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6.8】“请问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6.8】“请问,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今天是2018年6月8日这是馒头说第264篇文章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按照现在的记录,应该是1953年但是,在登山界还有一个小小的“争论”不过,这是一个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的“争论”因为,一部分人相信——或者希望:有人在1924年就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今日由头】1924年6月8日乔治·马洛里“失踪”11912年的7月,一条消息让乔治·马洛里陷入了悲痛之中。那是一条关于英国著名探险家斯科特的消息:他带着一队人马前往南极,试图代表英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人。但是,当他们在1912年1月千辛万苦抵达南极点时,却发现那里留下了一面挪威的国旗——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早在一个月之前已经到达了南极点。更令人感到悲伤的是,斯科特的探险队在回归途中遭遇了强暴风雪,五人探险队最终无一生还。6个月后,斯科特的尸体被人发现,距最近的补给点只有20公里。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他探险南极的故事,参见【8.3】说说看,你为什么要去南极找死?)斯科特遇难的消息震动了英国,也震撼了乔治·马洛的内心。在上世纪初,人类对自己居住星球的各个角落的探险,正进入一个黄金年代。最具有标志性的,就是对地球两个极点的探索。1909年4月6日,美国海军中校皮尔里率探险队第一个抵达北极点,宣布人类征服北极点。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阿蒙森乘着狗拉雪橇抵达南极点,创造了人类征服南极的纪录。虽然这两次征服纪录的背后,都是无数探险家的殉难,但那种征服和突破极限后的成就感,依旧让所有探险家趋之若鹜。在两个极点都被征服之后,全世界探险家的目光,都落在了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地方:海拔8844米的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从来没有人能够登上这个地球上的最高峰,甚至连接近都基本不可能。乔治·马洛同样也心动了。那一年,他25岁。2乔治·赫伯特·雷·马洛里(GeorgeHerbertLeighMallory),1886年6月18日出生在英格兰北部柴郡的一个牧师家庭。马洛里从小就显露出了一种特别的天赋:攀爬。作为证据之一,他在7岁的时候就爬上了自己父亲供职的教堂的屋顶。马洛里的攀爬姿势和其他人不太一样,是四肢并用,带有滑行的姿态,像波浪一样起伏。马洛里在19岁的时候进入了剑桥大学,成为了众多人眼中标准的“校草”:颜值高,功课好,是校赛艇队的一员,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年轻时的马洛里但是,马洛里的关注点却和别的同学不一样(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是他的同窗好友),他特别关注世界各地关于探险的新闻。而且,与当时在全世界流行的极地探险不一样,马洛里更关注向高处的探险——登山。1909年,马洛里从剑桥大学毕业,在法国短暂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回到英国,在著名的查特豪斯公学(Charterhouse)任教。在任教期间,马洛里开始频繁登山。他征服了欧洲几乎所有的高山,包括最高的“勃朗峰”。也正是在这期间,他遇到了自己的挚爱露丝·特纳(RuthTurner)。两个人很快就举行了婚礼。就在婚礼之后的第三天,马洛里就应征入伍,踏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露丝·特纳年轻的马洛里不仅参加了一战,他所在的部队还被投入到了一战最惨烈的战役之一——“索姆河战役”。在那里,马洛里近距离目睹了人世间最残酷的生死。他在给妻子露丝写的信中这样说:“每天死的人不计其数,活着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图为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正在收集阵亡战士的背包。“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英国打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战斗第一天就伤亡6万人,总共伤亡42万人。