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分解
Welcome!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1)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考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考纲: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课程标准: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考纲: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体系构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2.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1.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2.西欧、日、中及第三世界力量的上升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2.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3.二战后,美苏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4.苏联的不断强大引起了美国的敌视背景多极化趋势加强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出现两极格局形成阶段内容121234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特点的世界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1.欧共体的成立增强了与美苏抗衡的实力。2.日本飞速发展,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3.第三世界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2.美苏在世界范围内激烈争夺,导致局部冲突不断主要影响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2.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成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3.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4.俄罗斯军事力量强大。5.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增强。1.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苏共瓦解,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2.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1.欧洲共同体成立,经济一体化加快。2.日本经济迅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3.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第三世界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中国经济的振兴。政治: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军事: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经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苏联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表现2.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23.出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3231123451》,12345重点:1、“冷战”的原因、表现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走向联合的欧洲、迅速崛起的日本、蓬勃发展的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及其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作用。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原因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及原因。易错点:1、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2、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3、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发展的需求B摆脱美国的控制4、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格局多极化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AA5、“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这并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对峙格局。(1)雅尔塔体系确立1、原因:(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雅尔塔体系1、概念:3、实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美苏均势2、基础:4、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美国白宫“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军事上,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美国还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建立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达40,000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1)信号:(2)开始标志:(3)含义:1、原因:2、冷战开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内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这是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的演说词。他对在二战时还是盟友的苏联大肆攻击,呼吁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材料中提到的“铁幕”指的是什么?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这就是“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3、冷战形成美国--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苏联--政治: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华约1、马歇尔计划:(1)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2)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会议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举行,除苏联及其东欧盟国以及西班牙外的16个欧洲国家参加了会议。美国国务卿马歇尔。阅读下列材料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尔大学的演说马歇尔计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国家联盟。1、马歇尔计划:2、成立北约:(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2)性质:(3)影响: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1、马歇尔计划:2、成立北约:3、成立经互会:(1)时间、国家:(2)目的: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同年4月,该组织正式宣布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经互会1、马歇尔计划:2、成立北约:3、成立经互会:4、成立华约:(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2)影响: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古巴导弹危机1962朝鲜战争1950越南战争1961德国分裂1949总体“冷战”,局部热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德国分裂: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背景: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2)朝鲜分裂: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3)侵越战争: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时间、结果:1961年—1973年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4)古巴导弹危机: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3、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4、冷战带来了一些地区国家的分裂和冲突。5、冷战思维还在支配某些政治家的实践。1、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消极影响积极影响雅尔塔体系确立美国冷战苏联对抗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经互会华约成立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本课小结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局部热战考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考点探究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①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②政治因素:两极格局竞争中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③地理因素: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为联合提供了可能。④根本原因: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联合过程: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使法德矛盾走向和解。(先河、基础)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③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④1973-1986年三次扩大,又有英、爱、丹、希、西、葡6国加入。⑤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对外政策。【合作探究】1:从欧共体发展过程看,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特点:成员国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3)影响:①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②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历史纵横)③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合作探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分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8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