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三年级科学----认识空气说课稿
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空气》说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空气》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空气为研究对象,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并培养学生初步获得通过实验探究事物性质的能力。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基本物理性质。教材安排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找空气第二部分:比较空气和水第三部分: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知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2)运用感官感知周围有空气存在,并且还占据空间,从而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3)能具体说出空气具备的基本物理性质2、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实验的方法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2、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通过合作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质疑的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3.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应把握好尺寸,给学生提供必要博要的帮助。(四)教具准备演示实验用:面纸、水槽、烧杯。分组实验材料:钩码1个、细线一根、50ml的烧杯1个、放土块的烧杯一个,水槽1个,粉笔、塑料袋、吸管、扇子、气球、土块、玻璃球、海绵。二、教学理念本课教学,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精心设计有关空气的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调查研究和讨论交流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三、教法学法分析(一)说教法根据《认识空气》这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采用“引导——探索”教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学着像科学家那样做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2、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二)说学法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三)教材处理1、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增强直观效果2、采取分组活动比比谁最棒的形式。——调动学生兴趣3、师生互动魔术。——激发学生探究欲四、教学过程归纳总结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创设情景拓展实践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教学过程设计理念:在一堂课中,良好的导入能促进整堂课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科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引出“认识空气”这个教学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猜猜看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空气2、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教学过程图片提示生活中哪里利用了空气,小游戏:让学生加深认识空气的重要性。设计理念:进一步明确探究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哪里可以找到空气?小游戏:每个人闭紧嘴巴,捏紧鼻子,两分钟后看有什么感受?小结: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设计理念:通过游戏体会到空气的重要性。3、实验探究,指导交流。教学过程活动一:“找空气”让学生利用准备的教具自己找空气,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推理出空气的性质。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各种方法观察空气,边观察边记录,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提出问题:空气在哪?2、猜想假设3、设计方案4、探究实验5、总结归纳:我们用到的材料我们的做法我们看到的现象用到的感官眼耳鼻舌手皮肤找一找?空气——无处不在再引导各小组将这些物体放入水中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海绵→有气泡出现砖块→有气泡出现粉笔→有气泡出现玻璃球→没有气泡出现设计理念:让学生靠眼、耳、鼻、舌、手感觉空气的存在,亲自动手做做把一些物体放入水中,再观察会有什么现象,最后归纳总结地球表面到处有空气,空气是确实存在的,人是可以感觉到的。小组讨论通过哪些实验方法可以找到空气?方法一:用塑料袋装空气方法二:把粉笔、土块放入水中观察冒出的水泡。方法三:用吸管向水中吹气。方法四:用扇子扇风。……设计理念:科学课堂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引导学生亲历实验,将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和方法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理解科学的本质。活动二、“比较空气和水”学生回忆水的性质,运用对比的实验方法找到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用合适的探究方法——用感官认识事物,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引导使学生推理并归纳总结出空气的性质,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活动二:比较空气和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同样离不开的还有——空气水水的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透明的液体。空气的特征??颜色气味味道形状透明状态水: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透明液体气体透明没有固定形状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活动三、空气占据空间吗?1.通过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明白石子进入瓶子以后,占据了一部分空间,所以水位上升,乌鸦喝到了水。2.分组动手做课本45页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结果。3.让学生想想还可以怎样利用瓶子和气球证明自己的猜想。4.师生互动小魔术“不会湿的纸”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得出空气占据空间。5.按照小组的设计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后填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活动三:空气占据空间吗?你是怎样理解“空间”这个词的,想想说说身边有关空间的现象。举例《乌鸦喝水》的故事。把烧杯放在盘子里,往烧杯里倒满水,用手提着拴着砝码的线,把砝码慢慢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解释现象: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钩码浸入水中后占据了一定空间把一部分水挤了出来,所以水流了出来。纸团不会湿。因为杯子里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出不来,水就进不去,所以纸湿不了小魔术: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被子里的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了,纸团就被水浸湿了如果杯子倾斜着放呢?又会产生什么现象?总结实验报告我们的方法:看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第——小组——-年——月———日4、归纳总结、整合信息教学过程利用板书对全篇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整合信息,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给予肯定。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实验,将过程和方法同学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理解科学的本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建议,尊重别人。5、交流收获、拓展提高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你对空气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通过询问、看书、实验来探究。设计理念;通过拓展和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我们可以把饼干、砖头和羽绒被放入水中,会看到水中有气泡冒出,这时饼干、砖头、羽绒被被浸湿了。这说明,占据饼干、砖头、羽绒被内的空间的空气被水挤出来了。同时证明它们里面有空气。布置作业:想一想,动手做一做。1、同学们,你们周围被空气包裹着,但还能被别人看到,为什么呢?2当我们夏天很远就可以闻到花香的气味,为什么?3拿一个带漏斗的瓶塞,塞紧瓶口向漏斗倒水,观察有什么现象,松松瓶塞又会看到什么现象,想想什么原因?设计理念:通过思考问题和想一想做一做,可以进一步掌握巩固通过探究得出的知识,体会科学来自生活,又可用来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从而体会科学的价值。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一、找空气二、比较空气和水三、空气占据空间五、板书设计认识空气
本文标题:三年级科学----认识空气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1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