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最后一课》(修改后)
背景材料基础知识整体感知感悟体会都德(1840─1897)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一、作者简介: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1873年,他发表的又一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集》,就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共计近百篇短篇小说。每篇一般两三千字,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法战争的第二年。这场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而发动了这场战争。结果,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占巴黎,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乡村教师韩麦尔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二、解词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灵默告自己的愿望,祈求降福免祸。诧异:惊奇。懊悔:因自己的言行失误而烦恼后悔。哽:声气阻塞。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按篇幅、容量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三要素三、整体感悟1.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2、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一、上学路上二、最后一课三、宣布下课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按情节发展可把文章分为:到“先生的小院子里”到“我真永远忘不了”到全文结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阅读课文第7-10节(上课前)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请填写下表-填表说明“最后一课”的异乎寻常平时最后一课气氛学生老师其他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戒尺穿着漂亮的礼服有镇上的人没有镇上的人老师讲到法语,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听讲全都懂?------运用比喻修辞: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全都懂,觉得挺容易。他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全懂。含义是:首先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一个民族完完全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它就几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使人民不忘记祖国,团结起来与侵略者斗争。(记在书上)上习字课时,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此时,从教室屋顶传来鸽子咕咕的叫声,我心里怎么想?表现小弗郎士怎样的思想感情?------抓住声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细节描写)-------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郎士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民学德语,也表现出一个天真的孩子对侵略者无所不至的暴行的愤慨。总结:从第11-23节是《最后一课》中心部分,着重写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热情,从一个天真、贪玩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一、朗读最后一个部分讨论1、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而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2、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3、找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5、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既不转身也不回头,为什么?------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都碎了。小结: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崇高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在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高潮,十分感人!二、本文主题(记)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总结写作特点1.选材:材料为表现中心服务。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3.人物描写(结合课后练习)。韩麦尔先生--服装、表情、动作、语言。服装:穿礼服上课表示对最后一课的重视。表情:柔和、严肃、惨白、呆语言: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动作:用尽全身力气书写“法兰西万岁”总结:韩麦尔先生漂亮的礼服,温和而又严肃的表情,富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教诲,用尽全身力量写下的“法兰西万岁!”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这一切都说明这个普普通通的语言教师的职业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因此由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典型,更有代表性。小弗郎士心路历程: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上最后一课时怕骂、贪玩吃惊、诧异难过、懊悔悲伤、愤怒(幼稚)(成熟)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记)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文章以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贯穿全文。因为他是小说主人公,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记)•小弗郎士: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他平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可是最后的法语课上他却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他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韩麦尔先生:恪尽职守,道德高尚,平时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怀。总结本文艺术特色(记)•一是巧妙的叙述视角。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小主人公在这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受到了感动。•二是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四、启示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本文标题:《最后一课》(修改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33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