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小学生读书活动实施方案[1]
学生读书活动实施方案阅读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阅读必须从小抓起,使之成为习惯,以教育教学为依托,以语文阅读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特制定此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优化办学环境,净化学校风气,克服浮躁心气,培养高尚情操,树立人文情怀,促进广大干部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化水平,改进管理、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让读书活动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自觉学习、奋发向上、协作创新、和谐共进的良好校风,为创建特色学校,打造品牌学校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知识基础。二、活动主题养成读书习惯创建书香校园三、活动目的1.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师生尤其是全体学生的阅读热情,开阔其视野,增长其知识,陶冶其情操,充实其文化底蕴,促进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2.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学校特有的“书香校园”特色,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3.启动“家庭小书房”建设,通过开展亲子共读、召开家长会等活动,让每一个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读书情况,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4.通过读书活动,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培养学生,教师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主张“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倡导“没有后进生,学生间只是有差异”,“让学困生转优,优秀生更优”。四、活动实施过程(1)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每学期制定出读书规划,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目标、措施、实现时间等。语文教师要担负起推荐课外读物、组织指导阅读活动与评价等任务,开展有关课外阅读的校本教研,掌握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办法和途径。并负责推荐各年级必读书目,并且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用于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各班要出以读书为主题的板报,在教室墙壁开辟出一块“读书交流园地”,从而营造读书的氛围,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学校引领班级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读书交流,建议每个班级以分组交流和全班展示或辩论等方式,利用好每周三的最后一节课时间;利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三进行学校广播宣传班级经典读书心得,如:“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每个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学期完成至少二期读书小报。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小报评比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向刊物发表习作,鼓励老师指导学生发表习作,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校每学期要搜集并出版学生的作文集,在校园内发行,刊登学生各类作品,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将在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上,每学期评选一次学校“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之星”等,并召开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进行表彰,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2)小学一、二年级统一建立以“采蜜集”为名的好词积累本,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摘抄、积累好词和名句,使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小学三年以上教师先树立自己爱读书的形象,在学生中言传身教。做好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并及时检查,先由学生检查学生,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态度,可以采取“阅读登记卡”的方法,老师必须每天都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高年级的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前、课上、课下。上课前两分钟,进行“课前训练”阅读,让学生说出学习过的好词佳句,名人名言及精彩片段;上课过程中,制定“奖励读书时间制度”,允许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先学会的学生看自己喜欢的书籍;课下阅读一般在中午、家里和假期,开学学校可以召开“阅读能手”奖励会。另外,还要制定一套检查和记载读课内书、课外书的方法,即:常年记“预习笔记”、“整理笔记”、和“读书笔记”。学校每年要举行“学生学习笔记展”,评比出“优秀小读者”。
本文标题:小学生读书活动实施方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42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