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个案工作模式之危机介入模式一、理论背景与历史发展1946年,林德曼与卡普兰合作,提出“危机调适”的概念,认为压力、紧张和情绪的调适与危机有紧密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从事预防自杀的研究,成立了预防自杀的介入中心。1974年美国将危机介入模式正式列入社会服务的重要项目,并且在社会工作领域逐渐推广危机介入模式。二、基本概念与假设危机介入模式是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它虽然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基础,但在不断吸收其他理论以及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假设和基本的概念,这些理论假设和基本概念成为危机介入模式的理论核心。(一)危机与危机介入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而开展的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二)危机的分类1、成长性危机2、情境危机3、存在性危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任务而产生的危机因生活情境的突然改变而引发的危机伴随着人生的重要问题失恋留守儿童自闭症学习障碍亲人死亡成长性危机地震车祸自杀地震情境危机后悔无奈忧虑存在性危机(三)危机的发展阶段:危机出现之后,服务对象的身心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危机情景。危机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发生阶段。意外危险事件发生,服务对象无法控制自己的紧张和不安,无法有效应对,从而导致危机的发生。二是应对阶段。危机出现之后,服务对象寻找途径和方法解决面临的困难。三是解决阶段。在寻求应对危机的方法和途径过程中,服务对象就会形成解决危机的方法,或者消极退缩停止问题解决的努力,或者积极面对形成新的有效策略。四是恢复阶段。危机产生之后,服务对象的身心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经过调适和治疗就会形成新的身心平衡状态。三、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1)及时处理。由于危机的意外性强、造成的危害性大,而且时间有限,需要社会工作者及时接案、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他人的伤害,抓住有利的可改变的时机。(2)限定目标。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只有把精力集中在目前有限的目标上,社会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共同协商和处理面临的危机。(3)输入希望。当危机发生之后,服务对象通常处于迷茫、无助、失去希望的状态中,所以在危机中帮助服务对象的有效方法是给服务对象输入新的希望,调动服务对象改变的愿望。(4)提供支持。在帮助服务对象面对和处理危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周围他人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需要培养服务对象的自主能力。(5)恢复自尊。危机的发生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的混乱,使服务对象的自尊感下降。社会工作者在着手解决服务对象的危机时,首先需要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信。(6)培养自主能力。危机是否能够解决最终取决于服务对象是否能够增强自主能力。虽然服务对象在危机中自主能力有所下降,但社会工作者不能认为服务对象缺乏自主能力,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过程。四、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通常服务对象在危机面前会表现出迷茫、不安和不知所措,而且时间又非常紧迫,要求社会工作者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服务对象最近的生活状况上,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帮助服务对象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迅速作出危险判断危机之后经常伴随服务对象的一些破坏行为。因此,作为危机介入模式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工作者在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过程中需要对服务对象采取破坏行为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以便给予及时的介入和治疗。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服务对象的情绪在危机中通常是非常不稳定的,表现出紧张、不安、迷茫、无助和沮丧等,社会工作者需要借助简洁易懂的语言、专心的聆听、感情的支持等技巧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一旦服务对象的情绪稳定之后,社会工作者就需要协助服务对象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危机发生的原因制订以解决当前问题为主要目标的介入计划。在服务对象的周围他人的支持下,协助和检查计划的执行,帮助服务对象克服危机的影响。危机介入的步骤•第一、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第二、确定问题•第三、识别危险•第四、给予支持•第五、锁定问题,制订计划•第六、执行与总结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危机介入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5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