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灾害地理学课件第一二章
1第一章绪论一、灾害地理学的产生背景二、灾害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三、灾害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四、灾害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五、灾害地理学的特征2一、灾害地理学的产生背景1.18世纪工业革命的发展2.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1987年联合国通过“国际减轻灾害十年”的决议3二、灾害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灾害地理学的定义:灾害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各类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以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和防治对策的地理学的分支学科。2.灾害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全球地表灾害的结构,包括灾害生态系统与区域自然灾害结构两个方面。前者是部门灾害地理学研究,后者由区域灾害地理学研究。4灾害生态系统环境系统生命系统灾害系统灾害生态系统5三、灾害地理学的任务(一)认识各灾害要素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发展规律(二)分析区域灾害的特征、灾害链及治理措施(三)研究灾害地理区域的划分(四)进行灾害分析评价及灾害防治的区域规划研究(五)分析化灾为利的区域地理途径6四、灾害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与地理学科的关系灾害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属于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具有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自然地理学科和人文地理学科的交叉学科。7灾害地理学综合灾害地理学(灾害地理学概论)部门灾害地理学区域灾害地理学地质灾害地理学地貌灾害地理学空间灾害地理学气象灾害地理学水文灾害地理学土壤灾害地理学生物灾害地理学中国灾害地理学世界灾害地理学城市灾害地理学人为灾害地理学8四、灾害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二)与灾害学科的关系灾害地理学是介于地理学和灾害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以灾害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构成了灾害地理学,包括灾害经济学、灾害社会学、灾害地理学、灾害工程学等。(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灾害涉及的内容及其广泛,要涉及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环境学、社会学、经济学、防灾工程学、减灾工程学、管理学、农业灾害学等,其中也体现了灾害地理学应用学科的特性。9五、灾害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一)系统阐述各灾害要素的结构、特点、分布规律、危害、预报水平及预防措施等。(二)区域灾害的结构分析,重点是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分析。(三)减灾系统工程与措施研究。10六、灾害地理学的特征(一)综合性(二)区域性(三)应用性(四)群众性11第二章灾害概论第一节灾害的概念第二节灾害的分类与性质第三节我国灾害学发展简史12灾害的概念灾害:是指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灾祸的自然与人为现象和过程。凡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通称为灾害。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而其表现形式也有两种,即自然态灾害和人为态灾害。13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坏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火山、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和重大生物灾害等灾害。14人为灾害:人类、人群或者个人的各种错误、失误、蓄意制造或恶意破坏造成的,如交通肇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以及操作失误导致的各种事故、灾变等,均属于人为灾害。技术灾害:由于技术因素而引发的各类灾害事故,一般是指由技术设计缺陷或技术操作失误造成的重大事故或者事件。环境灾害: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构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可能导致生态环境发生不良影响,当这种不良影响超过限度时,就会产生危害。15灾害分类(一)根据灾害发生的时间系列及相关关系,可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二)根据灾害发生的紧迫程度,可分为:突发性灾害、渐变性灾害和环境灾害(三)根据灾害主导作用及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自然灾害、环境灾害和社会灾害。16灾害的性质(一)时空的广布性与区域性(二)突发性、群发性和关联性(三)损失巨大性(四)不可避免性、可减轻性17我国灾害学发展简史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的稳定,我国气象、水文、地质、农学、生物、航空、海洋等现代化学科的相继建立和发展,使我国对一些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也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全面化的道路。
本文标题:灾害地理学课件第一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6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