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子宫腺肌症一定要切除子宫吗?不一定!(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子宫腺肌症一定要切除子宫吗?不一定!(健康前行,医路护航)每次来例假,腰腹部疼得人坐卧不安——这是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真实感受。治疗该病,西医多建议没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切除子宫,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中医则从理气、破血、消症的角度出发,有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上次来月经时,我终于没有再痛得死去活来,我的心病也好了一大半。”昨天,40岁的冯女士又驱车从商丘赶到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杨传英的诊室,这已经是她第六次来了。她说,每个月一次的月经对她来说“跟上刑一样”。每月的那几天苦不堪言原来是子宫腺肌症冯女士说,她的痛经是从三年前开始的,平时都挺好,但只要一来月经,痛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连床都起不了,“感觉腰和小肚子就好像不是自己的”。后来发展到每月的那几天都要向单位请假休息。她痛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医生说,这个病不好治。为此,她跑遍了大小医院,吃了无数药,依旧没有好转。后来,一个医生建议她吃避孕药,抑制月经。这样,月经不来了,她就不再痛了。然而,冯女士知道,靠吃避孕药来暂解燃眉之急,无异于饮鸩止渴,终究不是个好方法。也有医生建议她切除子宫,虽然她当年37岁,已经没有生育要求了,但依旧无法接受切除子宫的现实,她不甘心。但她找了几个西医,医生的建议大体都差不多,她就转而向中医求助。通过家在郑州的姐姐,她找到了杨传英,中药吃到第5个月的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时候,效果显现了,她终于不再为每月的月经提心吊胆了。“子宫腺肌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壁层互不侵犯,每月例假时,子宫内膜就会剥落,但是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内膜却侵入到子宫肌壁层,来月经时,子宫内膜无法剥落,患者就是痛经,再者就是出血特别多,患者感到很痛苦。”杨传英说。来一次月经病情加重一次其实早在几年前的一次体检中,冯女士就被查出患有子宫腺肌症。因为当时症状比较轻,刚开始感到疼时,也没想着去看医生,她以为是吃凉东西太多才导致的,就没当回事。谁知这种情况越来越糟糕,一次比一次疼得厉害。“子宫腺肌症患者来一次月经,病情就加重一次。因为每来一次月经,子宫内膜就脱落一次,脱落的内膜就会侵入到盆腔、大肠、小肠甚至是肛门周围,导致病情的加重。”杨传英提醒,中年生育期女性,如果痛经继发性加重,并伴有月经过多、经期过长、子宫增大等情况,应考虑有子宫腺肌症,及时就医。严重的子宫腺肌症,容易导致不孕,因为这类子宫肥厚又容易有骨盆腔粘连情形,不利于排卵和胚胎着床,自然受孕率就不高。但患者多是30~50岁的育龄女性,年轻女性有严重的子宫腺肌症并不多见,如果是轻微子宫腺肌症患者仍有机会怀孕。中医治疗疗程长贵在坚持子宫腺肌病是西医的说法,可归属于中医的痛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范畴。中医讲,气滞血淤,痛经、月经失调都与淤血内阻有关。子宫腺肌症多是由于产后或术后正气损伤,抵抗力降低,就容易感受寒邪,身子一受凉,就容易形成血淤,如果再出现情绪波动,肝气郁滞,更容易出现体内津液运行失常,积聚成痰湿,阻滞血液的流行。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杨传英说,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症主要是理气、破血、消症为主。姊妹药如三棱和文术、薏米和败酱草、卷柏和刘寄奴、穿山甲和皂刺,都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特色药。因为女人特殊的生理特征,经期和平时的用药也有区别。经期主要以通为主,活血化淤、止痛,药物的用量较大。平时则因个人的体质以调理为主,药物的用量较轻。“中药水太难喝了,每天一早起来先喝一碗药水,痛苦得很。并且每次出差还要随身携带,吃了三个月,我看效果不明显,就想放弃。后来杨主任劝我坚持,直到第5个月,药的效果才出来。我觉得真悬,如果我那次放弃了,岂不是再也没有机会治好这个病了?”冯女士告诉记者。杨传英也提到,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症疗程比较长,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治疗彻底,中药起效慢,如果不坚持治疗可能会半途而废,但患者只要坚持,多数能治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同时,大家保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一定会健健康康!
本文标题:子宫腺肌症一定要切除子宫吗?不一定!(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4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