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央财经801经济学真题解析1998
1中央财经大学199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学注意:本试题所有的答案包括解释经济范畴、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应按试题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只写试题顺序号,不必抄题;写在试卷纸上不得分。政治经济学(60分):一、解释下列概念(每个2分,共10分):1.虚拟资本2.货币流通规律3.生产价格4.股份合作制5.经济发展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把所选项前的字母按题号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多选、漏选、错选,该小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价质实体是指: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本身C.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的资本属于: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生产资本D.流动资本3.资本集中是:A.能够增大社会资本B.能够增大个别资本C.改变资本的组合D.使资本所有权发生变化E.是已存在的众多资本的合并4.纯粹流通费用包括:A.用于商品买卖的费用B.运输商品的费用C.保管商品的费用D.用在簿记上的各种费用E.商业职工的工资5.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有:A.国际信贷B,国际债券C.三资企业D.对外投资E.补偿贸易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2.什么是资本循环?实现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四、论述题(20分)试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西方经济学(40分):一、解释下列经济范畴(每个2分,共10分)1.需求收入弹性2.内在不经济3.停止营业点4.潜在收入5.挤出效应二、简答题(l0分)完全垄断给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三、论述题(20分)总需求的形成及其意义3参考答案中央财经大学199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学注意:本试题所有的答案包括解释经济范畴、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应按试题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只写试题顺序号,不必抄题;写在试卷纸上不得分。政治经济学(60分):一、解释下列概念(每个2分,共10分):1.虚拟资本: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与信用制度相关,虚拟资本包括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及其衍生品。而在货币市场上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期票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各种有价证券或债权债务凭证是否是虚拟资本,关键是要看它们是否进行交易并给持有者带来资本化的收入。典型的虚拟资本形式是股票和债券。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改变信用,特别是银行信用本身。货币的虚拟化是信用制度产生的前提;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生产的基础。2.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需要流通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它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价格总额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所需货币量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公式中的商品价格总额,是由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决定的;公式中的同名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金属货币(例如1元)在一定时期内充当流通手段的平均次数。上面的公式是在没有考虑货币支付手段条件下的数量关系。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上述公式需要作相应的修正。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情况下,一方面,货币的使用不仅有商品买卖,而且还有清偿债务、支付工资以及交纳税款等;另一方面,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不必都通过动用货币,由于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在不少情况下,商品买卖采取赊购和各当事人债权、债务相抵消的办法。这样,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修正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公式表示,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同到期需要支付总额成同方向变化,即成正比;同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和互相抵消支付总额成反方向变化,即成反比。3.生产价格: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P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因为从生产价格的构成来看,生产成本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也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得的利润,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4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4.股份合作制:指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农民合作经济的新的组织形式。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及经济组织,以各自的资金、实物、技术等生产要素作为股份,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经济实体,依法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在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中,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既实行按劳分配,又实行按股分红。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合作制这种合作经济的新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维持投资者的正当合法权益,从而能够增加积累,提高农村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率,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发展。5.经济发展: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经济发展的一般定义,除经济增长外,还包括:物质福利的改善,对那些低收入地区的人们来说,则强调消灭贫困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文盲、疾病和过早死亡;改变投入与产出的构成,把生产的基础结构从农业转向工业;以生产性就业普及于劳动适龄入口的方式来组织经济活动;相应地使有广泛基础的集团更多地参与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决策,从而增进自己的福利。经济发展的内涵本身有着一个演变的过程。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就是整个国民财富和劳务生产增加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种观点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经济现实的挑战,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然有了迅速增长,但是它们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人民群众的贫困、失业和社会收入不均情况仍然没有得到好转,因此经济学家才逐渐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区别开来。经济发展不仅着眼于经济规模的外延扩大,而且着重于经济活动效率和质的方面的提高。经济发展在内涵上要比经济增长丰富得多。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把所选项前的字母按题号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多选、漏选、错选,该小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价质实体是指:C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本身C.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的资本属于:AD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生产资本D.流动资本3.资本集中是:BCDEA.能够增大社会资本B.能够增大个别资本C.改变资本的组合D.使资本所有权发生变化E.是已存在的众多资本的合并4.纯粹流通费用包括:ADA.用于商品买卖的费用B.运输商品的费用5C.保管商品的费用D.用在簿记上的各种费用E.商业职工的工资5.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有:CEA.国际信贷B.国际债券C.三资企业D.对外投资E.补偿贸易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答:(1)级差地租是指由于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而缴纳的不同数量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2)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较好土地所生产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但仍然可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也就转化为级差地租。(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性所造成的土地经营垄断。和工业部门相比,农业生产的超额利润有两个特点:一是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从而优等地和中等地都可以取得超额利润即级差地租;二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相当稳定。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土地有限特别是好土地更为有限造成的,使得土地经营具有垄断性。这样,如果劣等地得不到平均利润,农业资本家就不会去租种,全社会的农产品将不够供应。所以,土地优劣不同只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而产生的原因却是土地经营垄断。(4)级差地租具体来自于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即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从表面来看,好地带来的超额利润似乎应当归功于土地的自然条件。其实不然,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并不能创造出价值和利润。形成级差地租的农业超额利润,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因为这些农业工人的劳动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起着加强的劳动的作用,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在特定的条件下就转化为级差地租。2.什么是资本循环?实现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1)资本循环的含义产业资本是指工业、农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从事生产活动的资本,是惟一能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并实现价值增殖的全部运动过程。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为资本的要素结合起来,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资本家将孕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卖掉,使商品转化为货币。产业资本的循环有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个循环的统一。要实现三个循环的统一。(2)实现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产业资本的循环是建立在现代大机器生产基础之上的,大机器生产的特点是生产的连续性,这就要求产业资本能够实现连续不断地正常循环。产业资本正常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就是说,全部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6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个部分,才能保证资本循环的连续进行。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行。就是说每一种资本都必须连续不断地通过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相继进行转化。无论哪一种资本职能形式在循环中发生停顿,都会使产业资本循环发生中断。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与三种循环形式的空间并存性和时间继起性,是互相联系和互为条件的。没有并存性就没有继起性,没有继起性就不能维持并存性。所以;保持空间并存性和时间继起性,就是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必要条件。产业资本的循环,既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又是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四、论述题(20分)试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答:(1)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历史的必然。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公司制企业,但在各国实践中,公司制企业的具体组织形式和分类有所不同。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作为派生形式的国有独资公司和控股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力量;是我国扩大财政收入、增加积累的主要源头;是我国增加有效供给的主导部分;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矛盾的重点区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载体;是我国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主要保证;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保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上述地位和作用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在我国继续存在。因此,传统国有企业制度必须转换为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一,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基础是自主企业制度,它要求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我国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不适合市场经济对
本文标题:中央财经801经济学真题解析199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9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