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3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详解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二、战国时期三、秦朝时期四、西汉时期十二、文革结束至今七、明清时期八、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九、北洋军阀统治十、新文化运动十一、新中国成立至文革一、春秋时期五、魏晋隋唐六、宋明时期一、创立——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1、对他人:“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对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3、对社会:维护周“礼”,贵贱有序。•4、对教育:有教无类,贵族不在独享文化教育权二、初步发展——战国,蔚然大宗•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孟子的主张:•1、在政治上:主张“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政在得民”•2、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的主张:•1、提出“性本恶”•2、在政治上:主张“礼法并施”•最早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强调民心的作用。•3、自然观上:主张自然运行有规律“天行有常”,要“制天命而用之”(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在整个战国时期,儒家的学说一直不为时君世主所重视。孔、孟、荀三位大师都曾周游列国,宣传儒学,游学诸侯。但他们的理论与时代需求相去甚远,故其收效甚微。•所以儒学从荀子开始,便痛下决心,革新儒学,使新儒学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新时代的政治服务。•荀子对孔孟儒学的改造,是以吸收道家思想,特别是以吸收道家黄老思想的精华为其理论基础的。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相同点:特点:包含民本思想,关注现实人生,体现人文精神,具有古典人文主义性质。内容:主张“仁”和仁治,以德治国,施政以德。不同点:在人性和伦理观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并主张礼法并施,使人变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小结1、经过孟子与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发展,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2、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更加激烈、对富国强兵、变法革新等需求更强烈、儒家思想虽然逐步摆脱伦理道德强烈的色彩,更加向政治靠拢,但“迂远而阔于事”,与诸侯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当时的影响有限。三、第一次危机——秦焚书坑儒•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宰相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李斯名片•李斯的处世哲学是“老鼠哲学”:•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荀子的弟子•郑国渠(韩国)•统一文字四、确立统治地位——汉董仲舒的“新儒学”:•“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大一统”“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中央集权和纲常等级。•继承先秦儒学:“礼”“仁”“仁政”“以德为主”。适应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要。天人感应——从人身为一小宇宙的观点出发,其学说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古代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所以:汉武帝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1.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确立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4.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5.起用通晓儒学的人参政。兴办太学的意义汉武帝时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做官。1.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规矩,使非贵族官僚家庭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入仕;2.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3.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特点总体上看:1、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成为君主专制政治的思想基础;2、地位上升,成为唯一的正统学派;3、通过控制国家教育与人才选拔标准,影响深远;思想内容上看:1、吸收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学说,神化君权;2、吸收法家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外儒内法,维护君主大一统的政权。五、第二次危机——魏晋隋唐•魏晋时,在玄学、佛教思想的冲击下,儒学一度衰弱,玄学的发展,标志儒道进一步合流。•隋唐:“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地位受冲击六、划时代意义的发展——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由北宋程颢、程颐创立,南宋朱熹为集大成者。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1.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2.“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故要“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的主张:1.“心即理也”,“心”是万物的本原;2.“发明本心”,反省内心就得天理。王阳明主张: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相同点范围世界观目的影响理学与心学的相同点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都认为万物本原是理或天理,理在气先。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要求人们克服私欲,重视伦理道德修养,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既有利人格建树、强化民族性格又压抑了人性自由。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宇宙观方法论理学与心学的不同点理在气先,理在心外存在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马上爬上书架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应该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加深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差别陆王心学代表程朱理学代表“敌机来了”与先秦、汉代儒学相比,宋明理学有何特点一、形式上:思辨化、理论化、哲学化。吸收道、佛家思想,把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变成了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用“理”贯穿解决宇宙、自然、社会、人所有问题。二、内容核心上:更强调伦理道德。理学所强调的理,实质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在内容上,与汉代董氏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本源规律高度。三、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的特点。如吸收佛教的禁欲主义,提出“存天理灭人欲”1.“三教合一”的调和之风盛行,相互吸纳渗透2.政治需要: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与混乱、沉重的民族和社会矛盾,极大地破坏了伦理道德规范,宋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以重建伦理纲常的统治秩序。3.经济基础:宋统一后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城市经济的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为理学奠定基础。4.思想环境:重文的良好环境。宋代的儒学为什么会更新发展为理学?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残忍的童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清人戴震“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贞节牌坊群绣花鞋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1、实质:宋明理学的影响2、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3、积极:以史为鉴七、天堂与地狱——明清•1.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2.明朝时期,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3.明末清初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儒学提出挑战。(明末的李贽zhi,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对儒家思想及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异端”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批判理学的“天理”学说清初三大代表的思想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农工商皆本”2.政治:提倡“人民为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黄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君主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3.思想文化:批判继承宋明理学,否定理学的形而上学观点,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和行为八、利用与冲击——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一、利用与融合:•1.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在当时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吸收其大同思想,以实现“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调动中下阶层参加反清斗争的积极性。•2.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制造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八、利用与冲击——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二、本土文化的冲击•洪秀全视为“妖”,否定原有的道德秩序;•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九、儒学重新泛滥——北洋军阀统治出于复辟的目的,废除资产阶级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些改革,利用当时中国封建思想意识的浓厚残余,在社会上掀起反动的尊孔复古逆流。十、地位动摇——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前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后期:马克思主义十一、彻底被否定——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其意见不一的儒学继续逐渐遭遇厄运,受到更为猛烈、更有组织的批判。•“文革”时更是开展“批林批孔”“批周公”运动等闹剧,对儒学文化进行全民规模的、彻底性地破坏,也最终将反传统文化的运动推向了历史的顶点。十二、蛰伏与新兴——文革后至今•文革后,儒学思想不再被全面否定,但与之前的统治地位相比是远远不及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东南亚儒学文化圈、欧美等国家的兴盛•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大力提倡十二、蛰伏与兴盛——文革结束至今•思想解放运动,使儒家思想不再被全面否定,但与之前的统治地位还远远无法相比。•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外大量研究、孔子学院、孔庙祭祀这些逐渐形成一种氛围•政府的大力提倡千人诵读《论语》经典名句东亚文化的渊源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有人说这是孔子的第二次“周游列国”……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阿拉伯国家孔子学院在黎巴嫩揭幕美国孔子学院法国孔子学院(2)如何评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消极影响有哪些?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①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道德教育;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①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②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③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④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讨论:1、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探讨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深化提高1、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八坚持、反对)2、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
本文标题:3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87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