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英语专业文学类论文开题模板报告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姓名:范莉学号:107550500331所在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名称:英语语言文学学位类别:硕士指导教师:单雪梅填表日期:2007-4-21论文题目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男性形象及其演变TheImagesofMaleandtheirChangesasManifestedinChineseAmericanFemaleWriters’Works1、选题目的、意义。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美国华裔文学又是中美两种文化碰撞和杂交的产物,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华裔文学发展的历史渊源流长,其中不乏闪光的名字,如“美国华裔文学之母”黄玉雪,汤亭亭(台湾著名学者冯品佳在论述汤亭亭的贡献时,把她与美国黑人女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相提并论)、谭恩美,获得多项美国文学大奖,以及新生代作家任碧莲和伍慧明等。这些作家本身与美国主流社会的族裔、阶级、文化、性别等都有差异,把她们的作品摆放在美国华裔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美国多元文化共生的社会大背景分析很有意义。但目前国内外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女性形象研究、女作家研究、母女关系、自我身份及归属追寻、自我身份认同和构建以及中美文化碰撞等方面。对于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男性形象塑造,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形象有何变化,华裔女性作家与华裔男性作家笔下男性形象有何异同等问题,研究者以及评论者目前还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人将此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以女权主义理论和文化研究为理论依据,希望在上述主题研究方面做进一步探讨,以丰富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2、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国内研究:华裔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文坛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内关于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整个80年代的研究只有零星几篇有关期刊论文发表,多以绍介为主。如:江晓明的“新起的美国华裔作家马克辛·洪·金斯顿”(《外国文学》1981.1);凌彰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世界图书》1981.5);90年代对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开始缓慢上升,90年代初主要以译著为主,1994年谭恩美的《喜福会》被译成中文,随后,汤亭亭的《女勇士》、《中国佬》和《孙行者》也相继被翻译出版。90年代中期及末期发表在各类核心期刊上有关该领域的论文达22篇,主要以研究为主。如:张子清的《中美文化的撞击与融汇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体2现》(《外国文学评论》1996);张龙海的《属性的变化,认同的执着—评美国华裔作家任碧莲的〈梦娜在向往之乡〉中的出走原型》等。21世纪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在中国已经形成高潮。2000年,译林出版社再次出版一整套美国华裔文学译丛,《支那崽》、《骨》、《甘戈丁之路》、《荣誉与责任》、《华女阿五》和《爱的痛苦》分别被译为汉语。这一时期还有几部专著、编著的发表,大大推进了国内华裔文学的研究。专著包括卫景宜的《西方语境中的中国故事》,(中国戏剧出版社);胡勇的《文化的乡愁》;张龙海的《属性和历史:解读美国华裔文学》,编著包括程爱民教授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一系列学术会议以及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心的成立也印证了华裔文学在国内研究正处于蒸蒸日上的上升期。2000年南京大学召开美国文学年会时专门设立“美国华裔文学”讨论小组。2003年在四川大学举办少数族裔文学专题研讨会,华裔文学成为焦点之一。2003年,我国高校第一个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正式成立。国外研究:本人通过国际互联网、北京国家图书馆和美国ProQuest公司的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了解到,国外有关美国华裔文学(小说)研究专著共有12部左右,博士学位论文6本(1990-2007)。这些论文及论著表明国外对美国华裔文学(尤指小说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I.绍介类:(1)1972年,著名汉学家许芥昱与帕露宾卡丝合编第一本美国亚裔文学选集《美国亚裔作家》(AsianAmericanAuthors),其中选录了八位华裔作家,这本选集第一次将美国亚裔作家作品推介给美国读者。(2)1988年,《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TheColumbiaHistoryofAmericanLiterature)中专列一章“美国亚裔文学。(3)1990年,PaulLauter主编的TheHeathAnthologyofAmericanLiterature中收录一些华裔作品。(4)1998年,TheNortonAnthologyofAmericanLiterature收录汤亭亭等华裔作家的作品。II.综述评论类:(1)《美国亚裔文学作品和社会脉络导读》(AsianAmericanLiterature:AnIntroductiontotheWritingsandTheirSocialContext,1982)综述了亚裔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2)《美国亚裔文学书目提要》(AsianAmericanLiterature:AnAnnotatedBibliography,1988)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亚裔作家的评论和作品。3(3)《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美国华裔文学》覆盖了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华裔文学的方方面面,视野宏大。III.单个作家评论类:(1)《展现叶添祥》(PresentingLaurenceYep,1995)(2)《谭恩美批评导读》(AmyTan:ACriticalCompanion,1998)(3)《汤亭亭批评导读》(MaxineHongKingston:ACriticalCampanion2001)以上三部专著都以单个作家为关注点,详细介绍作家的生平,剖析其代表作品以及评论家对其评价。3、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研究内容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对美国华裔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做全面、立体式分析。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研究方法以女性主义理论、文化研究为理论依据,分析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工作方案:第一阶段:掌握理论。这一阶段主要阅读有关女性主义理论的书籍以及文化研究。