。3、矛盾观-矛盾分析法:矛盾的含义和普遍性原理及要求(一分为二),矛盾特殊性的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及要求(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及要求。4、创新:创新的原因(哲学依据、社会意义)和要求。唯物辩证法主要观点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的特点和要求(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2)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最优目标;同时重视部分作用,推动整体发展。3、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1)着眼事物的整体性。(2)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4)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二、发展观1、发展是普遍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2)要求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准备走曲折的道路。3、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要求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三、矛盾观(矛盾分析法)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是普遍的,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要求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2)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导着矛盾,要抓主流,抓住主要方面。同时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解决矛盾的关键。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1)两者关系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2)要求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在特殊性中形成普遍性,用普遍性指导特殊性。四、创新的原因(哲学依据和社会意义)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要发展就要创新。2、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3、辨证法的实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辨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做到破旧立新。4、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一、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2、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实现方式4、人民群众的作用和要求二、人生价值观1、人的价值及评价标准2、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和特点4、价值观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一、历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2、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实现方式。(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3)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发展。改革是为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4、人民群众的作用和要求(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人生价值观1、人的价值(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即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2、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必由之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坚定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3、价值观的作用和要求(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也不同。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价值观还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4)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4、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1)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1)社会历史性。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阶级性。在阶级社会因人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3)主体性。因人而异,因角度,立场不同
本文标题: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试必背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3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