一战结束后,马洛里奇迹般地生还归来。原本大家以为,马洛里经此一战,会更珍惜平静的生活。但马洛里在目睹自己近在咫尺的亲密战友被德军机关枪杀死之后,却产生了另一种感悟:人的生命实在太脆弱,一生一定要过得充实,不能留下遗憾。他的目光,瞄向了此前还从来没有人登上过的珠穆朗玛峰。恰巧,在一战结束后,满目疮痍的英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振奋国民信心的事件——英国皇家地理协会准备开始对珠穆朗玛峰展开史无前例的探险。他们很快相中了具有丰富登山经验的马洛里。而需要支持的马洛里,也欣然答应。31921年,35岁的马洛里,带着一支12个人的探险队伍,正式向珠穆朗玛峰进发。他们花了整整8个月的时间,终于来到了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之下。马洛里是从北面的西藏地区进入珠穆朗玛峰山区的。现在的人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的攀登路线是从尼泊尔境内的南面上去容易,北面上去困难。但在当时,尼泊尔完全不对西方人开放南面路线,所以马洛里的队伍只能尝试从北面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南坡马洛里是这样描述自己第一次看见珠峰时的感受的:“就像是梦中最狂野的杰作!珠穆朗玛!一个崎岖的巨人,一个白色的巨大獠牙,一个被雪覆盖着的巨大石头!在登山者的眼里,没有比这个更大的挑战了!”马洛里他们随即开始寻找登山的线路,为此花了整整一个月。因为马洛里他们是试图攀登这座世界最高峰的第一批人类——没有前人留下的路线,没有任何一张地图。终于,在8月底的时候,马洛里发现了一条巨大的冰川峡谷,顺着这条峡谷走到尽头,再爬上一堵高达300多米的冰墙,就可以从最近的地方开始攀登传说中的珠穆朗玛峰。马洛里兴奋地给妻子露丝写信:“我亲爱的露丝,我们找到了登上这座山峰的路……我们为那些热爱冒险的人们确定了登上珠峰的路线!”马洛里但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珠峰地区的季风季来临了。漫天的暴风雪宣告他们不可能再进行任何登山活动,马洛里只能宣布撤退。第一次尝试,无功而返。但只过了6个月,马洛里带着队伍又回来了。这一次,马洛里他们还带了摄像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珠峰风貌的画面。当然,他们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登顶。这一次,马洛里的队伍正式开始了登山,而且进展顺利。但是不幸的是,他们在登山过程中遭遇了一场巨大的暴风雪,为了躲避暴风雪,马洛里让队伍躲到了冰坡下的一个角落里,然后,就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雪崩。在这场雪崩中,7名队员遇难。这也是有记录以来,第一批在征服珠峰过程中遇难的人类。因为这次雪崩,第二次登顶努力也宣告失败了。这次雪崩,给马洛里也埋下了巨大阴影,他在给妻子露丝的信中说:“我亲爱的露丝,七位勇士遇难了,我应该为此负责。事已发生,我的任何举动都于事无补。”在回到欧洲的一年多时间里,马洛里似乎真的决定远离登山,忘记关于雪崩的一切。他开始陪伴家人,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孩子。马洛里和大女儿在一起但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关于攀登珠峰的探险计划却没有停止。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洛里内心似乎越来越烦躁。终于,他和妻子露丝吵架了。露丝的观点很简单:“我爱你,你也爱我,这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事了。但我真的需要你,我想和你一直生活在一起,一起分担欢笑和苦难,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不能再分开。”而马洛里的想法却也很直白:“我进退维谷,很痛苦。选择远走而离开将是一个残酷的决定,但更残酷的是,眼看着别人征服那座巅峰,而不是我。”1923年3月,马洛里被一件事触动了。他应邀去美国纽约做一次关于珠峰冒险的演讲。在场的观众都被他描述的珠峰风貌和艰苦环境所震撼。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随后向马洛里提了一个问题:“请问,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马洛里想了一下,说出了自己心声,也就是那句流传后世的著名回答:“因为,它就在那里。”41924年,马洛里最终做出了自己的决定:第三次挑战珠峰。那一年,他已经38岁了。这一次,他为了能够一次性成功,还精心挑选了一个助手——来自牛津大学化学系的安德鲁·辛迪·艾文。