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读历史 学成语(上)
远古时期的人猿(yuán)睡山洞,采野果,吃生肉,栉(zhì)风沐雨,历尽艰辛。人猿在劳动中学会直立行走,学会制造工具,会人工取货,逐渐进化为古人类,不断走向文明。科学工作者通过考证古人类遗留下的遗骨,化石等,发现最早的人类出现在二三百万年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史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居住的北京人生活的时代距今约七十万年到而是万年,在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了距今约三万年前的山顶洞人的骨骼(gé)化石。他们已会人工取火,会磨制骨针缝连兽皮做衣服御(yù)寒。历史概述远古时期流传下来许多传说。有巢氏教人们构木为巢。燧(suì)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结束了茹(rú)毛饮血的蒙昧(mèi)历史。伏羲(xī)氏也叫庖(páo)牺(xī)氏,他教人们学会了饲养、结网、渔猎等本领,他以龙为百官命名。神农氏炎帝知道人们栽培食物和药材,还发明了耕地的农具耒(lǐi)耜(sì),他以火为百官命名。轩(xuān)辕(yuán)氏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他和炎帝部落联合在涿(zhuō)鹿大败蚩(chī)尤,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尧舜(shùn)时期,人们共同生活,生活资料平均分配,部落首领是大家推选的,是为大家服务的德才兼备之人,不像后世的君主那样奢侈享乐。舜帝老了,就让位给智力洪水有功的大禹(yǔ),这叫做“禅(shàn)让”。成语故事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创立世界,开始有人类历史。比喻前所未有,有史以来第一次。辟:开辟。天地混沌(hùndùn)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三五历记》成语故事洗耳恭听:许由嫌尧让他当官是侮辱了他,于是到河边洗耳朵。现在形容专心而恭敬地听。常用作请人讲话的客气话。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wù)闻其声,是故洗耳。——《高士传·许由》成语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禹为了治理洪水,三次经过家门儿没有进去。比喻因公忘私的高尚行为。禹伤现任父鲧(gǔn)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薄(bó)衣食,至孝于鬼神。卑(bēi)宫室,致费于沟淢(xù)。——《史记·夏本纪》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继承父位,他把“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最后的国王桀(jée)是臭名昭(zhāo)著的暴君。商部落的首领成汤重用妻子的陪嫁奴隶伊尹(yīyǐn),大约于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商。因为水患和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dū),知道盘庚(gēng)迁都到殷(yīn),都城才稳定下来,成为当时的泱泱大国,所以商朝又成为殷朝。商超的亡国之君商纣王生活穷奢(shē)极欲,在王宫内修建了酒池肉林,与王妃妲(dā)己纵情享乐,对百姓却采用了严刑酷法,甚至杀掉了对其忠心耿耿的叔父比干(gān)。历史概述渭水流域的周部落循序发展起来,西伯姬昌勤政爱民,重用姜尚等栋梁之才,国力逐步强大。姬昌死后,武王姬发带领仁义之师于公元前1046年与商纣王临时拼凑的军队在牧野决战。受尽纣王残害的商君在阵前纷纷倒戈(gē),引导周军攻入商都。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hào)京(陕西西安),史称西周。周武王把土地分给亲属和功臣,建立了许多诸侯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姜太公被封在齐国,把弟弟周公姬旦分封在鲁国。武王死后,十三岁的儿子周成王即位,周公姬旦为了辅佐侄子日夜操劳,但周公的两个兄弟联合殷商旧贵族叛乱,周公戎马倥偬(kǒngzǒng)三年,终于平定叛乱。周公用礼乐教(jiào)化百姓,天下太平。公元前9世纪,周厉王暴虐(nüè)无道,严禁大家评议国事。百姓忍无可忍,爆发了国人暴动,周朝统治摇摇欲坠(zhuì)。周幽王即位后,为了博得王妃褒姒(bāosì)一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丧失信誉,犬戎(róng)攻打镐京时,无人勤王救驾,导致犬戎攻下都城杀死幽王,侵占了商朝西边的一些土地。周平王即位后,于公元前770年,迁都到东边的洛邑(luòyì,洛阳),史称东周。成语故事民为邦本:夏朝时期,禹的孙子太康即位,他荒淫无度,百姓为之悲哀。太康的弟弟作了《五子之歌》说:“只有百姓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安宁。”比喻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王子之歌》成语故事网开一面:商汤看见一人张开大网,网住了很多鸟,他不忍鸟儿被困于此,于是砍断了三面网,让鸟儿自由飞出。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人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史记·殷本纪》成语故事桑林祷雨:成汤灭夏之后,天大旱,整整五年颗粒无收,汤亲自在桑林中祈求降雨,向上天明示自己为天下苍生除害的心愿。时岁久大旱。太史占之,曰:“当以人祷。”汤曰:“吾所以请雨者,人也。若必以人,吾请自当。”——《淮南子·主术训》成语故事一窍不通:纣王的叔父比干对纣王的骄奢淫逸甚是担心,他竭力苦劝纣王。最后纣王还是听了妲己的谗言杀害了比干。后人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原指人心窍不通,后比喻一点都不懂。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吕氏春秋·过理》成语故事愿者上钩:姜太公在渭水边用直鱼钩钓鱼,是为了吸引贤君寻访。后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自愿上当,或心甘情愿上圈套。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武王伐纣平话》成语故事覆水难收:姜子牙的妻子马氏嫌贫爱富,在其困难的时候来开了他,后来姜子牙得周文王重用后,她又想恢复夫妻关系,姜子牙便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可是倒在地上的水已经难以收回了。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覆:倒。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野容丛书》成语故事恶贯满盈:姬发率大军讨伐商纣王,他列举了商纣王的滔天罪行。指罪大恶极的人四到临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尚书·泰誓上》成语故事白鱼赤乌:武王渡黄河的时候,一条白色的鱼跳到了武王的船上。