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执教者:刘惠单位:天津市北辰区实验小学学段: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三单元第10课照应,是指行文中使文章前后意思关照呼应的方法。一、首尾照应。这种照应指的是开头交代,结尾照应。二、反复照应。指的是一次交代,多次照应。三、伏笔照应。指的是开始留下伏笔,造成悬念,随着情节的逐步展开,最后显现伏笔的方法。也叫前后照应。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结尾)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结尾)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首尾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头的思想感情。前面提到李大钊有时候在家里埋头整理文件,烧文件,这是为什么?课文后面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局势越来越紧张,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只好把一些书籍文件烧掉。再如课文前面讲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他到哪儿去了?后面讲在李大钊被捕时,阎振三被押着出现了。这样前后照应,使读者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让读者印象更加深刻。课文前面提起:“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阎振三后来怎样了,读者是关心的,产生悬念,因此,后面就进一步写了:“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原来军阀逮捕阎振三是为了要从阎振三口中获得李大钊烈士的种种情况,并且让阎振三来认人。阎振三虽然受了酷刑,但是并没有供出李大钊。这样的照应,使读者认识到李大钊烈士的革命行动和高贵品质也教育了工友,使他在凶恶的敌人面前,没有丝毫的动摇。
本文标题:照-应--微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3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