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理解为先模式》读后感1
《理解为先模式》读后感理解为先模式?初见本书,些许有些压力,心想此书定生涩难啃。及至走进本书,感觉本书仿如及时雨,解决了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很大困惑。一、理解乃教育目的传统教育教学注重的时获取马上回忆的简单内容,而不是注重长期理解。许多学校期望老师提前做好考前准备,作为提高考试分数的一种方法。最糟的是,这种做法容易鼓励并导致劣质教学-用一种低级、刻板的方法来学习,而不是更加深入地探索知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方法也从根本上切断了获取高水准成就的可能性。理解为先设计理论提出可靠的同时也是呵护常理的做法来替代这些习以为常的套路。当教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理解可迁移的概念和过程,给其提供更多机会将理解的内容应用到有意义的情境时,才更可能获得长期的成就。学习者通过主动建构意义来学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学习结果应用到新的情境中。简而言之,当我们把获取知识当作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从长远的眼光看,学生才能学得更多并且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作为老师,对于课堂的设计要从核心内容出发,引领学生高阶思维的思考,学习目标的设计遵从十二字方针,并且引领学生获取知识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将他们内化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如何判断学生理解内化知识,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已经能运用知识②学生能以概括性原理为引导来实现知识的广泛应用,并能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③学生清楚何时、何地以及为何运用这些知识。二、什么是理解有些人认为理解是同想法和推论联系在一起,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理解是指知识和技能有效应用,用自己的话教授别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真实情境中。而文中所指理解不是简单传授和测试知识技能,理解目标还涉及了更复杂的教学和评估。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逆向设计,首先理解为先模式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是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这就是相当于学习目标,比方说需要明白什么样的意义,掌握哪些核心问题等,与学习目标一致。阶段二是确定可接受的任务,就是什么样的学业表现或者结果可以证明理解意义和学习迁移,还有什么样的证据可以来检验第一阶段的预期学习效果,这条就像总校长所说的“迁移提升”是一样的,阶段三就是规划相应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也就是什么样的活动、体验和授课有利于达成预期学习目标以及圆满评估,这就是学习目标第二条所要达到的,就是设置一个任务,帮助孩子们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今后的课堂更加思考如何避免机械内容的讲解与背诵,而达到学生理解、灵活运用知识的程度,如何设计活动和任务帮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本文标题:《理解为先模式》读后感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03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