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意识东疏镇第一小学:王霞一、承担课题二、研究过程三、研究成果四、成果推广一、承担的课题1、教学问题、困惑及背景思考①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小课题”研究。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渴求有力的支撑。无论从何种角度讲,我们都呼唤并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开这种困惑的钥匙。随着新课程的纵深推进,我们开始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经历了艰难的摸索,在各种形式、各个层面的推敲和论证下,最终将研究的目标锁定在数学“小课题”研究上。②组织形式的封闭性呼唤“小课题”研究来打破。目前我们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小课题研究组织形式正好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带来的局限和不足。③数学学习的价值需要“小课题”研究来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最为重要的价值莫过于“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思考”。而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能为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双眼睛不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而且还善于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这种活跃的思维方式正是小课题研究的动力源泉,这就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双重价值。④小课题研究是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最有利形式。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在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小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而我们的课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而产生的。2、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①教师开发教材资源而设定的。在我们教材中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就蕴藏着大量的小课题研究内容。因此,在小课题研究开展的初期阶段,为了保证所选课题有可研究的价值,实施切实可行,由老师结合教材中综合应用内容开发资源、设定选题是一个较为便捷的途径。②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由学生提炼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在进行了一段小课题的研究后,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的思维习惯才能进行的。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与成人不尽相同,来自他们的灵感更鲜活,他们在生活中引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二、研究过程研究方案(目标、内容、步骤、任务、措施、研究方法)研究档案研究报告1、研究方案研究的目标一是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小课题研究”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结束,在整个过程中,如何多渠道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尤其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如何自主收集和处理加工信息是个关键。二是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小课题研究”中学生围绕某个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去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识,每个主题所包含的知识并不是唯一的、确定的,而是一种动态性的知识,所以学生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多种角度进行发散性、批判性思考,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在课题学习中的成果往往是个人或同伴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达不到原始创新。因此,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来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四是学会沟通与合作。“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人际沟通与作用的过程,要完成一个课题,不仅需要自身的积极探索,更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相互帮助,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至关重要。研究的内容①教师开发教材资源而设定的。在我们的教材中就蕴藏着大量的小课题研究内容。此,在小课题研究开展的初期阶段,为了保证所选课题有可研究的价值,实施时切实可行,由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开发资源、设定选题是一个较为便捷的途径。比如说我们的教师就结合数学教材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小课题。如:《变化的影子》《变废为宝》《我长高了》《营养午餐》等。②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由学生提炼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在进行了一段小课题的研究后,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思维习惯才能进行的。研究的过程本课题从2012年12月——2013年7月,为期一年左右。(1)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2)研究阶段(2013年2月—2013年5月)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总结成败得失,提出改进意见,拿出具体措施,修正实施方案。(3)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装订成册。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它是本课题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对实践的结果的检验、观察、反思,寻找得失的原因,制定对策,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2、实验法。在本校低、中、高年级各选一个班进行实验,与非实验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的效果,找出规律,形成经验。3、个案调查法。它是教师在研究中对选取的一些典型学生进行的深入而具体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用追踪法、追因法进行的个案研究。4、经验总结法。在本课题研究中,要及时地通过分析、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在校内推广并反复地实践,促进经验向理论发展。研究措施(1)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2)成立专题乐园(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活动(4)写数学日记,让学生谈活动感受研究保障条件1、理论学习,以课题组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文章,资料,加深理解对小课题的理解研究内容。2、开展课题研究调查,每年级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3、为了使学生自主探究习惯有所发展,并逐渐学会学习,教师通过积累材料,分析思考,制订相应的措施,并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执行,接受检验而不断调整。2、研究档案3、研究报告对于小学生而言,开始探究小课题时他们会不知所措。比如他们可能会对活动目的不明确,或不懂如何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或不知道如何协调、分工等等,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通过引导,使其知道了研究方向,使学生真正明白这一小课题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并能主动思考熟练地做。在此基础上再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自主探究,完成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记录自己的研究心得,实施中困难、小组合作的情况;然后根据有关数据和查找的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再准备小课题汇报、评审。为了完成汇报工作,他们要进行合理分工。三、研究成果1.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地进步。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待数学的兴趣发生转变。2.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改变。学生变得比以前开朗、活泼,勇于质疑,敢于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3.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升。四、成果推广1.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2.有关设计表册、相关调查分析、学生个案分析等。3.教师和学生优秀自我反思日记若干篇
本文标题:课题验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5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