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歌曲欣赏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2020/2/122020/2/12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炸毁,却反而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并以此为借口,日军随即攻占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短短3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3000万东北同胞从此经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这是中华民族遭受的最大灾难。二、背景介绍2020/2/12这是“九一八”当晚,南京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攻占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zxxk2020/2/12一九三二年日本占领东北后,扶植伪满洲国建立。图为一九四○年六月,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与日本天皇裕仁握手。2020/2/12日寇屠城后的悲惨景象……2020/2/12日寇屠城后的悲惨景象……2020/2/12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作为东北流亡一族,面对着失去的黑土地,他会有怎样的情感呢?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hòng2020/2/12端木蕻良三、作者简介(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30年代中期“东北作家群”代表作家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他和那些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年轻作家,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在作品中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相结合,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振奋人心。他的代表作还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作品。学科网2020/2/12炽痛嗥鸣斑斓怪诞亘古默契蚱蜢污秽谰语田垄镐头chìqìháolándàngènzhàměnghuìlánlǒnggǎo四、生词巩固你能说出下列粗体字的读音吗?2020/2/12五、整体感知一、请听课文范读。要求:A、注意把握朗诵的语气、语调、重音;B、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能够说明喜欢的理由;C、感受文中的情感。强烈的思乡和爱国之情二、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020/2/12四、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要求:A、流畅、准确;B、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三、请讨论归纳各段的大意。段一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段二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战斗而牺牲!两段文字一气呵成,结构工整,感情强烈。2020/2/12六、课文赏析一、作者在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这样写在文中有何作用?二、讨论: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来形容东北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的丰富联想?作用:1.展现东北大地的美丽富饶,2.表现对故乡炽痛的热爱和深切的思念。3.同时也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2020/2/12东北特有的物产:白桦林马群2020/2/12蒙古狗鹿群2020/2/12东北物产丰富,地大物博。东北大平原2020/2/12三、有人说第一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很容易引发人们想起东北父老乡亲那红玉般的脸庞,黑玉般的眼睛,易引发人对仍生活在日寇铁蹄下的故乡亲人的思念。“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两句虽是不好的事物,但确是东北地区的“特产”,很容易引发人的思乡之情。不能删,因为:2020/2/12四、怎样理解文中的“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感情、事物等到处扩散。这里表现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一发不可收拾。表现作者极其强烈的思乡之情。“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的事物,作者的欢笑已经逝去了,早已不复存在了,因为在日寇的统治下,在故乡取而代之的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比用“飘荡”、“回响”更多了一层沉重和悲愤。“泛滥”、“埋葬”两个词的运用逾越了常规。这些特殊的用法可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①明确该词的本意;②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的具体确切的含义。组卷网2020/2/12五、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2020/2/12七、课文总结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眷念乡土,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念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文章对关东原野的怀念,正体现中华民族驱逐侵略者,收复东北失地的激情。2020/2/12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八、知识积累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李大钊《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2020/2/12九、拓展延伸一、仿写训练例句: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我想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林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二、课后练习运用多种修辞描绘一下你的家乡,表达出你的情感,写一篇小短文。
本文标题:土地的誓言课件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8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