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题研究报告内容提要:本课题报告集中阐述了四川省西昌市第一职业中学自1998年开始对职业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进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展示了取得的成绩。关键词:职业中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西昌市第一职业技术中学是1984年在原西昌市三中的基础上改办而成一所独立设置的职业高中,建校以来,先后开办过电子电器、幼儿教育、金融、法律、冶炼、化工、食品、美术、计算机应用、旅游与饭店管理等20多个专业,向凉山地区输送各类中、初级技术人员数千名,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0年学校被省教育委员会授予“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91年经省教委评估,被评为首批四川省重点职业高中。学校从1998年开始,围绕《职业中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课题,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建设优化的环境系统和培养系统,采用调查、强化训练、榜样激励、心理疏导等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年的实践,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一、研究的缘起1、职高生源现状分析在当前“普高热”和“就业学历上移”两股大潮的冲击下,初中毕业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都奔向普高,不少职业高中门庭冷落,生源危机,只有大幅度的降分,招收学生入学。虽然我校每年在教育局计划招收的职高学生中,初看所公布的榜上的录取成绩不算很低,但实际入学时,大部分已流向普高,只有10%—20%的学生到校报名读书。我校生源主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的落榜生或初中毕业后在社会上流浪几年后的社会生,他们初中毕业的总成绩一般都在200分左右,最低的总分只有70分,数学单科成绩4分。我们经过调查发现:职高生与普高生主要差异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上,这些因素的综合导致学生出现诸如懒惰、马虎、不求甚解、不遵守合理的学习要求,没有条理性,避重就轻,怕提问题,怕动脑筋,缺乏交流,不跟老师和同学讨论,缺乏检查验证的意识,实习、实作怕动手操作等不良学习习惯,从而引起学习困难,学业成绩下降,严重阻碍了职高阶段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事实上,在智力上职高生和普高生并没有明显差异,职业中学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根本没有养成,也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同时这也直接影响了职高毕业的“出口”。2、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向职业中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职高毕业生的总体素质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也愈来愈明显。人们的就业观不再是过去那样从一而终,劳动者一生从事多种职业岗位工作正成为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因此,职业中学必须更新观念,建立更为灵活的办学机制;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素质、用厚基础、宽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取代以往培养单一工种、岗位所需人才的目标。其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受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自考、成人高校、高职等多途径的拓展,为职高学生享受更高更好的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指出:要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规定:要构建“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特别强调职业技术学院“可采取多种方式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移化要求职业高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为职高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社会需求的变化也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愿望发生变化。他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对受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即使是职高生,他们也不再满足于一张职高文凭,他们希望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和能力。很自然地,他们向学校提出了要刻苦学习,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发展需要的请求,作为学校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是我们的责任。3、我校多年办职业教育的经验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内部优势我校自1983年改办职业高中以来,高度重视教师业务素质和科研意识的提高,不仅注重专业师资的培训工作,同时积极鼓励老师进行教改实验,许多教师自发地进行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重点职业中学”;有1位教师获“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个人”,2位教师获“全国音乐先进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5%,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活跃在凉山工业、金融、司法、商业、教育等部门,并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这些,为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年前学校组建了教育科研机构,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和继续教育工作,使课题研究具备了良好的组织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各地各校早有研究,但民族地区特别是职业教育对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我们认为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改变教师辛勤教学、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中,能提高教师教改的积极性,促使一批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达到优化课堂教育,优化指导学生自主、自动学习的过程;能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促使他们学会学习,形成健康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也就是说,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要使学生逐步具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职业基本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职高生从终结学习向毕业后终生学习迁移,适应竞争机制带来一生从事一种职业向终身多种职业嬗变的需要。二、理论依据1、国内外知名人士对“习惯”养成的学说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马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职业教育既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同时也要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成才的需要出发,养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2、“习惯”形成的生理学说(1)条件反射理论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当内、外部的条件刺激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多次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能引起一定的顺序的反应。