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尚情操的象征。首先,来欣赏一组梅花图,感受梅花之美。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梅花——这与题目《墨梅》有什么不同?那么,题目如何理解?红白相映,色彩丰富墨梅:水墨画的梅花。王冕,字元章,浙江人。他是元末文坛有影响的诗人,又是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传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墨梅图》卷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图》轴等。【诗人简介】《墨梅图》王冕•《墨梅》为题画诗,有三位诗人作过《墨梅》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题画诗••画•高鼎•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题画诗题画诗•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题画诗【古诗】•墨梅•王冕(元)•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读诗文,读准字音砚砚台yàn我能行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古诗】•墨梅•王冕(元)•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读诗文,读出节奏【词语注释】淡墨痕:淡淡的黑色痕迹。清气:(梅花)清香的气味。乾坤:天地间。吾家:我家。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吾家”。池头:池边。满:弥漫。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墨梅同学们读古诗,同桌交流这首诗的意思。【译文】•第一二句意思: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第三四句意思:不需要别人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墨梅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弥漫在天地之间的仅仅是梅花那清新淡雅的香气吗?结合王冕的轶事,想想,这清气里还蕴含着什么?王冕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而成诗人。性格孤傲,鄙视权贵。青年时考进士屡试不中,于是他满怀愤郁,烧毁了文章,永绝仁途,流浪江湖。他千里远游,扩大了视野,宽广了胸怀,同时对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也有了较清楚的认识。由于他的诗画不同凡俗,画誉越来越大,许多士大夫争相求画。而他不满于达官贵人向他求画,便画了一幅梅花悬在墙壁上,并题诗道“疏花个个团如雪,羌笛吹它不下来。”表示不愿给他们作画。因他对统治者予以无情的讽刺,被认为是反对朝廷,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埋名隐居到家乡的九里山,白天躬耕劳作,晚上读书作画,过着清贫生活。他在屋的周围种了千株梅树,几百棵桃杏,题为“梅花屋”。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闻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未就。元惠宗十九年,朱元璋又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wù墨梅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弥漫在天地之间的仅仅是梅花那清新淡雅的香气吗?结合王冕的轶事,想想,这清气里还蕴含着什么?墨梅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不向世俗献媚淡泊名利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托物言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这两句正是诗人自我写照。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墨松欣赏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墨竹欣赏竹: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墨梅欣赏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高风亮节的气节和人品。松竹梅岁寒三友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墨梅读古诗,画节奏。同学们有感情地再次齐读古诗。(4)古往今来,还有不少写梅花的诗,找一两首来读一读、背一背。梅花王安石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陈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思考、填空:(1)《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作者通过对石头的描写,赞颂了石灰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感情。(2)《墨梅》的作者是,朝人。诗人借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他的高尚情操。思考、填空:(1)《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作者通过对石头不畏粉身碎骨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的品质,抒发了诗人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感情。(2)《墨梅》的作者是王冕,元朝人。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他淡泊名利、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1、背诵《墨梅》。2、搜集王冕的其它古诗。【课外作业】
本文标题:古诗《墨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03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