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种群和群落课件
专题13种群和群落答案速填:①___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⑦_________⑧_____⑨_____⑩_____标志重捕法迁入率出生率年龄组成“S”型曲线下降物种组成竞争垂直初生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的数量变化【知识·方法】1.种群的数量特征:2.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1)图示:(2)说明: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3.K值变动示意图:4.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易错·警示】1.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原则。2.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1)λ1:种群密度增大。(2)λ=1:种群密度保持稳定。(3)λ1:种群密度减小。3.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1)调查值比实际值偏高。原因一:标记个体不易重捕。原因二:标志物在调查期间脱落。(2)调查值比实际值偏低。原因一:标志物对个体会产生伤害,导致个体易被捕。原因二:标志物过分醒目,导致个体易被捕。4.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典例1】(2016·太原三模)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t1tNN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B【解题技法】——曲线分析法1.点睛:(1)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曲线走势代表的含义。(2)重点分析曲线下降、上升的原因。2.答题分析:(1)的含义:增长倍数。(2)规律:①增长倍数=1:种群数量_____。②增长倍数1:种群数量_____。③增长倍数1:种群数量_____。t1tNN稳定减少增加(3)结合选项答题:①甲种群在0~t3段,数量_____________,A项错误。②乙种群在0~t1段增长倍数1、且_____,为“J”型增长,B项正确。③乙种群在__时数量最少,因为从__到__时数量在减少,C项错误。④甲种群在t3后增长倍数1,且_____,代表呈“J”型增长,D项错误。先减少后增加不变t3t2t3不变【母题探究】——借题猜押其他命题点押题点1:此题涉及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哪些类型?_________________。押题点2:“J”型曲线自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其增长率_____,而“S”型曲线自始至终具有__________,其增长速率_____________。增长、波动、下降不变环境阻力先增大后减小【题组过关】1.(2016·吉林三模)下图表示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B.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解析】选D。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是增长速率最快的点,应在c点,故A项错误。K值是环境容纳量,但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故B项错误。如果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虫害防治应在b点之前,故C项错误。如果表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e点就达到了K值,此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所以增长速率为0,故D项正确。【易错提醒】易错选B项。误认为K值不变化。其实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就会下降;反之,K值会上升。2.2016年9月4日召开的杭州G20峰会,相关报道中提到“人口老龄化”,下列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现了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体现了年龄组成,直接决定人口数量的变化C.国家施行的“二孩”政策,可缓解此种现象D.此种现象的出现,是性别比例失调的结果【解析】选C。“人口老龄化”体现了年龄组成,但不直接决定人口数量的变化,与性别比例失调无关,A、B、D项错误。施行“二孩”政策,会使幼年人口增多,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C项正确。3.(新题预测)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性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解析】选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故A项错误;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环境的变化有关,故B项正确;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故C项错误;植食性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故D项错误。4.(2016·四川高考)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害)。物种分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蝉大眼蝽对照组0.200.620.67处理组0.200.100.13豌豆蚜对照组2.004.002.90处理组2.008.7022.90鳞翅目幼虫对照组1.001.310.82处理组1.132.192.03(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法。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____型增长。(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___________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_____,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__________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___________,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注意:(1)获取信息: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从表中可知:去除部分豆荚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2)把握关键:①调查植物及小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②明确“J”型与“S”型增长曲线的条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结构与能量流动。(1)豌豆蚜个体小,活动范围小,通常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豌豆蚜受到天敌蝉大眼蝽控制,其数量不会无限制增多,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2)本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可知,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应属于第二、三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另一部分成为遗体、粪便,被分解者利用。(3)利马豆与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利马豆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被利马豆利用。(4)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表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不是蝉大眼蝽的主要食物,结合食物网得出,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答案:(1)样方“S”(2)二、三分解者(3)含氮的养料互利共生(4)利马豆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考点二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方法】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前者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4.种间关系曲线图:5.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初生演替:没有原始土壤条件,经历时间长。(2)次生演替:保留原始土壤条件,经历时间短。6.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2)生物本身不断繁殖、迁徙。(3)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变化。(4)人类活动的干扰。【易错·警示】1.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2.群落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3.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存在分层现象。5.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6.种间竞争的结果可能受捕食者的影响。【典例2】(2015·全国卷Ⅰ·T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解题技法】——比较分析法1.点睛:四个选项都涉及相同内容,可以进行比较分析。2.答题分析:(1)比较:初生演替中,_________比_________更高级。(2)推出: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创造_________,比灌木阶段群落丰富度___、空间结构_____、自我调节能力___,所以D项正确。灌木阶段草本阶段适宜环境低简单低【母题探究】——借题猜押其他命题点押题点1:裸岩上初生演替经历的阶段:裸岩阶段→_________→苔藓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衣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押题点2:群落演替的相关考查点:(1)_________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因素。(2)群落演替中存在环境与生物的_________。(3)群落演替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当演替到与环境处于_________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人类活动共同进化平衡状态【题组过关】1.(2016·郑州三模)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C.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低【解析】选A。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项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是群落的重要特征,不是种群的特征,B项错误。竹子是同一物种,有高有矮,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项错误。野兔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会使第二次捕捉的野兔中被标记的数量少,导致统计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高,D项错误。2.(2016·济南三模)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的是()A.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B.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减少C.乔木取代灌木,确立优势D.微生物随有机物的增加而减少【解析】选C。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好,微生物也越多,A项错误;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多,B项错误;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灌木和草本植物,C项正确;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微生物随有机物的增加而增加,D项错误。3.(2016·湖南八市联考)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B.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明确:(1)群落演替的类型。(2)演替的过程、丰富度、终点。【解析】选C。从表格植物类别中可判断出A项正确。物种丰富度应看物种数量,表中显示乔木阶段物种数量最多,该阶段群落结构也最复杂,B项正确。样方法应随机取样,C项错误。结构复杂的群落一般都包含了四种种间关系,D项正确。4.(新题预测)黄石有个草甸山,生长着及腰深的黄背草、白芒、芭茅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春日的草甸山一片绿海,秋日则如金黄麦浪,吸引了不少游客休闲游览,也吸引了一些学生来调查研究。(1)美丽的草甸山给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环境,体现了生物
本文标题: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种群和群落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2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