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渴死。”--《山海经》“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淮南子》巴金巴金(1904-2005)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07年全家福。左三为怀抱巴金的外婆,右三是巴金的母亲。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开始使用“巴金”笔名。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家》《春》《秋》《雾》《雨》《电》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1941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者写此文,就是由此而发。写作背景夸父皓月姮娥旸谷瞬间kuāhàohéngyángshùncuōzuŏ撮合,一撮灰一撮头发,一撮胡子lòulù露马脚,露怯露台,暴露撮露宁nìngníng宁愿,宁可宁静,安宁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2、辨清字形3、理解词义听读课文注意全文停顿、重音及难读字词。1.听朗读,体味两首散文诗字里行间渗透出来情感的不同特点。《日》激情洋溢,《月》细腻幽静。整体感知齐读,整体感知文意。《日》──追求光和热《月》──改变冰冷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是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一转说,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4、文中写到“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怕牺牲。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为祖国轰轰烈烈的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飞蛾;夸父(扑火;追日)人我(舍弃生命)(愿做飞蛾)追求光明而献身《日》主题《日》不直接写太阳,而赞美扑向灯火的飞蛾,渴死旸谷的夸父,表达了作者要给“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带来“光和热”,要像飞蛾那样“轰轰烈烈的死”的浪漫情怀。这里作者要表达的是,对光和热的赞美。作者写《日》,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抗日将士为国捐躯。《月》5、“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6、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我望明月嫦娥奔月期待光明追求光明我、嫦娥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共同目标:光明《月》主题《月》集中体现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笔下的月,只觉冷光扑面。一个人在月光下踱步,孤寂清冷。这正反衬出巴金对光和热的渴求。尔后,写到了“姮娥奔月”。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其目的仍是追求光和热。可以说,飞蛾、夸父和姮娥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课堂小结《日》激情洋溢飞蛾扑火夸父逐日《月》细腻幽静嫦娥奔月追求光和热改变冰冷寄托人格理想对人生、对生活一种希望的的信念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本文标题:巴金短文两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4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