艾文没有尝试过登山,但他是一名出色的赛艇选手。在牛津与剑桥每年一度的著名赛艇对抗赛中,他的体魄和技巧给马洛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艾文的专业知识可以保证氧气瓶在高海拔地区的正常使用。艾文对能够得到当时最顶尖的登山家的邀请而感到荣幸:“我们全都要到达山顶!如果真的要死的话,没有什么比征服珠穆朗玛峰更好的死法了。”艾文1924年2月29日,马洛里带着助手艾文以及其他成员,从利物浦登上了开往印度的轮船。他对妻子露丝发誓:“这是我们俩最后一次分离,今后将永远在一起。”第三次出征,马洛里(后排左二)和他的队员们4月29日,马洛里和他70人的探险队到达了珠峰脚下,开始搭建大本营。在那里的一座喇嘛庙里,马洛里他们接受了喇嘛们的祝福。但一位喇嘛警告他:会有灾难降临,你们会成为珠穆朗玛峰的祭品。马洛里不迷信,他不会将警告放在心上。但他确实为攀登珠峰做了详细的准备,包括决定在登山路线上建立一系列营地,成为一个个据点——如果体力透支,就回到营地休息,等适应海拔高度后再重新攀爬。马洛里发明的这种登山方式,到现在依旧被攀登珠峰的人们沿用。没多久,马洛里的队伍顺利来到了二号营地——这里的海拔已经超过了5300米。这时,天气突然变得极端恶劣,暴风雪肆虐。无奈之下,马洛里只能让队伍撤回大本营,但是,两位队员已经因为恶劣的气候引发身体机能失调,不幸去世。马洛里给女儿写了一封信,隐瞒了自己遭遇的困难:“亲爱的:今天风不大,天气很好很温暖。现在茶来了,都不记得有多久了,现在又吃到了蛋糕。八月份我们举行个小小的茶聚吧,只需要一块味道淡淡的热蛋糕就够了。你爸爸我是不是太贪心了!”由于时间的耽搁,离6月的季风季节已经越来越近,危险也在越来越大。但马洛里坚持必须继续攀登。经过艰苦的前进,马洛里的队伍终于扎下了四号营地——大概在海拔7000米的地方。没有现代的羽绒服,只有夹克和裹上七层衣服,这只登山队的情况开始变得越来越糟糕:马洛里开始严重咳嗽,而艾文则腹泻不止。当时登山队员们简陋的装备5月22日,马洛里冻伤了一个手指,但他随即在笔记本里写道:“为了能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一个手指又算得了什么?”暴风雪停不下来,马洛里自己也知道,气候已经越来越不适合最后的冲顶。但是对他来说,已经没有退路——他已经38岁了,这次撤回去,就不会再有机会来了。之前所有的前进路线,都是他和他的队伍一手开拓的。作为一个登山家,他在这一点上确实无法做到不自私——他不希望看到别人遵循着他开拓出来的路线,取代他成为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他给妻子露丝又写了一封信:“这段时间很糟糕……可能又是愚蠢在作怪吧,可我怎么能又放弃呢?我们小队离登顶还有6天的时间,大概是1/50的机会,但我们会抓住机会,让我们自豪!爱你!永远爱你!”最后的冲顶需要用到氧气瓶,马洛里的助手艾文顶着严重的高原反应,给两个人各制作了两个氧气瓶。6月5日,艾文在自己的笔记中写道:“如果我临时制作的的装备能将我们带到顶峰,这将是一场伟大的胜利。我为明天早上的出发准备了两个吸氧器。”这是艾文留给人世间的最后一段话。马洛里和艾文在最后的出发前56月6日清晨,马洛里和艾文两个人从北山坳出发了。在此之前,马洛里曾派出两个队员冲顶(这等于把首次登顶的机会让给了队友),但因为天气原因,被逼了回来。虽然所有的人都认为该回家了,但马洛里决定最后一搏,而艾文表示马洛里去哪,他就去哪。6月7日,马洛里和艾文终于扎下了最后一个营地,此时,他们离珠峰的山顶只有600米的距离了。一切都触手可及。那一夜,肆虐的风雪和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两个人几乎一宿没合眼。第二天醒来,他们头痛欲裂,且全身脱水——这样的状态,其实是绝对不适合登山的。但谁有能拒绝离世界之巅只有600米的诱惑?马洛里在收拾行囊时,郑重藏好了一张照片——那是他妻子露丝的照片。临行前,他向妻子保证,要将她的照片放在珠峰的山顶。两个全靠精神信念支撑的登山者,在1924年6月8日的清晨,拖着疲惫的身躯,开始向地球之巅发起最后的总攻。马洛里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6月8日12点50分,探险队的摄影师诺尔在下边的营地全神贯注眺望时,发现了远处山上马洛里和艾文攀爬的身影。但就在这时,天空忽然飘来了一阵云雾,然后,两个人就都不见了。诺尔回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小黑点,他已经离主峰很近了,这时另一个人也过去了。他们的速度很快,好像要补回失去的时间。然后这迷人的景象瞬间消失了,被厚厚的云层所取代。”两个人就此失踪。在营地里的其他队员在焦灼地等待了几天之后,只能做出这样的结论:两个人已经死亡。因为在海拔8000米左右的山上,人类不可能失去保护呆上几天。失踪,是和死亡划等号的。一直在家中焦灼
本文标题:【6.8】“请问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4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