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太极浅析及武术套路比赛规则及裁判法ppt
太极浅析及武术套路比赛规则及裁判法王晓红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之一,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一块瑰丽的宝石。这是我们尊敬的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1月16日亲笔为太极拳题词目前,太极拳已经列入国家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国家体委对太极拳也作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编写了一系列规范、统一的教材,有配套的太极拳书籍、挂图、音像制品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太极拳的内容,还使太极拳在发扬传统、百花齐放的基础上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的现代体育道路。一、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一)、太极拳的起源: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中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皆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3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功拳”之一。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二)、太极拳的发展1.陈式太极拳为各派中传播历史最悠久的太极拳,仍保留有古老的发力、跳跃、震脚动作,运动量较大,速度快慢相间,动作多做螺旋缠绕,有刚有柔。陈王廷像2.杨式太极拳为杨露禅首创,经三代至杨澄甫定型。拳势中正舒展,动作均匀柔和,架势幅度大,走弧形,目前流传最为普遍。杨露禅杨健候杨澄甫3.吴式太极拳为杨式传人吴鉴泉创编,特点是细腻柔和斜中寓正,动作弧形,幅度适中。吴英华吴鉴泉像4.武式太极拳为武禹衷在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该拳简洁紧凑,立身中正,朴实添秀,动作柔缓,幅度较小,如千枝老梅。武禹襄像武式第二代传人李亦畬5.孙式太极拳民国初年,为形意、八卦拳名师孙禄堂在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动作小巧,步法灵活,进退相随。又称活步太极拳。孙禄堂二、太极拳健身机理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打拳对思想高度入静,以意导体,使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对处于高度紧张,尤其是对脑力劳动的人们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对当代社会的文明病——大脑过度紧张,肢体缺少运动是有力的治疗。2.对心血管的影响由于太极拳柔和协调的动作,会促使血管弹性增高,血管神经稳定性增强,更能适应外界刺激。太极拳与剧烈运动不同,运动以后,舒张压会下降,长期坚持锻炼,有利于防止高血压和血管硬化。3.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太极拳常常伴随深长地腹式呼吸,要求做到“气沉丹田”,这样就加强了隔肌的运动。我们知道,隔肌每下降1厘米可增加吸气量300毫升,隔肌的运动不仅促进呼吸的深长,还增加内脏的蠕动,促进腹腔的血液循环和肠胃消化功能。4.对骨骼、肌肉的影响太极拳要求力身端正、步伐稳健、关节伸曲灵活,会使人养成良好的体型,锻炼有力的下肢,培养灵活、柔韧、协调的素质。这对人们保持青春防止衰老会发挥良好的作用。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善了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的过程。太极拳是一项健身性很强的运动。三、太极拳的运动特点1.心静意导、呼吸自然2.中正安舒、松柔连贯3.动作圆活、周身协调4.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四、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1.头部头正颈直,虚领顶劲,表情自然,平静从容,排除杂念,集中注意,眼神视线,合理调节。2.躯干部胸背部:含胸拔背腰脊部:松腰正背臀部:缩髋敛臀3.肩臂部沉肩、坠肘、坐腕4.腿部屈腿落胯、活膝扣足心静用意、身正体松、由松入柔、柔中欲刚弧形螺旋、中正圆转、源动腰脊、劲贯四稍三尖六合、上下一线、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落胯正腰、沉肩垂肘、坐腕舒指屈膝圆裆、骶骨有力、眼随手转、步随身换速度均匀、轻沉兼备、内动外发、呼吸协调意动形随、势定意连五、如何练好太极拳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运动量适当选好练拳的时间和场地作好准备、整理活动全面锻炼、合理调配练习步骤和技术要求第一阶段基础阶段动作要求:体松心静、力身中正、型法准确、重心平衡、舒展柔和。重点:打好形体基础第二阶段熟练阶段动作要求:上下相随、运转圆活特别应注意重视腰和臂的旋转,以腰为轴带动四肢。重点: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规格,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第三阶段自如阶段动作要求:以意导体、分清虚实、以气运身、气力相合。重点: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动作的自然结合。六、武术套路比赛规则及裁判法最新版的2003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出台,是推动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重要步骤之一,是提高比赛的公正性与观赏性的重要手段。其背景是:作为“难美技能类项目”,武术套路要想进入奥运会,必须和其它的同类项目(如跳水、体操、花样游泳等)一样,不仅要在比赛的评分中充分体现客观性、公正性;同时,还要鼓励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提高动作难度,使武术比赛更精彩,更具有观赏价值。本节所介绍的最新武术套路比赛规则就是按照该精神制定的。一)武术套路规则简介武术套路规则共分3章27条,对于竞赛组织机构、竞赛要求和竞赛办法、评分方法与标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一)竞赛的一般常⒈执行裁判人员组成: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2人;A组评分裁判员2-3人;B组评分裁判员3人;C组评分裁判员2-3人。编排记录长1人,检录长1人。2.竞赛按类型可分为:个人赛、团体赛、个人及团体赛。按年龄可分为:成年赛、青少年赛、儿童赛。⒊竞赛项目: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太极剑、南刀、南棍、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对练项目和集体项目。