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中必背诵课外名句及解释
第1页共10页高中必背诵课外名句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解释〗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大致意思是赞颂品行才学象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作为行为准则。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子》中引申意为: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昔:指出征时。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思:语末助词。霏霏:雪大貌。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第2页共10页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有句名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的是事物处于穷尽局面则必须变革,变革后才会通达,通达就能长久。9.仁者见之谓之仁,智知者见之谓之智典故: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1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圣人孔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做高明,能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能克制自己的人才算刚强。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比喻:任何事业都是从小事做起,离开了小事,亦无伟业可言1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真正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第3页共10页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真实的、值得相信的话语不会用美装扮起来(也就是花言巧语);花言巧语是不能相信的。善良的人不会进行硬行地争辩;硬行地争辩的人是不会善良的。1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1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出于《书经》的《旅獒》篇,“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说,要建造九仞高的山,如果最后一筐土石不倒在山顶上,那么山的高度就不会达到九仞,就会造山失败。功亏于不能执着坚持。1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1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是什么动物的皮都不存在了,毛也就不存在了,比喻两个事物互相依存,一个灭亡,另一个也将不覆存在,类似唇亡齿寒。2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辅车相依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21.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的一句成语,意思是不义的事做多了,必定会自食其果。22.欲加之罪,何患无欲:想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2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2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第4页共10页喻为学好难如登山,而学坏易似山崩,多用于劝勉之语2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2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2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旧知识知道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2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往者:过去的所作所为;谏:挽回,规劝;来者:未来的事;犹:还;追:努力争取,赶上。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后多用作鼓励之辞。3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释义为: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孔子说:“不能怨恨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了解别人。”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32.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第5页共10页孔子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耻:以……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下,字在此处应该是指的是问题的属性为“下”,而不是请教的人为“下”。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3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一心只想要求速度,忽视效果就达不到目的。3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眼前就一定有麻烦。这句话,要有相对的时间观念才可以深刻理解!人们现在的近忧是由于以前的没有远虑,现在的没有远虑会导致日后有很多潜在的忧虑出现。39.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4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释义——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如果本身行为正当,用不着下命令,人民自然会照他的意旨去做;如果本身的行为不正当,虽然是三令五申,人民也不会服从的。”第6页共10页4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44.见义不为,无勇也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45.满招损,谦受益自己自满于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46.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张,指的是拉紧,弛,指的是松弛。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就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4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吧。4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比喻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4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独学:指独自学习,不了解外部动向。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有井底之蛙含义。5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意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第7页共10页5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之:指问的对象。笃:切实地;坚定。思:思考。辨:辨别。行:行动,做;实行。5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殆:危险、失败。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53.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它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5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前一“老”(动词):尊敬;第二个和第三个‘老’(名词):老人、长辈。第二个是自己的长辈,第三个是别人家的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的意思,第二个和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第二个是自己家的孩子,第三个是别人家的孩子;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5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忧虑祸患中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路。5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道:道义道德;寡:少。5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5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5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荣华富贵无法扰乱其心志,贫困卑贱的处境无法改变其坚强的意志,强权暴力的威胁无法使其屈服。6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8页共10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61.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原意: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62.生,亦我所欲也
本文标题:高中必背诵课外名句及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3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