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习目标1、了解各篇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学会运用比较阅读法来进行文言文复习,明确各篇景物特点;3、归纳出文言文中常见的写景的技巧;4、感受古人寄寓在自然山水景物中的思想感情;5、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并对初中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加以分析。山水景物篇分类一、按作品类型分:1、山水小品篇:《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满井游记》2、其他景物篇:《山市》《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山水景物分类二、按写作目的分:1、绘景篇:《山市》《观潮》《三峡》2、赏玩篇:《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3、抒情篇:《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满井游记》4、言志篇:《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一山水小品篇回忆作者作品《三峡》——郦道元(北魏)《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小石潭记》——柳宗元(唐)《满井游记》——袁宏道(明)一山水小品篇慧眼识水1、小组交流课文中写水的句子。2、看图,说或背出你联想到的原文句子。②①③④⑤⑥一山水小品篇兰心赏水课文中写水,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呢?用心品味一下,按这个格式来说:()的水真()啊,你瞧()。总结:这几篇课文水的共同特征有哪些?一山水小品篇巧语辨水这些水可以互换吗?为什么?A、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一山水小品篇妙笔绘水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发现,原来可以这样写水:篇目写水句子水的特点写水方法《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小石潭记》《满井游记》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多、急、绿绿、清、急清流见底清闻水声如鸣佩环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清、凉亮、清多种感官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按照四季顺序写运用对比突出运用比喻修辞一山水小品篇凝神忆水一、这些水的共同特征:1、清澈、湍急2、写水多用来抒发热爱自然、排遣忧愁或避世隐退之意。二、常用的写“水”技巧:运用多种修辞,注意景情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结合正侧描写;变换观察视角,动静虚实相衬。三、用今天所学归纳“山”二其他景物篇回忆作者作品《山市》——蒲松龄(清代)《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观潮》——周密(南宋)《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岳阳楼记》——范仲淹(南宋)《醉翁亭记》——欧阳修(宋)二其他景物篇景之内容山市蜃景: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城郭出现—危楼出现承天寺月色:月色入户—如积水空明钱塘潮伟观:潮之形—潮之色—潮之声—潮之势舰船多、阵势多、技艺高、战激烈、声势大西湖雪景:一白、一堤、一点、一芥、两三粒洞庭湖大观:总写:浩瀚气势分写:天气阴晦——春光明媚琅琊山之景:朝暮、四时之景不同二其他景物篇景之写法写景的顺序1、按时间顺序来写景物过程;2、先总写后分写来描写景物;3、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景物。写景的方法1、用比喻修辞来突出景物;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来表现景物;3、用白描手法来勾勒景物;二其他景物篇景之联想请你根据自己所学,用你联想到的诗句来形容一下课文的景物,并说说它们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点吧!格式:从()课文中的()句子,我想到了诗句(),因为它们描写的()景色很相似/不同。二其他景物篇写雪“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晋·谢道蕴《咏雪联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二其他景物篇写月色“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王维二其他景物篇写钱塘江潮“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杂曲歌辞·浪淘沙】刘禹锡“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明方行“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酒泉子(十之十)]潘阆二其他景物篇写洞庭湖“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秋登巴陵望洞庭【唐】李白二其他景物篇写幻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写山中景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一》陶渊明“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三景情关系篇绘景篇这三篇的共同点是通过写景直接抒发对景物的热爱或赞美之情。篇目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山市三峡观潮神奇、壮观表达对山市蜃景的赞叹之情雄奇险拔、清幽秀丽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壮观、雄伟惊心动魄表达对钱塘潮的雄伟和弄潮健儿的高超技艺的赞叹。三景情关系篇赏玩篇这两篇的共同点是通过写景表现自己独特的欣赏趣味。篇目景物特点思想感情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清丽秀美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自在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孤绝冷寂抒发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三景情关系篇抒情篇这三篇的共同点是借写景抒发自己厌倦官场、鄙弃名利或被贬谪后的抑郁悲凉的心情。篇目景物特点思想感情与朱元思书满井游记小石潭记奇异秀美生机盎然幽深冷寂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眷恋和鄙弃名利的思想。表达作者厌倦官场、钟情山水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贬官失意后抑郁悲凉的心情。三景情关系篇言志篇这三篇的共同点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旷达开阔的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抱负。篇目景物特点思想情感记承天寺夜游月下清幽宁静的庭院之景表达作者旷达的心境,寄寓微妙复杂的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琅琊山四季变化景色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的旷达情怀。洞庭湖雄奇的景象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抱负。三景情关系篇一切景语皆情语一是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都必须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三景情关系篇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二、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三、渲染营造某种氛围,增加感染力,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四、烘托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形象;五、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升华主题。三景情关系篇初中课文环境描写赏析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鲁迅《孔乙已》三景情关系篇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鲁迅《故乡》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鲁迅《社戏》三景情关系篇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莫怀戚《散步》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都德《最后一课》我一个人慢慢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张之路《羚羊木雕》
本文标题: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9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