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物理常见二级结论定稿
1高中物理常见二级结论“二级结论”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又叫“半成品”。由于这些情景和这些推论在做题时出现率高,或推导繁杂,因此,熟记这些“二级结论”,在做填空题或选择题时,就可直接使用。在做计算题时,虽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一般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但只要记得“二级结论”,就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也是有用的。做题中注意总结和整理,就能熟悉和记住某些“二级结论”,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度。温馨提示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2.两个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合成时:F合=2Fcos(α/2)N个力合成:F1+F2+F3+……FN≥F合≥0(F(max)其余N-1力之和)≥F(max)-其余N-1力之和(F(max)〉其余N-1力之和))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F1/sinα1=F2/sinα2=F3/sinα3(拉密定理,对比一下正弦定理)文字表述: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u=tanα。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条件:两端有束缚时)。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11、“二力杆”(轻质硬杆,只有两端受力)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12、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13、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1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15、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16、共点力平衡方法一:三角形图解法。特点:三角形图象法则适用于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有一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通常为重力,也可能是其2它力),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化,第三个力则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的问题。方法二:相似三角形法。特点:相似三角形法适用于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其它二个力的方向均发生变化,且三个力中没有二力保持垂直关系,但可以找到力构成的矢量三角形相似的几何三角形的问题方法三:作辅助圆法特点:作辅助圆法适用的问题类型可分为两种情况:①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开始时两个力的夹角为90°,且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另两个力大小、方向都在改变,但动态平衡时两个力的夹角不变。②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开始时两个力的夹角为90°,且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动态平衡时一个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另一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原理:先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画出受力分析图,将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连构成闭合三角形,第一种情况以不变的力为弦作个圆,在辅助的圆中可容易画出两力夹角不变的力的矢量三角形,从而轻易判断各力的变化情况。第二种情况以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力为直径作一个辅助圆,在辅助的圆中可容易画出一个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的的力的矢量三角形,从而轻易判断各力的变化情况。例如图3-1所示,物体G用两根绳子悬挂,开始时绳OA水平,现将两绳同时顺时针转过90°,且保持两绳之间的夹角α不变)90(0,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在旋转过程中,设绳OA的拉力为F1先增大后减小,绳OB的拉力为F2随始终减小,且转过90°时,当好为零,方法四:解析法特点:解析法适用的类型为一根绳挂着光滑滑轮,三个力中其中两个力是绳的拉力,由于是同一根绳的拉力,两个拉力相等,另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的问题。17、摩擦角的应用摩擦角指的是:物体在受到摩擦力情况下,物体的滑动摩擦力(或最大静摩擦力),支持面的支持力NF的方向固定不变,摩擦力与支持面的支持力是成对出现的,引入摩擦角后,可以将这对力合成一个力,在物体的平衡态受力分析中很大程度上起到问题简化的效果。尤其是在物体在四个力作用下保持动态平衡的问题中,引入摩擦角后就可以简化成我们熟悉的三力平衡问题(如:三个力中有一个力确定,即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方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①1T内、2T内、3T内.位移比:S1:S2:S3....:Sn=1:4:9:....n2AFBOθGFNFLlH图2-2ABOG图3-1ABOGF1F2F3图3-2F1F2F3CDEDDD图3-3图4-1ABCGOABCGDF1F2F3Oθ图4-2ABCGDF1F2F3OθA′D′图4-3ABCGDF1F2F3OθC′B′图4-43②1T末、2T末、3T末......速度比:V1:V2:V3=1:2:3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SⅠ:SⅡ:SⅢ:....:SN=1:3:5:..:(2n-1)④ΔS=aT2Sm-Sn=(m-n)aT2位移等分:①1S0处、2S0处、3S0处速度比:V1:V2:V3:...Vn=1:√2:√3:...:√n②经过1S0时、2S0时、3S0时...时间比:t1:t2:t3:...tn=1:√2:√3:...:√n③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2S0、第三个3S0···时间比t1:t2:t3:...tn=1:√2-1:√3-√2:...:√n-√(n-1)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v(t/2)=(v1+v2)/2=(S1+S2)/2T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v(t/2)=(v1+v2)/2中间位置的速度5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1,后一半时间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v1+v2)/2[算术平均数]前一半路程v1,后一半路程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2v1v2)/(v1+v2)[调和平均数]6.自由落体n秒末速度(m/s):10,20,30,40,50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7.竖直上抛运动同一位置(根据对称性)v上=v下H(max)=V02/2g8.相对运动①.S甲乙=S甲地+S地乙=S甲地-S乙地②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8.绳(杆)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杆)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10.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At+Bt2式中加速度a=2B(m/s2)初速度V0=A(m/s)即S=v0t+at2/2则S'=v0+at很明显S'(t)=v(t)说明位移关于时间的一阶导数是速度11.小船过河:⑴当船速大于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d/v(船)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最短s=dd为河宽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d/v(船)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s=dv(水)/v(船)412.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13.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14.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三、运动和力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a=μg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a=gsinα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a=g(sinα-μcosα)上滑a=g(sinα+μcosα)4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a5第一个是等时圆F1→→F2T=F2-(F2+F1)m1/(m1+m2)F1←→F2(F2F1)T=F1+(F2-F1)m1/(m1+m2)摩擦力做功只和水平距离有关(μ相等的情况下)8.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gtgα511.超重:a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失重:a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12.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Vm=P/f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4.向心力公式:5.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6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6①绳,内轨,水流星最高点最小速度v=√gR,最低点最小速度v=√5gR,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6mg②离心轨道,小球在圆轨道过最高点vmin=√gR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2.5R。③竖直轨道圆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T=3mg,a=2g,与绳长无关。“杆”最高点vmin=0,v临=√gR,vv临,杆对小球为拉力v=v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vv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7.重力加速g=GM/r^2,g与高度的关系:g'=gR^2/(R+h)^28.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9.人造卫星: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动能小、重力势能大、机械能大。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h=5.6R,v=3.1km/s地表附近的人造卫星:r=R=6400Km,V=7.9km/sT=84.6分钟10.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11.“黄金代换”:重力等于引力,GM=gR212.在卫星里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做。13.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14.第一宇宙速度:V1=√GM/R=√gR=7.9km/s(R为地球的半径)第二宇宙速度:V2==√2V1=11.2km/s第二宇宙速度:V2=16.7km/s五、机械能1.求机械功的途径:(1)用定义求恒力功(2)用做功和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3)由图象求功。(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5)由功率求功。2.求功的六种方法①W=FScosa(恒力)定义式②W=Pt(变力,恒力)③W=△EK(变力,恒力)④W=△E(除重力做功的变力,恒力)功能原理⑤图象法(变力,恒力)⑥气体做功:W=P△V(P——气体的压强;△V——气体的体积变化)3.恒力做功的大小与路面粗糙程度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4.摩擦生热:Q=f·S相对。Q常不等于功的大小(功能关系)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克服摩擦力做功W=µmgS5.保守力的功等于对应势能增量的负值:W保-△Ep。6.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符号相反,其总功也不一定为零。7.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动能。九、静电学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W点=-△E电。2.电现象中移动的是电子(负电荷),不是正电荷。3.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4.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电势能变化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①定性用电力线(把电荷放在起点处,分析功的正负,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判断电场方向、电势高低等);②定量计算用公式。75.只有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6.电容
本文标题:高中物理常见二级结论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6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