渡过黄河之后,又有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到武王住的房子上,变成一只红色的鸟,它的叫声响彻云霄。两年后,武王夺取了江山,建立了周王朝。后来白鱼赤乌就成了祥瑞的征兆。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史记·周本纪》成语故事不食周粟: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叔齐极力反对武王伐商,武王不听。伯夷、叔齐誓死不做周朝的臣民,也不吃周朝的粮食。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史记·伯夷列传》成语故事吐哺握发:周公姬旦有时饭刚到嘴边,如果有贤臣求见,他马上放下饭碗接待;有时正在洗发,有人求见,他顾不上束头发,先把头发攥在手里出来迎接。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是天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成语故事惩前毖后:周公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治理国家,有人向成王造谣说周公准备篡位夺权,周成王信以为真。不久之后,管叔鲜等人发动叛乱,成王才大梦初醒,表示今后引以为戒,不再怀疑周公。指将以前的错误作为教训,以后谨慎小心,避免重犯。予其惩而毖后患。——《诗经·周颂》成语故事道路以目:周厉王非常残暴,老百姓怨声四起,周厉王就让密探监听那些对朝廷有不同政见的人,听到了,就杀无赦。举国上下再也不敢对国事评头论足了,只是用眼睛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王巫,得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成语故事千金难买:周幽王以千金悬赏让宠妃开心一笑。比喻不惜重价,博取别人的欢心。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史记.周本纪》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已经名存实亡,当时社会激荡,烽烟四起。各路诸侯互相抢占土地,争夺霸权,一些诸侯国兼并小国后强大起来,出现了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第一个称霸的是任用管仲的齐桓公。齐国积极发展生产,援助弱小国家多次组织诸侯订立互助盟约,加强了中原各诸侯国的力量,史称“九合诸侯”。宋国是弱小的国家,宋襄公因成功拥立齐孝公即位,便妄自尊大,竟然想争当盟主,结果差点成为楚成王的俘虏。他攻打楚国的附属国郑国,楚国发兵向宋国杀来。宋襄公坐等敌人渡过了河,摆好了队伍才开战,结果大败,他不但没当上霸主,还成为别人的笑柄。历史概述晋文公重耳曾长期在外流亡,了解民间疾苦,六十二岁当上了国君之后,大力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晋国强大起来。当时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黄河流域,双方在城濮决战时,晋国以报答楚王为名,后退九十里,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楚王即位后装出贪图享乐的样子,三年后他一鸣惊人,不但亲贤臣远小人,整顿了国内朝政,而且攻下陈国,宋国,并在周都洛邑附近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晋楚争霸的结果是楚庄王打败了晋军,做了中原霸主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阖闾任用楚人伍子胥和齐人孙武为将,一举攻破都城郢,威震齐晋,名扬诸侯。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才得以复国。后来吴王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受尽屈辱。勾践重用范蠡,文种发愤图强,终于一雪国耻,灭掉吴国成为春秋历史上的最后一位霸主。随着吴越争霸的结束,春秋时期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到了公元前457年,中国社会进入了战国时期,同时拉开了封建社会的序幕。成语故事宁戚饭牛:齐桓公听到宁戚在车下喂牛时拍击牛角大声唱歌,认为他是各有才干的人。指贫寒士人自荐以求得重用。宁戚欲干(gān,求,谋求)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bì,同“避”)任车,爝(jué)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吕氏春秋·举难》成语故事老马识途:齐桓公追击山戎时迷路,管仲让老马带路走出迷谷,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的人能看清方向,办事熟悉。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而冬反(fǎn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nǎi,就)放老马而随之,遂(suì,于是,就)得道。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讨伐楚国是没有缘由的。比喻事物之间毫无关系。成语故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晋惠公给大臣里克加上罪名逼迫他自尽。要想降罪于人,不用担心找不到罪名。指找借口陷害人。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成语故事救灾恤邻:晋国连年灾荒,向秦国求购粮食,秦国站在道义上给予帮助。指邻国之间的互相帮助。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成语故事厉兵秣马:驻守郑国的秦国大将杞子已经磨好兵器,喂饱马匹,做好与秦穆公里应外合袭击郑国的准备。形容做好战斗准备。郑穆公使视客馆,则素在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成语故事济河焚舟:秦穆公攻打晋国,想要雪洗前耻,渡过黄河就将战船全部烧掉,表示不报此仇誓不还。形容不留退路,决战死战。秦伯伐(讨伐)晋,济河焚(烧)舟。——《左传·文公三年》成语故事屦及剑及:楚庄王报仇心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致使给他拿鞋的人追到甬(yǒng)道,给他拿剑的人追到寝室门外。形容行到果断、迅速。屦(鞋)及于窒(zhì)皇(甬道),剑及于寝(qǐn)门之外,车及于蒲胥(púxū楚国的市名)之市。————《左传·宣公十四年》成语故事城狐社鼠:晏(yàn)婴认为治理国家最难的是城洞里的狐狸和社坛里的老鼠,用烟熏怕烧坏了本主排位,用水灌又怕损伤了油彩。用城墙洞里的狐狸和社坛内的老鼠来比喻君主身边的奸猾小人。后用来比喻依仗权势作恶的坏人。夫(fú)社,束木而涂指,鼠因(依靠,凭借)往讬(tuō,同:“托”)焉。——《晏子春秋·内篇》成语故事踊贵屦贱:齐景公询问最近集市的买卖情况,晏婴说:“假肢卖得贵,鞋子卖的便宜。”景公于是
本文标题:读历史 学成语(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19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