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学设计
1《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执教人滕州一中屈凡生学习目标:1、学会鉴赏美景(重点)2、把握作者感情(难点)教学方法:赏读法、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辅助:《导学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一、导入1、大自然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瞬间:一片嫩红,一滴秋雨,一声鸟鸣……无不具有动人心魄的美。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树叶间容纳宇宙,花瓣里别有洞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静谧幽美的荷塘,在溶溶的月色下,淡淡的月光中,薄薄的青雾里,看田田的荷叶,闻缕缕的荷香,听脉脉的流水,慢慢走,欣赏吧!(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2、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现代作家、学者。初中我们学过他的散文《背影》、《绿》《春》。(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3)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凡有华语教学的地方必有他的《背影》和《荷塘月色》。二、出示并解释学习目标。(板书)学习目标:1、学会鉴赏美景2、把握作者感情三、研读文本(一)、【一读文本整体感知】结合课下注释,朗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找出描写荷塘月色美景的段落。(朗读要求:注意字音正误、语调升降、语气强弱、语速快慢、节奏缓急)(二)、【再读文本品味语言】1、刚才我们初读课文,哪几个段落是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呢?预设:学生回答:学生可能只回答4、5段。引导学生:作者描写荷塘月色的时候,并没把荷塘月色的美景孤立起来,而是把它置于更大的环境之中,也就是荷塘四周的景色。预设:同学们回答第6段。2、(齐读)找出这三段文字中你认为描写最美的句子品赏,把自己体会的美读出来,并说出你认为美的原因。老师先做一个示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认为这两句描写很美。首先,曲曲折折、田田、亭亭三个叠词的运用,把叶子的整体状态,个体形态描写出来了。“曲曲折折”形容荷塘宽广,“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2“亭亭”形容荷叶下面的荷茎形体挺拔修长。第二,后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形容荷叶的舒展,具有动态美。预设:两种新颖的修辞格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它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例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例如:同学们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红杏枝头春意闹预设部分句子赏析。第四段(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写荷花,生动地描绘了荷花的娇美。“袅娜”“羞涩”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荷花的神态,前者状其饱绽盛开,后者状其含苞待放;“明珠”“星星”“美人”用比喻描写荷花的色彩,状其洁白。同一个本体,用了不同的喻体,这种修辞格,叫博喻。(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荷香,运用比喻的方法描写荷花的清香。荷香属于嗅觉,歌声属于听觉,但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与远处高楼上传来的渺茫歌声,二者都是隐隐约约、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因而构成比喻,将嗅觉诉之于听觉,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修辞上又叫做“通感”或“移觉”。第五段(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上一段写叶子底下的流水被遮住看不见,这一段写叶子上面的月光如流水一般,两节之间巧妙地借“流水”一词衔接。(2)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月光。光,是抽象虚幻的难写之景,作者先用比喻的方法直接描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虽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没有遮拦,一泻无余,又绝无声响,幽静幽美“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青”表明这是荷塘荷叶上的雾,“浮”表现雾飘渺轻柔,“薄薄”与下文“轻纱”照应。“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荷叶不再翠青,荷花不再纯白,一例的失却它的本色,变成了乳白色,这正是隔雾看花之景,混混沌沌,浑浑噩噩,“像笼着轻纱的梦”,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朦朦胧胧。(3)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酣眠”指的是长久的;“小睡”则是指短暂的,“片刻的逍遥”。“别有风味”也就是指作者得到“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4)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3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高低不一。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峭楞楞:形容陡直高耸的样子。楞,léng,同“棱”。倩影:美丽的影子。倩,qiàn。这里写月影,通过月影写月色。杨柳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正面状月影之美;灌木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这是寓美于丑,化丑为美。月色是单一的,但是月影却是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多姿多彩的。(5)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是总写月光和月影。流动的光波,本是无声的,被描写成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美感第五段写月色,也全是荷塘上的月色。月下观景,雾中看花,朦朦胧胧的,似醒非醒,亦真亦幻,故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荷景与月色都用淡淡的色彩来调配,和谐而有诗意:月色是淡淡的,云是淡淡的,荷香是淡淡的,风是微风,雾是薄雾。第六段(1)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写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表现树之多,“重重围住”表现树之密。描写“空隙”,反衬了树之茂密,又扣住了月色。(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写树色“阴阴”,像“烟雾”;远山“隐隐约约”,“只有些大意”;路灯光“没精打采”,表现了淡淡月光下景色的朦胧。](3)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写蝉声和蛙声。对这个句子一要注意它的言外意,二是注意它在结构上的作用。言外意是,唯有大自然中的生命才有自由,而自己却没有了自由。露出了淡淡的哀愁。这个恰恰冲淡了第4、5段淡淡的喜悦。(三)、【三读文本体会情感】1、(把课堂从品味语言过渡到把握情感)请同学们揣摩“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一句,请问这里“青”到底是什么颜色?找学生回答自己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英译本中“青”被翻译成:blue在英语单词中,blue不但有蓝色的意思,他还有形容人的什么感情忧郁的、悲伤的意思,其实作者早就告诉我们他心情不好了。哪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为了平复这种“颇不宁静”的内心作者用了两个“忽然想起”,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下。同学们一起念出来:“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1)作者认为在“另有一番样子”的荷塘能得到什么?齐读第三段。4预设:自由。追问:哪些句子可以证明?齐读:白天里一定要说的话一定要做的事,现在都可不理,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过渡:得到了吗?预设:得到了片刻的自由。这种自由被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打断。引出了第二个“忽然想起”。(2)作者认为“江南采莲”是什么样的季节?(课文原话)这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追问:什么样的事情:有趣的事情。追问:但是作者却说:无福消受了。(四)、【四读文本深入探讨】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作者如此的不宁静呢?请看课本99页“活动体验”第4题,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和著名教育家孙绍振先生,对朱自清先生的“不宁静”有深刻的解读。(找两名学生读,并讨论)朱先生在考入北大的第二年就把名字由朱自华改名朱自清,而且他是著名的民主斗士,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大概我们能推断出他的为人吧。现在距离《荷塘月色》诞生已经80多年,距离朱自清先生逝世也已60多年,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引什么引起了先生的“不宁静”,但正是他的“不宁静”让今天的我们有幸读到了这篇美文。齐读(第4段)。四、作业1、背诵课文4——6段2、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格,并仿写句子。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附:板书设计学习目标1、鉴赏美景荷塘月色一切景语皆情语。静博喻2、体味感情不宁静朱自清通感闹江南采莲
本文标题:《荷塘月色》优质课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1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