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指导思想,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饱受冲击,但是马克思主义就像一面指引胜利的大旗一直屹立不倒,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创立者、理论品质、以及理论发展得道路上而言是一个科学的、开放的、并容的体系,因此可以断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关键字:新常态;与时俱进;实践;发展Abstract:MarxtheoryistheIwhenthebasicguidingideology,ourcountrysocialistconstructionsincethefoundingofnewChina,thebasictheoryofMarxbothinthedomesticorinternational,aresufferingfromtheimpact,buttheMarxdoctrineislikeaguidethebannerofvictoryhasbeenstanding,thisisbecausetheMarxdoctrineintheory,theoryofquality,andthefounderofthetheorydevelopmentenlightenmenttheroadisascientific,open,andletthesystem,soitcanassertthatMarxtheoryhasstrongvitality.Keyword:Thenewnormal;Keepingpacewiththetimes;Practice;Development马克思主义自从其创立之初,就饱受各方质疑,从最初创立时与资产阶级御用学者之间的论战,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之中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获得其新生。更在中国共产党第五代领导集体引领下以及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推进下,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宏观大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步入了发展的新常态,获得新的,强大的生命力。一、理论创造者对理论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重要条件综合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其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建者马克思、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理论的态度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他们创立了科学的理论,还在于他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理论成果,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马克思毕生关注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最先树起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旗帜。比如,《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作序时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再如,1848年欧洲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为“伟大的决战已经开始”,“结局只能是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但是到了1895年,恩格斯则明白无误地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对于理论认识的这种变化,恩格斯明确地说:“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所以,他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列宁曾经讽刺那种做每一件事,说每一句话都要到马克思那里去找根据的人,简直同盲人依靠马竿走路一样可怜。他强调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从这种态度出发,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实现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关键性转变,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待自己理论的这种科学态度,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共产党人必须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开辟前进道路,同时又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理论在新时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基础由于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也不能不随之前进,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实践中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解决新的时代课题,创造出新的理论。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和对人类先进文化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成为一个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崭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揭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新课题,在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主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形成了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四大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形成了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纲领,并在许多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一百六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因此,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特性的客观要求。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强大生命力的必备条件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应历史进步的要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时代变化了,社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必然要丰富、要发展。因此,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回顾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我们党已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这两次历史性飞跃,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伟大成果。毛泽东同志是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的典范。他带领全党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同样强调要以这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9年他指出:“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文化大革命”后的历史转折关头,使全党重新拿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根本思想武器,打开了新的局面。他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以这种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导党和人民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庄严历史责任。江泽民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一成不变和干巴巴的教条,变成了简单的说教,脱离了群众活生生的实践,那就不会有说服力,也就会丧失生命力。”正因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这种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的过程中,深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规律,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又一座理论丰碑,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创造,是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永葆生机活力、战胜各种风险考验的强大思想武器。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高瞻远瞩,在立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把我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发展的脉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分析当前我国我党所面临的艰巨任务: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平稳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对现实与理论两方面的清醒认识之上,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集体创造性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我国指出了要怎么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又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基本国情的再一次伟大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十年又一个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五代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面对我党我国发展的十字路口迎难而上,以勇于承担重任,肩负民族发展未来的壮阔胸怀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导向,戮力同心共创未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走进社会的方方面面,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新方向、营造了新常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与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诞生时的情况已大不相同。中国的基本国情与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社会、与诞生列宁主义的俄国的情况也大不相同。现在的中国与五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的中国也大不相同。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以及党员队伍的状况,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需要作出理论的概括,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呼唤着理论的创新。因此,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只有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才能真正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只有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参考文献[1]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2).[2]让.保罗.萨特.辩证理性批判:第1分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55页.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9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