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8-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考点2 文化常识 课件
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2文化常识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考情解读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是2015年开始出现的新考向,切合了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让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受我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学教材中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很广,诸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名号、礼仪、宗法等等。由于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这些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当代学生认知的难点,甚或是盲点。要做到备考就需要我们多看多记,以分类的方式比对记忆,让识记成为一种乐趣。答题时还要结合文本的上下文,来验证选项的正确性,做到万无一失。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学案引语2015、2016、2017年的全国卷均考查了古代文化常识。2017年考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这一考查点大部分与教材内容相关,知识点主要从考试的文本中来,即使有个别新知识点,也较简单。试题难度一般不大,考生若掌握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就比较容易解题。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解构真题引领规范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原文见P117本专题考点1的“典型例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文化知识,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2.研读试题细致分析A.“以字行”即仅称呼此人的“字”代名。古人,一般有“名”有“字”,“名”以自称表谦逊,“字”用以交际中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以字行”即是因为种种原因,多仅称呼此人的“字”,而不熟悉其“名”。因此A项正确。B.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从原文“中外姻亲”一句看,这里的姻亲应包含血亲,血亲只是姻亲的一部分。所以,“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的一部分”,说法错误。C.“丁忧”指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而“母忧”指母亲的丧事,正确。D.“禄”指古代官吏的俸给。而“私禄”在文中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正确。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3.细致辨别做出答案B失分剖析现场答案失分剖析答案一:A不熟悉相关文化知识而误选。有关古代“人的称谓”的知识欠缺。答案二:C不关注相关提示信息。对“母忧”之义,下文中有“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的信息。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类法总结设问方式1.下列关于文中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思路1.审清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一项。2.分析所考查的文化知识类别,如古代称谓、职官、礼仪、天文地理、科举制度等。熟悉的知识点链接教材;生僻的知识点在文本具体语境中进行上下文推断。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核心要点1.文化知识考查的内容一定存在于试题当中。2.文化知识的正误多半可以根据一定的语境进行判断。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强化训练提能增分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一、古代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授,是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专用术语,有“委任”“任命”的意思。B.殿试,由皇帝认定的博学之士主持的考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C.通判,是官职名,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而设“通判”一职。D.谥,是指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给予的带有褒贬善恶意义的称号。解析B.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老”分别指黄帝和老子,黄老之术是产生于战国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流派,对后来道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B.“案”在古代指进送食物的托盘,形体不大,足很矮,可以托举起来,也可以放在地上。后来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也叫“案”。C.“右”作为方位名词指右边,与“左”相对。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高;而在地理上,以西为左,以东为右。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D.“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罪三族”指因为一人犯罪而牵连到亲属受罚,是古代专制社会惨无人道的刑法之一。解析C.在地理上以西为右,以东为左。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廨,即官署,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州中有州廨,郡中有郡廨,常称郡廨、公廨。廨田,就是公廨田,它是隋唐时给各官署的田地。B.乡饮酒礼是从周代开始流行的宴饮风俗,目的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演化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故又称“乡饮酒”。C.侍读,官名。唐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讨论文史,整理经籍,备皇帝顾问。宋置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明、清延续此职。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D.七月半,即七月十五,为下元节,亦称鬼节、施孤、盂兰节,为中国传统节日,当日一般会有祭祀先人的活动。解析D.七月十五为中元节。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是中国封建社会爵位名,其位次为第五等,位列于公侯伯子之后。B.“公主”是中国古代对望族女子的称谓。唐朝开始公主只是帝女或者和亲公主的称谓。C.“疏”是一种文体,“上疏”中的“疏”是指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D.“先帝”指远古帝王,也指前代已故的帝王或本朝皇帝的亡父,本文即为此意。解析B.“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望:姜尚,别号飞熊,西周官为太师。因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俗称姜太公。B.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C.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也指尽力于王事。这里指前者。D.诸路:指各支兵马。这里指建炎大变后,兴起的派系不同的军事力量。解析D.“路”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在这里是“各地”的意思。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一是升迁,二是改任同品级官职,三是降职;“徙”指一般的调动官职;“代”为“代理”之义,古代表示代理、暂时担任官职的词有“署”“权”等。B.三公,周代已有此词。据杜佑的《通典》记载:“夏、商以前,云天子无爵,三公无官。”周以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C.“崩”“薨”“卒”“不禄”“死”表示“人死”的意思,不同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薨”在古代称大夫或相当于大夫的高级官员的死。D.“赠”一般指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解析C.“古代称大夫或相当于大夫的高级官员的死”应该是“卒”。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C.内禅是一种君位传承制度,在世袭制王朝下,君主将君位禅让予其家族里的人,称“内禅”。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恭帝。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解析A.“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错,武官任免由兵部掌管,不是由吏部掌管。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布政使为巡抚的僚属。B.“署”在文章中意思为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调”的意思为调动、调任。“改”的意思为“改任”。C.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贡士”。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D.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解析C.“乡试……考中者称‘贡士’”错,考中者称“举人”,会试考中者称“贡士”。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袭世职,“袭”指帝位、爵位、领地等世代承袭,“世职”指世代承袭的职位。B.瑶、僮,主要生活在两广和云南、贵州、湖南等省的少数民族,僮族即壮族。C.勒铭,意思是镌刻铭文,即在金属、石头等坚固东西上镌刻记录功绩的文字。D.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表示尊重之情的两类食物,后指祭祀用的各种礼器。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解析D.“表示尊重之情的两类食物”错误,“俎豆”指祭祀、宴飨时用来盛祭品的两种礼器。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科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考中称为及第,没考中称为落第。“第进士”,即殿试及第,考中进士。B.工部为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下所辖六部之一,主管工程营造、赋税财政等,其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C.古代倡导孝道,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孝即孝顺,善事父母;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D.九流是古代战国时代的九个学派,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解析B.工部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赋税财政等为户部主管。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D.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解析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解析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B.出,指罢黜官职,与“罢、除、夺、左迁”等词一样都是罢免官职的词。C.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在我国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岁或十二年。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解析B.出,是京官外调;除是授予官职;左迁是贬官。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D.社稷原指君主为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解析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语文1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本文标题:2018-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考点2 文化常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96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