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实验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实验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3*14=42)1.动车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若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m所用时间是10s.通过第二个60m所用时间是6s.则()A.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78mB.动车组的加速度为l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78mC.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96mD.动车组的加速度为l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96m2.一个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时,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0m/s,则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取g=10m/s2)()A.5mB.10mC.20mD.30m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x﹣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4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m4.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18s~22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m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C.整个过程中,E点所表示的状态是离出发点最远D.BC段表示质点通过的位移为34m5.雨雾天,一辆汽车正以v1=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v2=4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a=0.6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没有碰上自行车,则()A.关闭油门时汽车与自行车的距离mB.关闭油门时汽车与自行车的距离30mC.汽车关闭油门后,汽车恰好没有碰上自行车时所用时间为10sD.汽车关闭油门后,汽车恰好没有碰上自行车时所用时间为s6.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物体A的受力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7.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50N,分力F1的方向与合力F的方向成30°角,分力F2的大小为30N.则()A.F1的大小是唯一的B.F2的方向是唯一的C.F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D.F2可取任意方向8.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受到一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运动过程中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刻和t=2t0时刻,A受到的静摩擦力相反B.在t0时刻,A、B间的静摩擦力最大C.在t0时刻,A、B的速度最大D.在2t0时刻,A、B的速度最大9.a、b两物体从同一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t=5s时,a、b两物体第一次相遇B.当t=10s时.a、b两物体间距最大C.当t=15s时,b物体在a物体的前面D.当t=20s时,a、b两物体第二次相遇10.某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作用,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下,该物体所受的合力最大的是()A.B.C.D.11.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线拴住放在光滑斜面上,用力推斜面向左运动,小球缓慢升高的过程中,细线的拉力将()A.先增大后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C.一直增大D.一直减小12.如图,墙上有两个钉子a和b,它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子距a端得c点有一固定绳圈.若绳圈上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平衡后绳的ac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码的质量比为()A.B.2C.D.13.如图所示,A、B为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绕绳装置,转动A、B改变绳的长度,使光滑挂钩下的重物C缓慢下降.关于此过程绳上拉力大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变B.逐渐减小C.逐渐增大D.可能不变,也可能增大14.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起吊设施的示意图,AC是撑杆,质量不计,C端与竖直墙用铰链连接,一滑轮固定在A点正上方,现施一拉力F缓慢将重物P上拉,在AC杆达到竖直前()A.绳上拉力F越来越大B.绳上中拉力F越来越小C.AC杆中的支撑力FN越来越大D.AC杆中的支撑力FN不变二.实验题(2*7=14)15.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了这样的实验.①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释放小车,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②按实验要求正确装上纸带,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按住小车,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一条带有点迹的纸带.③在获得的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A,B,C,….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S3,….并将其记录在纸带上对应的位置处.完成下列填空:(1)已知实验装置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若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则△t=__________s.(2)设纸带上五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s3和s4.a可用s1、s4和△t表示为a=__________;vB可用s1、s2和△t表示为vB=__________.(3)图乙为用米尺测量所得纸带上的s1、s2、s3和s4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__________cm,s4=__________c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__m/s2,vB=__________m/s(计算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16.我国某城市某交通路口绿灯即将结束时会持续闪烁3s,而后才会变成黄灯,再在3秒黄灯提示后再转为红灯.2013年1月1日实施新的交通规定:黄灯亮时车头已经越过停车线的车辆可以继续前行,车头未越过停车线的若继续前行则视为闯黄灯,属于交通违章行为.(本题中的刹车过程均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1)若某车在黄灯开始闪烁时刹车,要使车在黄灯闪烁的时间内停下来且刹车距离不得大于18m,该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2)若某车正以v0=15m/s的速度驶向路口,此时车距停车线的距离为L=48.75m,当驾驶员看到绿灯开始闪烁时,经短暂考虑后开始刹车,该车在红灯刚亮时恰停在停车线以内.求该车驾驶员的允许的考虑时间.17.如图所示,用绳AC和BC吊起一重物,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AC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N,而BC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求物体最大重力不能超过多少?18.质量为5kg的木块放在木板上,当木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木块恰能沿木板匀速下滑,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当木板水平放置时,要使木块能沿木板匀速滑动,给木块施加水平力应多大?(sin37°=0.6cos37°=0.8g=10N/kg)19.如图所示,用与竖直方向成30°角的力F将重为10N的物体推靠在竖直墙上,物体与墙的动摩擦因数等于0.2.要使物体静止在墙上,推力F的取值范围.(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实验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3*14=42)1.动车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若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m所用时间是10s.通过第二个60m所用时间是6s.则()A.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78mB.动车组的加速度为l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78mC.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96mD.动车组的加速度为l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96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推论: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第一个10s和第二个6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结合6s内的位移为60m,运用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解答:解: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m所用的时间是10s,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1==m/s=6m/s通过第二个60m所用的时间为6s,中间时刻的速度为=10m/s.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差为△t=8s则加速度为a===0.5m/s26s末的速度为v=v2+at2=10+0.5×3=11.5m/s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x′=vt3+=11.5×6+=78m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2.一个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时,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0m/s,则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取g=10m/s2)()A.5mB.10mC.20mD.30m考点:竖直上抛运动.分析:根据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结合平均速度推论求出初速度的大小,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达到的最大高度.解答:解:根据知,初速度为:v0=20m/s,则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规律,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x﹣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4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解答:解:A、由于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可以从图中看出乙物体的速度(斜率)始终为正值,即速度始终为正方向,甲物体前两秒内速度为正方向,2秒末到4秒末速度为负方向,故A错误.B、4s秒末两物体的位置坐标相同,说明两物体相遇,故B错误.C、由图知:4s内甲的位移大小为s甲=△x=2m﹣0=2m,乙的位移大小为s乙=△x=2m﹣0=2m,可见,位移相等,所用时间也相等,则由平均速度公式=知,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D、从位移﹣时间图象来看,两个物体两秒末纵坐标读数之差最大,即两物体相距最远,可知2s末两物体相距最远,最大距离为△s=4m﹣1m=3m.故D正确.故选:C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理解位移﹣时间图象上点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知道位移时间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4.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18s~22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m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C.整个过程中,E点所表示的状态是离出发点最远D.BC段表示质点通过的位移为34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图可知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由图象中斜率可得出加速度的大小关系;由图象与时间由围成的面积可得出物体的位移.解答:解:A、在18s~22s时间内,质点先做减速运动,再反向加速,由面积可知,物体的位移为零,故A错误;B、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CE段的斜率最大,故CD段的加速度最大,故B错误;C、从A到D物体一直做正向运动,故位移一直增大,而D到E物体反向运动,故D点离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D、BC段的位移为×4m=34m,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v﹣t图象的认识,记住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5.雨雾天,一辆汽车正以v1=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v2=4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a=0.6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没有碰上自行车,则()A.关闭油门时汽车与自行车的距离mB.关闭油门时汽车与自行车的距离30mC.汽车关闭油门后,汽车恰好没有碰上自行车时所用时间为10sD.汽车关闭油门后,汽车恰好没有碰上自行车时所用时间为s考点:匀变速直
本文标题: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实验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7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