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部分模块三模块能力培养三、热点视窗用发展的观点活用历史热点一调整经济结构谋科学发展,转变增长方式促巨龙腾飞热点二中美“摩擦”接连不断,两国关系成国际焦点热点三欧债危机仍阴云密布,世界经济发展谨慎探路[智慧火花]在2012年3月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相继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表重要讲话。这意味着,结构调整成为2012年关键词。李克强强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是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既有利于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有效供给,又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这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胀预期可以起到重要的平衡和调节作用。[历史回声](1)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通商口岸出现;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随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缓慢发展;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官僚资本主义产生;同时在根据地也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整个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轻工业虽有所发展,但重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很不健康。(2)新中国成立,首先加强发展重工业,对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改革开放后,经济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3)十月革命后苏联(俄)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借鉴。[预测演练]1.列宁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民经济收成丰盛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情况兴旺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根本不能维持我们成为独立国家的地位……”。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重工业在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B.优先发展重工业对苏俄(联)具有政治意义C.斯大林的相关政策与列宁的认识完全一致D.斯大林主持实现了工业化,贡献重大解析:选列宁强调重工业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忽视农业、轻工业,斯大林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了农业与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没有了列宁所说的农业收成“丰盛”与轻工业的“兴旺”,所以,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符合题意。C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计算,中国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下同)在世界GDP中占的份额如下:1820年(即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GDP的1/3。1952年(即中国经济恢复到抗战前最高水平的那一年),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例为5.2%。材料二在旧中国,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生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就是这样极少的工业,其布局也是极不合理的,主要是集中在东北和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中。如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等几个城市提供的,而广大内地,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近代工业。材料三建国后西藏经济发展的一组图表(1)依据所学知识说明,1820年到抗战前中国GDP占世界GDP份额发生变化的原因。(2)请依据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指导方针、建设重点与材料二所述我国工业状况的关系。(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经济出现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西藏经济发展的认识。解析:本题围绕经济结构调整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要注意“1820年到抗战前”中国处于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第(2)问应结合材料二从“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工业化起步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要注意“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再谈对西藏经济发展的认识。答案:(1)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致使GDP迅速下降;19世纪60年代以后,虽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但在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势力的双重压迫下发展异常艰难;同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发展迅速。(2)为改变旧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建设重点放在工业基础较好的东北等地,以便于工业化的起步。(3)原因:1978年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国家加大对西藏地区的投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认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布局;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智慧火花]美国对中美关系历来有种种说法,其基本定位是“非敌非友”关系。这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与一个崛起大国的特定关系,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关系。美国对华总体战略是合作与防范并举,但对中国“安全再平衡”力度加大,采取综合手段遏制中国,让盟国出钱、出力、出面牵制中国。与此同时,通过人道主义救援、军事交流、武器出售等方式加大了对中国周边地区的渗透。随着美国加紧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介入态势将更加明显。中美关系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历史表明,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两国有合作的基础,中美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美两国加强合作,不仅双方互有需要,而且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应共同肩负的责任。[历史回声](1)历史上中美关系:《中美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支持中国抗战、“扶蒋反共”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采取孤立、封锁、包围政策、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关系正常化。(2)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在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公然干涉一些国家内政,加剧了北非和中东地区的动荡。(3)新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测演练]3.由著名外交题材纪实文学作家陈敦德历经十多年努力,大型外交纪实文学著作《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不久前全部出版。丛书后两部《解冻在1972》及《起航在1979》围绕中国同一外交主题纪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部是关于()A.中美关系从解冻到建交的书B.中日关系从解冻到建交的书C.中苏关系从解冻到建交的书D.中日建交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书解析:选本题易错选为D。错选的主要原因一是把中美建交与关系正常化混同,二是没能围绕中美关系这个中心来选择。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是为中美关系的解冻;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A项正确。A4.近年来,中美“摩擦”不断,两国关系成为国际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材料二中美从打破坚冰到正式建交,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这个里程碑的伟大意义,正被全世界越来越深刻地解读与认识。材料三美国政府宣布向台湾出售“黑鹰”直升机、“爱国者-3”反导系统、扫雷艇等总额近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向美驻华大使洪博培提出严正交涉。何亚非指出,美方无视中方多次严正交涉,执意作出售台武器的错误决定,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原则,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损害中国和平统一大业。中方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并提出严正交涉。美方宣布上述售台武器计划,势必损害中美关系,给两国诸多重要领域的交往与合作造成严重消极影响,导致双方都不愿看到的后果。(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世界改变了尼克松”应如何理解?特里尔的这段描述表明了什么?(2)结合材料二,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中美从打破坚冰到正式建交的深远影响。(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什么对美国对台军售案反应特别强烈?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当时国际局势理解美国为什么要改善对华关系;第二小问其实就是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第(2)问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就是要求站在两国关系改善对国际局势的重大影响,不是局限于对中美双方来归纳。第(3)问应从美国对台军售既违背了三个联合公报,又损害了中国核心利益方面分析。答案:(1)①理解: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地位,苏联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②表明: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中美需要互相支持对付苏联;中美关系改善也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日本战后一直追随美国反对新中国,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2)①中美从打破坚冰到正式建交其实是冷战思维终结的开端,它不仅意味着不同意识形态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对话,和平共处;而且意味着不同意识形态在互相理解的前提下,可以取长补短,彼此获益。②恰是中美两个伟大国家之间所建立的这个彼此互相尊重的关系,启发了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体系的更新,推动了世界和平,推动了全球经济流通,推动了各国文化的深入交流。(3)美国对台军售案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相关原则与承诺,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影响了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妨碍中国的统一大业,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智慧火花]欧债危机严重困扰着诸多西欧国家,希腊债务危机引人关注。进入2012年4月份以来,西班牙债务问题不断升温,本已略显平静的欧元区债务及经济形势再度蒙上阴影。一时间市场情绪紧张,人们也开始对西班牙的经济前景感到担忧。伴随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世界经济可能再次探底,这些问题令各国政府及民众忧心忡忡。面对欧债危机,西欧各国普遍采用紧缩政策,力图摆脱危机。同时,欧盟制订的旨在以科技创新、研发、教育、清洁能源及劳动力市场自由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欧盟2020战略”在短期内难以见效。2012年对欧元区乃至欧盟来说仍是艰难的一年。[历史回声]1.历史上发生的主要经济危机(1)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社会的基本矛盾。(2)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破坏性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4)20世纪70年代初,爆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状态。2.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经济运行机制与经济危机的关系(1)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思想及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不利于扼制经济危机发生与降低经济危机的危害。(2)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与国家干预政策。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机制,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3)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说明国家干预经济所发挥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当时一些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是: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并取得一定的成效。3.经济危机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到世界各地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与资本主义发生了联系,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得到加强,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经济危机的影响也就超出了一国范围,世界性经济危机出现了。(2)当今,随着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经济危机不仅会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也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新经济体,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往往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更大困境。(3)由于国际交流和贸易的全球化,一场新的战争——经济战争,已经取代军事战争,成为当今世界一部分人夺取另一部分人财产的主要手段。这使许多国家的经济主权面临严重挑战,从而使得这些国家维护自身经济的能力受到削弱,经济危机有可能由外来因素所引发。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是经济战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 模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模块能力培养 三、热点视窗 用发展的观点活用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8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