在这一过程中,时间和每一个在前的活动就成了后一活动的刺激因素,使机体为后一活动作好准备,机体大脑皮层经过这种有秩序的刺激多次反复后,其反应出现就越恒定精确,此时,神经细胞能在消耗最少的情况下收到最好的效果,神经系统形成条件反射,就形成了大脑皮层活动的动力定型,这也就是“习惯”形成的过程。即“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了一个稳固的联合。也就是说,一个人所以会表现出各种特殊的习惯,乃是由于一定的情景刺激和他的某些有关的动作在他的大脑两半球内形成了巩固暂时神经联系,因此他在受到这一类情景的刺激作用时,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化地会进行这些有关的动作或行为。巴甫洛夫指出:“显然,我们的任何方式的教育、学习、训练,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长系列的条件反射。谁都知道,已知的条件,也就是一定的刺激作用,与我们的行动所建立的,所获得的联系往往纵然受到我们的故意的抗拒,也会倔强地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这个道理。(2)强化理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同种刺激的反复出现。当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不变,进行多次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而且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熟练,最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任何优良的习惯都是需要而且可能有意识地来加以培养的。我们知道,“在大脑的两半球的兴奋,最优越的区域内新的条件反射容易被形成,而且分化也能被有效地养成”。因此,一个人只有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或培养,才可能迅速地和精确地形成各种优良的习惯。一个人要想有意地养成某种优良的习惯,就必须坚持既定的决心,在有关的情况下毫无例外地去进行某些适当的动作。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某种情景刺激和他们某些适当的动作在他的大脑两半球内迅速地形成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也就是说,他才有可能真正养成某种有关的优良习惯。3、内化学说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内化学说认为,内化就是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就是说,教育活动中向学生所提出的一切都是外部的、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内化”把它们转变为素质之后,才能成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见,内化的好坏与教育效果的大小成正比。在习惯养成教育中也同样如此,只有把教师提出的种种教育要求,通过学生的心理活动,“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后,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主体性,真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可持续发展学说兴起于八十年代初可持续发展学说,其内涵到九十年代中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即以最初针对资源与环境发展到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上,各国首脑签字通过的《21世纪议程》提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和提高人民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中国21世纪议程》也指出:“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可持续发展中,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教育自身也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否则便难以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可持续发展学说提示我们:职业教育要具有不断发展的后劲,就必须使所培养的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的潜能,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一种发展的潜力。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对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挥真正的促进作用。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近期目标:(1)通过课题的实验,培养学生逐步做到第一节新课都要对所授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做到条理化记忆等。使学生养成基本学习习惯,参与学习,学会学习。(2)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对所学专业的技能得以提高。毕业时能持多证上岗,为我州培养新型复合劳动者。2、远期目标:(1)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习惯”培养体系,使学校教育、教学得以整体优化,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功能。(2)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潜能。四、课题研究内容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大部分时间在课堂内度过。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习惯直接关系到知识是否过手,各种操作技能是否得以强化,教学效果是否良好。为此,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职业中学应培养学生以下课堂学习习惯。1、热爱专业学习,热爱劳动的习惯。热爱专业学习,就是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关于学习动机,我们认为还是以为人类,为社会、为他人多作贡献,做一个有过硬本领,品行高尚的人这种提法为好。学生有热爱专业学习的好习惯,就能为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通过实作、实习等劳动实践,认识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增进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作风,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培养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和务实精神,培养并最终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2、心神专注的听课习惯。对职高学生来说,这种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小学、初中时,我们常发现有的学生非常投入,始终跟着老师思路,积极开动脑筋,可以说像演员那样进入了角色,而有的学生45分钟时间多次注意力迁移、分心,以致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久而久之,接受知识的差异越来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高中学生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必须注意的对象和活动上。因此,在较好的环境下,稳定保持注意已不成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要使学生做到精到、心到、眼到、口手、手到。3、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善于思考,就是说在学习时善于动脑筋,多想,要深钻细究。比如,布置学生上课认真看书,看完提问,有的同学回答得很好,有的同学一问三不知,一个重要的原因前者边看书边思考,而后者只是走马观花,不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同学往往还能从无疑处生疑。宋朝思想家张载曾说:“于无疑处生疑方
本文标题:课题研究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4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