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狄仁杰公正护法》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制作:常灵芝吴艳红讲授:常灵芝吴艳红狄仁杰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狄仁杰怎样公正护法的,感悟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精神。2.根据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编写小剧本,再演一演。3.认识“庇、屠、辜、悯、悼”5个生字,读读记记“包庇、屠杀、无辜、怜悯、哀悼”及“明察善断、声名鹊起、推崇备至、犯颜直谏、手足无措、引以为戒、哀鸿遍野”等词语。学习目标狄仁杰狄仁杰,(607—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怀英。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庇屠辜悯悼bìtúgūmǐndào读一读读一读包庇屠杀无辜怜悯哀悼刚正廉明明察善断声名鹊起推崇备至犯颜直谏手足无措引以为戒哀鸿遍野理解词语理解词语解释成语推崇备至:指非常推重,敬仰。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君主的威严进行规劝,使改正错误。引以为戒: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讲了唐代名相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讴歌了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崇高精神。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写的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一代名相狄仁杰。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狄仁杰公正护法。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狄仁杰位居宰相后,使国家安定巩固,深为武则天倚靠和器重。课文是按照什么结构来安排内容的?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材料的。先概括介绍狄仁杰是一位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政治家;接着用三个具体事例写狄仁杰公正护法;最后写狄仁杰辅国安邦,深为武则天器重和依靠。课文用了哪三个事例来说明狄仁杰公正护法?并找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回答问题。1、将军权善才由于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被高宗下令立即处死。狄仁杰上书皇帝,说明按当时的律令应该免去他的职位。在高宗非常生气的情况下,狄仁杰依然据法力争,结果高宗收回成命,免了权善才的死罪。2、大臣王立本仗着有皇帝的宠信,滥用职权,干了不少坏事,朝廷的大臣们敢怒不敢言,狄仁杰上奏高宗,指明王立本的罪行,王立本终于依法被判刑。3、上书武则天,武则天下诏,将宰相张光辅部下制造的冤狱中的受害者改死刑为流放。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狄仁杰的几个小故事。①(第3自然段):犯颜直谏保将军。②(第4自然段):刚正不阿惩罪人。③(第5自然段):明察善断护无辜。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狄仁杰的几个小故事。①(第3自然段):犯颜直谏保将军。②(第4自然段):刚正不阿惩罪人。③(第5自然段):明察善断护无辜。文中的三个事例直接描写了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感人表现,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狄仁杰护法的公正?①“他到任第一年,便处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无论被判处有罪还是无罪,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服的。”②“于是,他们来到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到了流放地后,大家又集资立碑,颂扬狄仁杰的功德。”结合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内容,编演课本剧。在小组中排一排,演一演。从狄仁杰公正护法过程中体现了他什么品质?刚正廉明执法不阿明察善断正直无畏1.恢复成语本来面目。刚正()执法()声名()()备至犯()直()哀()遍()1.恢复成语本来面目。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声名(鹊起)(推崇)备至犯(颜)直(谏)哀(鸿)遍(野)
本文标题: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狄仁杰公正护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3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