⒋竞赛年龄分组:成年组、青少年组和儿童组。⒌比赛顺序:在竞赛监督委员会和总裁判长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抽签决定比赛顺序。⒍检录:运动员须在赛前4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检录,并检查服装和器械。⒎礼仪: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时和完成比赛套路后,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⒏得分相等的处理:个人分别以难度分高者、以完成高等级难度数量多者、以演练水平分高者、以演练水平扣分少者、以动作质量扣分少者顺序排列名次。全能或团体以比赛中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9、竞赛有关规定:(1)难度填报:参赛的运动员必须根据竞赛规则和规程要求选择难度和必选主要动作,于赛前20天在规定网站填报“武术套路难度及必选动作申报表”,并确认打印,签字、盖章后寄往赛会(以到达邮戳为)。(2)套路完成时间:长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刀、南棍套路:成年不少于1分20秒;青少年(含儿童)不得少于1分10秒。太极拳、太极剑自选套路为3—4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对练不得少于50秒。集体项目为3—4分钟。传统项目,单练不得少于1分钟。(3)比赛音乐:规程规定的配乐项目必须在音乐(不带歌词)伴奏下进行,音乐可以根据套路的编排自行选择。(4)比赛服装:裁判员应穿统一的服装,佩戴裁判等级标志;运动员应穿武术比赛服装。(5)竞赛场地:个人项目14米长,8米宽。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6米以上。(6)比赛器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指定的器械。(7)比赛设备:大型比赛必须配备摄像机4台,放像设备3台,电视机3台,以及全套电子评分系统和音响系统。(二)评分标准与办法武术套路各项目评分均为10分制。自选项目动作质量分为5分(A组),演练水平分为3分(B组),难度分为2分(C组)。传统项目或无难度的自选项目动作质量分为5分(A组),演练水平分为5分(B组)。1、动作质量的评定与动作质量应得分的确定:A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完成动作的质量,按照“动作规格常见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的要求,用动作质量的分值减去各种动作规格错误和其他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分。2、演练水平的评定与演练水平应得分的确定(1)自选项目:B组中由1名裁判员加裁判长按照套路动作劲力、节奏及音乐的要求整体评判后确定的等级平均分数减去另外2名裁判员对套路编排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分。(2)传统项目:B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整套的现场演练,按照劲力、节奏、编排以及音乐的要求整体评判后确定示出的分数,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分。取3个分数的平均数或去掉高低分取中间2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应得分。3、难度的评定与难度应得分的确定:C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整套难度完成的情况,按照各项目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的加分标准,确定运动员现场完成动作难度、连接难度的累计分,即为运动员的难度分。4、运动员实际应得分数的确定:(1)自选项目:动作质量应得分、演练水平应得分和难度应得分之和即为运动员的应得分数。(2)传统项目:动作质量应得分和演练水平应得分之和即为运动员(队)的应得分数。5、运动员最后得分的确定: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加上创新难度的加分即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6、裁判长的加分与扣分:裁判长执行对比赛中被确认完成的创新难度的加分,执行对比赛中套路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的扣分。二)武术套路竞赛裁判法武术套路竞赛的裁判评分,是以规则为准绳,以运动员现场技术发挥为依据,采用减分、给分和加分的办法进行的。由于武术套路的评判内容多,要求裁判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快速、准确的评判工作。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基本规律,只要我们在熟悉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有层次地对武术套路内容认真进行观察和比较,评判工作完全是可以做好的。(一)对动作质量分的评判武术套路是由诸多武术单个动作所组成,每一个完整的武术动作,又是由“型”和“法”所构成。套路演练中,定势动作主要看其“型”正确与否。对“法”的评判,着重要看方法是否正确,运行路线是否合理、清楚,力点是否准确等。套路演练中的各种“型”与“法”,在规则中都分别有相应规格的表述,因此,熟记和灵活运用规则中“动作规格常见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是评好动作质量分的基础。对于动作质量的评分,原则是出现一次错误扣一次分,累计扣分,具体实扣。比赛场上,运动员的演练速度很快,裁判员应在边看边记的过程中,切实把动作规格方面的扣分点一一清楚地表示出来,以便达到快速而准确的评判目的。(二)对整套演练水平的评判整套演练分的评分属抽象部分评分,不像动作质量分的评判那样,扣分依据较为明显,能够具体实扣,它是通过比较法得出结果的。因此,它不但要求裁判员全面熟悉规则精神,而且还需对所评项目熟悉了解,通过观看运动员的现场发挥水平,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认清档次,使评分趋于合理。1、对功力(劲力、协调)的评分2、对演练技巧的评分3、对编排(内容、结构、布局)的评分(三)对难度动作的评分难度动作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必然产物。设置它的目的在于增加竞技武术套路的可比性和裁判员评分的区分度。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对难度(包括连接难度)动作完成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他的比赛成绩与名次。因此,评判难度动作首先要熟练难度动作的规格要求,熟悉完成难度动作过程中常见的毛病与扣分要点;善于总结评判经验,能眼明手快地对难度动作进行
本文标题:太极浅析及武术套路比赛规则及裁判法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6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