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第八单元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公路边上,有一位老人突然晕倒,有人建议立即背老人去医院;有人却加以制止,并强调如果病因不明,不能随意移动病人,要先打急救电话求助;也有人认为应该首先根据经验对老人进行救助。思考:如果你在现场,你该如何去做呢?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3.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4.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安全用药你知道”是药三分毒”这句话的含义吗?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如吃错药、溺水、跌伤出血等。因此,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急救的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病人生命有重要意义。1.你能分辨哪些是中药,哪些是西药吗?你是怎样分辨的?2.药物的使用说明中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是十分重要的?3.你能否从使用说明中概括出一些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设计家庭小药箱医疗用具消毒纱布、消毒棉、胶布、温度计等外敷药各种药膏、药水、药油、创伤、烧伤药等内服药感冒药、退热镇痛药、消炎药、腹泻药、解痉止痛药、镇静催眠药、维生素类急救盒硝酸甘油、复方降压片、心痛定、硝酸异戊酯注:家庭用药不宜久备,不宜多备,在保管上要按照药物的理化性质,采取避光、防湿、低温、密闭等相应措施,经常查看、更换、确保家庭备用药品的质量。急救就是由其他人给予受到严重伤害或突然生重病的人的紧急救护。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常识你会拨打120急救电话吗?用精炼、清楚的语言说明情况如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状、病史以及病人所处的具体地点等。让对方先挂电话!如果在野外一时找不到电话,而情况又十分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忙。千万不能耽误,再重复一遍:时间就是生命!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每分钟吹气多少次?15~20次。怎样证明人工呼吸及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抢救有效?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抢救有效。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出血和止血出血内出血:体内器官的出血,不易诊断,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外出血: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类型出血颜色特点红色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连续不断流出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涌出鲜红色暗红色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大静脉或动脉出血的处理方法:1.拨打急救电话“120”,寻求紧急救助。2.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止血带止血法指压法指压止血法动脉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血管,静脉在伤口的远心端压血管。其他急救方法:触电:切断电源(关闭开关或用绝缘物体挑开电线)松开衣物急救(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溺水:清污物,倒水,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煤气中毒:开窗,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停止呼吸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中暑: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平躺休息,喝含盐凉开水农药中毒:立即催吐病人搬运因意外伤害、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外伤,在现场救治中,尽量不要搬动病人身体,如必需搬动则要注意保护脊柱,并在医疗监护下进行搬动转运。避免脊髓受伤或受伤脊柱进一步加重,造成截瘫甚至死亡。十句自救法发现生命先送水未能饮水快补液清理口鼻头偏侧呼吸通畅是原则臂部肩膀往外拖不可硬拽伤关节伤口出血靠压迫夹板木棍定骨折颈腰损伤勿扭曲硬板移送多人托1.带有OTC标志的药物适用于()A.处方药B.知道药的作用及服用方法C.凭医生处方,方可购买的药D.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2.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用下列方法进行急救的是()A.人工呼吸B.打“114”电话C.吃药D.向邻居求救DA3.如果你感冒了,你认为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①服用上一次感冒没吃完的药②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凭医生的处方到医院药房拿药,按医嘱服药③到药店购买有R标志的感冒药,按药品的说明书服药④到药店购买有OTC标志的感冒药,按药品的说明书服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D4.在一般人的旅行小药箱中没有必要配备的药是()A.杜冷丁(麻醉药)B.感冒冲剂C.红花油(跌打、损伤药)D.泻利停A5.当你的伙伴因意外事故,导致大动脉出血时,在另外一位同学拨打“120”呼救时,此时你的正确措施是()A.立即背他往医院的方向跑,以缩短抢救的时间B.用清水洗净伤口,再用纱布扎紧伤口C.用手指紧压破裂血管的近心端动脉血管部位或用止血带扎紧该部位D.用手指紧压破裂血管的远心端动脉血管部位或用止血带扎紧该部位C努力向前,默默耕耘,机会和成功必属于最坚韧的奋斗者。名言警句
本文标题:第八单元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