第二阶段:尽量穷尽所有资料,把能找到有关华美作家的评论文章和专著论文读完,对作家及他人对华美作家的研究动态有全面了解。第三阶段:文本细读。在上述两个阶段工作基础上,仔细阅读本论文所选华美作家作品,以英文原版为主,把所掌握理论融入作品中。第四阶段:论文撰写。特色与创新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表明,国内外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相对集中。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汤亭亭和谭恩美。对汤亭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女勇士》,有关汤亭亭的研究论文占美国华裔研究总论文数的23.46%[1];对谭恩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喜福会》,占总论文数20.67%。其他美国华裔作家的研究涉及较少,如在华裔作家群体中,赵健秀成名[1]张龙海.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在中国[J]2005:4(本文所引用数据来源于此文)4最早,多才多艺,已出版2部戏剧,2部小说,1本短篇小说集和2部选集,而对他的研究却相当少,只占总论文数的1.68%。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1〉以自传的形式表现华人在两个世界之间的迷茫;〈2〉第二、三代华裔作家主要表现他们处于两种文化下的迷茫,试图揭示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关系,探讨民族身份问题和属性问题;〈3〉新生代作家主要描写两代人之间的文化碰撞,更多的展现母女关系。由此可见,整个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体系中,对男性作家的关注以及华裔作家笔下男性形象研究存在失重和偏颇,研究论文和专著寥若辰星。在上述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把美国华裔文学按历史发展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选择一个或几个代表性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分析其笔下的男性形象,并将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与男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作对比。第一阶段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这一阶段是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创阶段,代表女性作家为黄玉雪(JadeSnowWong),以及她的《华女阿五》(FifthChineseDaughter,1945)。黄玉雪一直被誉为“美国华裔文学之母”,并对后来的一些华裔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作品以自传形式展现最初的华人在美国奋斗的艰难之旅,其笔下男性形象多带有浓重的传统中国色彩。朱路易也是这一阶段作家代表,代表作《吃碗茶》(1961)是第一部以美国华埠为背景的美国华裔小说,男主人公王宾来以及唐人街“单身汉社会”中一系列男性形象都具挖掘意义。第二阶段为20世纪7、80年代,这一时期是美国华裔文学的转折时期。代表作家为汤亭亭(MaxineHongKinston),其《女勇士》获得了该年度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中国佬》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她将美国华裔文学推向了一座高峰。汤亭亭是处于种族主义和男权中心“双边缘”的移民女性,其两部代表作都从女权主义角度出发凸显女性地位,消解男性权威。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繁荣阶段。这一阶段代表女作家为谭恩美,其四本小说《喜福会》、《灶神之妻》、《接骨师之女》和《一百种神秘感觉》都以母女关系为主线,强化母亲权威,弱化父亲权威。本文旨在挖掘其笔下有限的男性形象并对此作详细分析。任碧莲是新生代作家代表,其代表作《典型的美国人》中拉尔夫·张和老赵较先前华裔作家笔下男性形象有很大不同,本文将对作重点分析。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最具活力、最有影响的批评理论之一,女性主义批评执著于对女性经验的的开拓和女性意识的重建,女性主义者所关注的首要问题是男女平等,如活跃在早期美国政治和文学舞台上的默茜·奥·华伦。在她诸多作品中,主题只有一个,即女性的自由,主张男人的职责是在家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并要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自己的妻子;被誉为英国女权主义第一人的玛丽·沃5尔斯通克拉夫特发表《妇女权利辩》,提出女性文艺批评新主张,为妇女参政、享受与男人一样的教育权利大声疾呼。美国华裔作家群中不乏女性作家,如汤亭亭、谭恩美等。她们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女性主义创作倾向,都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追求男女地位平等,彰显女性权威,强化女性意识和女性价值。汤亭亭的《女勇士》中写到的花木兰,是妇孺皆知的女中豪杰,而她丈夫则没有个性,毫无男子气概。最负盛名的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谈到,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化长河中,男人是作为绝对的主体(theSubject)存在的,人就是指男人;而女人是作为男人的对立面和附属体存在,是男人的客体和“他者”(theOther)。美国华裔女作家都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颠覆女人的“他者”形象,所以华美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都是被“边缘化”的,男性沦为了沉默的“他者”。文化研究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在英美批评界日益盛行的一股新思潮,文化研究的对象是纷繁复杂的当代文化形式和现象,尤其是处于非主流地位的、以影响为媒质的当代大众文化以及其他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文化、工人阶级亚文化和少数族群的文化体验和身份。70年代,在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理论的启发下,文化研究努力发掘社会边缘群体与主导阶级之间的文化权力关系,张扬底层阶级和边缘群体争取文化支配权力的斗争。主导阶级施展其文化霸权优势,将符合自身利益的社会意义阐释为全社会所认可的“公意”,从属群体则不同程度地抵制这一做法。他们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形成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华美作家置身于主导文化和少数族裔文化中,她们迫切希望弘扬少数族裔文化,所以其笔下主人公是边缘文化的“发言人”,本论文试图论证华美作家如何在作品中弘扬中国文化以及如何通过塑造其男性形象来抵制主导阶级文化霸权,发出边缘文化声音的。本文拟将美国华裔文学按照三个历史时期划分并以此为主线,以每个时期所选定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分析为辅线,以女性主义理论、文化研究为理论依据,将特定历史时期华裔女作家笔下男性形象一一梳理和归纳,并分析不同时期华裔女作家笔下男性形象的演变,最后将华裔女作家笔下男性形象与华裔男作家笔下男性形象做对比分析,找出其中异同。本论文
本文标题:英语专业文学类论文开题模板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2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