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主讲教师孙永选一、语气词附着在句子上帮助表达各种语气的词。有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尾语气词三种。1.句尾语气词最早论述“也、矣”用法区别的是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助字中惟“也”、“矣”两字最习用,而为用各别。也字所以助论断之辞气,矣字惟以助叙说之辞气。故凡句意之为当然者,也字结之;已然者,矣字结之。所谓当然者,决是非、断可否耳。所谓已然者,陈其事、必其效而已。《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升堂乃已见者,故煞矣字;室之未入,夫子断之,故煞也字。《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所好者道,决其是也,故煞也字。进乎技者,言已造之境也,故煞矣字。也基本用法: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肯定、确认语气。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起义》)用在叙述句末尾,表示肯定。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韩非子·初见秦》)用在祈使句句尾,表示确定无疑的语气。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鄢》)用在疑问句尾,仍表判断语气,有确认意味。南冠而絷者,谁也?(《左传·成公九年》)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韩非子·难二》)•矣基本用法:用在陈述句句尾,表达陈述语气,帮助把事情发展的新情况告诉别人,有报道意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矣”和“也”所表达语气的差异:“也”所表达的语气是静态的,其中无时间因素。“矣”字则是动态的,其中包括事物发展过程的时间因素。“也”的基本作用是表达对事物的判断。“矣”的基本作用是报告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可以是已然,也可以是将然。鸡既鸣矣。(《诗经·齐风·鸡鸣》)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用于描写句尾,仍表陈述语气,报道新情况。吾君已老矣,已昏矣。(《谷梁传·僖公十年》)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一》)用在祈使句句尾。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用在疑问句尾。年几何矣?(《触龙说赵太后》)疑问句中的疑问语气是疑问词“几何”表示的,去掉“矣”字,疑问语气并不消失,就是很好的证明。“矣”字的作用是表示动态新情况。孩子是成长之中的,到现在年龄多大了。“已”用作句尾语气词,同“矣”。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史记·货殖列传》)•乎•基本用法:用在疑问句句尾,表达疑问语气。可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吗”或“呢”。•是非问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选择问句: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特指问句:轸不之楚,何归乎?(《史记·陈轸列传》)用于反问句尾,仍表达疑问语气。反诘语气靠疑问代词、否定词或“岂”、“宁”、“况”等字表达。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狐假虎威》)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于测度问句末尾。句中常有“其”、“得无”、“无乃”等副词表达推测语气。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四年》)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用于感叹句尾。善哉!技盍至此乎!(《庄子·养生主》)(“乎”并不表感叹语气,此句含有反问之意,故用“乎”)天乎!吾无罪!(《史记·秦始皇本纪》)(“乎”并不表感叹语气,此句含有问苍天之意)与(欤)、邪(耶)基本用法:用于疑问句尾,表达疑问语气,相当于“乎”。但多数情况下语气不强烈,有猜测探寻意味。《论语》用“与”不用“邪”,《庄子》用“邪”很少用“与”。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子何为者邪?(《庄子·外物》)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史记·商君列传》)用于反问句尾,仍表达疑问语气。反诘语气靠疑“岂”、“独”等字表达。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许行》)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哉基本用法:用于句尾,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大哉!尧之为君!(《孟子·许行》)用于反问句尾,仍表感叹语气。反问语气靠疑问代词或“岂”等表达出来。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李斯《谏逐客书》)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触龙说赵太后》)夫基本用法:用于句尾,表感叹语气,但语气较低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今若是焉,悲夫!(柳宗元《三戒》)•2.句尾语气词的连用连用后各语气词仍保留自己的作用,但语气的重点一般是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乎”、“哉”连用(“哉”放在“乎”后)。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公二十年》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梁惠王上》)“乎”、“哉”放在其他语气词后连用。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矣”、“已”、“与”、“邪”、“夫”放在其他语气词后连用。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矣!(《荀子·议兵》)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侍坐》)三个语气词连用。吾罪也乎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论语·阳货》)3.句首与句中语气词夫由指示代词虚化而来。基本用法: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以引起下文,前人称之为“发语词”。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将者,国之辅也。(《孙子·谋攻》)“且夫”、“故夫”、“若夫”、“今夫”也表要发议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故夫仕宦失地,难以观德。(《论衡·状留》)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柳宗元《封建论》)惟(维、唯)《说文》:惟,思也。维,系也。唯,诺也。用于句首,提示、引出主语或年月。唯赤则非邦也与?(《论语·侍坐》)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经·召南·鹊巢》)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书经·泰誓上》)用于句首,表示期望语气。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唯大王与群臣熟计之。(《史记·廉蔺列传》)用于句中引出谓语。蚩尤惟始作乱。(《书经·吕刑》)厥土惟白壤。(《书经·禹贡》)•其用于句首或句中,表达推测语气。齐其为陈氏矣。(《左传·晏婴论季氏》)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庄子·逍遥游》)用于祈使句中,表达祈使语气。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齐桓公伐楚》)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用于反问句中,表达反问语气。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韩愈《答李翊书》)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也用于主语后或分句后,表达停顿语气。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郑伯克段于鄢》)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也”的用法分辨句尾语气词,表示肯定和确认。一个句子,独立性强,意义完整,一般是句尾语气词。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起引起下文作用,提醒听话人注意。一般用在主语后表示语气的舒缓,或用在分句后起提示作用。一个句子,如果语意未完,与下文有紧密关系是句中语气词。二、词头、词尾1.词头词头只起构词作用,一般是标明词性。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还存在争议。有基本用法:用于专有名词前。我不可不监(鉴)于有夏。(《书经·召诰》)禹攻有扈。(《庄子·人间世》)用于普通名词前。予欲左右有民。(《书经·皋陶谟》)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诗经·小雅·巷伯》)用于形容词前。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诗经·邶风·击鼓》)其用于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前。既见君子,云何其忧?(《诗经·唐风·扬之水》)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其的用法分辨:其作代词,一般出现在名词前。作句首句中语气词,出现在祈使句、反问句或表示推测的句子里。作词头,一般只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前。言、于、薄用于动词之前。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周南·葛覃》)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薄污我私,薄浣我衣。(《诗经·周南·葛覃》)2.词尾然、如、尔、若、焉、乎用于形容词后,可译为“……的样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天下晏如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子路率尔而对。(《论语·侍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潸焉出涕。(《诗经·小雅·大东》)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本文标题:(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0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