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红楼梦》导读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于延伸至现当代小说,有一座珠穆朗玛峰,就是《红楼梦》。《红楼梦》是他“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笔,后40回则传为清人高鹗所续。前八十回在曹雪芹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于世。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哭成此书”。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王蒙点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红楼梦》与宇宙相通……《红楼梦》导读•作者其人•走进红楼•红楼主题•红楼人物•艺术成就曹雪芹——寂寞的天才曹雪芹(1715---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溪、芹圃。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他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曹雪芹其人不过,他最大贡献还在于小说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家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雪芹曾祖曹玺曾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做过康熙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宠信,其父也先后继任江宁织造。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煊赫的家世——三代世袭江宁织造曾祖母还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曹寅两个女儿被选为王妃。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署内,曹寅实际上是康熙在江南的耳目。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他就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曹寅是当时的大藏书家,自己能写诗填词谱曲。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对曹雪芹深厚的文学修养影响很大。厚实的家学渊源——成长的摇篮雍正初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先后遭遇了革职、抄家、下狱,一年有余。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家变故——由盛而衰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卖画度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入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这年除夕,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自身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的经历,为他的创作准备了良好的基础。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在此镜中,我中华之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的真实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慧眼,是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像,不可思议!——资深红学家周汝昌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手,记住两张表,一个是贾府的地图,看的过程中可以按图索骥;一个是人物关系图;前五回里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包括人物的命运,写书的缘起,贾府的政治经济学等等。《红楼梦》的前五回构成了序幕,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女娲补天”、“木石前盟”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美玉,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木石前盟”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因为这段缘分,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像在哪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过的。至于“还泪”之说,正与“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贾演-贾代化贾敷贾敬贾珍——贾蓉(尤氏)贾惜春(秦可卿)贾源-贾代善(贾母)贾赦(邢夫人)贾琏(王熙凤)巧姐贾迎春贾政(王夫人)贾珠(李纨)贾兰贾元春贾宝玉贾探春贾敏(林如海)林黛玉宁国公荣国公贾演-贾代化贾敷贾敬贾珍贾惜春秦可卿贾源-贾代善史太君(贾母)贾赦邢夫人贾琏王熙凤巧姐贾迎春贾政王夫人贾珠李纨贾兰贾元春贾宝玉贾探春(赵姨娘生)贾敏林如海林黛玉宁国公荣国公贾蓉贾雨村冷子兴贾代儒妙玉尤氏尤二姐尤三姐秦业秦钟贾母(史太君)贾赦贾政贾敏林如海林黛玉贾琏王熙凤贾迎春贾珠(李纨)贾元春贾宝玉贾探春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贾史王薛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护官符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画册判词歌词交代《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史湘云李纨王熙凤巧姐秦可卿妙玉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第五回对联“太虚幻境”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孽海情天”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薄命司”联: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红楼三纲•《红楼》文化之“三纲”:一曰玉,二曰红,三曰情。常言:提纲挈领。若能把握上列“三纲”,庶几可以读懂雪芹的真《红楼梦》了。——资深红学家周汝昌“玉”纲雪芹之书,原本定名为《石头记》。这块石头,经女娲炼后,通了灵性。此一灵石,后又幻化为玉,此玉投胎入世,衔玉而生——故名之曰“宝玉”。宝玉才是一部《石头记》的真主角。“红”纲“红”,是美丽、欢乐、喜庆、兴隆的境界气氛的代表色。它还代表鲜花,代表少女。于是,“红妆”、“红袖”、“红裙”、“红颜”、“红粉”……都是对女性的代词与赞词。《石头记》第五回,宝玉神游幻境,饮“千红一窟”茶,喝“万艳同杯”酒,聆《红楼梦曲》十二支——全书一大关目,故尔《石头记》又名《红楼梦》。在此书中,主人公宝玉所居名曰“怡红院”,他平生有个“爱红的毛病”,而雪芹撰写此书,所居之处也名为“悼红轩”。“情”纲雪芹在开卷不久,即大书一名:“此书大旨谈情。”《红楼梦曲》引子的劈头一句就是“开辟鸿濛,谁为情种?”百年前刘鹗作《老残游记》,在自序中早已解明: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题石头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历来对《红楼梦》的阐释之众说纷纭,蔚为大观:有的看见了政治,有的看见了史传,有的看见了家庭与社会,有的看见了明末遗民,有的看见了晋朝名士,有的看见了恋爱婚姻,有的看见了明心见性,有的看见了谶纬奇书,有的看见了金丹大道……这种洋洋大观,也曾引起不少高明人士的讥讽,或仅以为谈资,或大笑其无聊。•对于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见了淫,才子看见了缠绵,革命家看见了排满,流言家看见了宫闱秘事。(鲁迅语)《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一、《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封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画,反映了封建社会各个方面,预示了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衰败命运。•二、《红楼梦》通过以贾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猛烈地抨击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热情歌颂了新生的、不可抗拒的叛逆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这是全书的一条主线,标志着《红楼梦》思想达到的新高度。•三、《红楼梦》的悲剧意蕴。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人生悲剧:贾宝玉连同一群身份、地位、性格不同的少女的下场,展示了他们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社会悲剧: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损与共,封建政治的腐败,穷奢极欲的生活,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规律。•道德文化悲剧:更多的悲剧是“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己”,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性格悲剧。•《红楼梦》以为背景,以为主线,着重描写盛到衰的过程,表现了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作品还歌颂了和,体现出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宝黛爱情悲剧贾家荣、宁二府封建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贵族平民及奴隶出身的女子贵族的叛逆者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追求个性自由《红楼梦》其书众说纷纭话主题•脂砚斋:抒写积郁,也就是悲愁和苦闷。•护花主人(王希廉):感叹家世的盛衰。•太平闲人:讽刺家庭教育的失败。•索隐派:写的是顺治皇帝和董小宛的故事;还有认为是明珠家世说。•蔡元培:批判满清王朝的。众说纷纭话主题•考证派:《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传(胡适、俞平伯等)•王国维:展示人生的痛苦与精神解脱。•冯其庸:1、宣扬自由人生的道路2、提出了婚姻自主,婚姻自由、恋爱自由这样一个思想3、包含着男女平等的思想4、透露出一种平等的待人友爱的思想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判词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人物背景:扬州盐政林如海之女,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不幸孤女,体弱多病,深得外祖母贾母喜爱。“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外貌:风流袅娜黛玉葬花•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拒不开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含泪而归.次日乃祭饯花神之日,黛玉见园中落花无主,又勾起伤春愁思,乃荷锄葬花,不由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一面哽咽,一面低吟葬花词,以遣愁思....《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语段:(1)黛玉“因问宝玉:‘打哪里来?’宝玉便说:‘打宝姐姐那里来的。’……黛玉赌气回房了。……没两盏茶时,宝玉仍来了。……只听黛玉先说道:‘你又来作什么?死活凭我去罢了!横竖如今有人和你玩。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会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哄着你。你又来作什么呢?’”(2)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命点一支小蜡儿来
本文标题:《红楼梦》导读完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3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