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14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从两极对峙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演变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开始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趋势加快。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开始出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基本线索思维导图](1)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2)国际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国际格局的变化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而演变。(3)尽管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和一体化趋势发展,但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历史规律备考重点1、此内容是高考的重点。2、内容方面,A、冷战(原因、实质、表现)B、两级格局的形成瓦解过程。C、西欧一体化和日本的崛起。D、当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3、这部分内容与当今国际形势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紧密结合,两者往往结合起来考查。第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自主学习【10分钟必修1(25-27课)】1、两级世界的形成美苏“冷战”(原因、表现)“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国家分裂、局部战争、军事对抗)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走向联合的欧洲(原因、过程及影响)、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时间)中国的崛起(时间、原因)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和平与动荡并存(原因)、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表现)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阶段特征(1)二战后初期①突出特点:帝国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②表现:二战后,西欧国家实力普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东欧、亚洲出现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苏联迅速恢复,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2)20世纪60~80年代①突出特点:美苏争霸,互有得失。②表现:20世纪60~80年代,西欧、日本迅速发展,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苏联的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中苏关系恶化,两大阵营不复存在。(3)20世纪90年代①突出特点: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地区冲突加剧。②表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日本、西欧等都比较强大,具备发展潜力。1、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3.多极化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世界格局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稳定是由于力量的相对均衡;变化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发展。2.对中国外交环境的影响(1)1949年,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仿照苏联模式建设新中国。(2)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美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经济上赶超英美,在政治上重视阶级斗争,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3)到20世纪60年代,美苏对峙中苏攻美守,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4)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对峙美国处于强势、苏联处于弱势。中苏关系走向缓和,中美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融入世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对外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2)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3)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伸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3.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我们应该怎样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考向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例1【2013•广东卷】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点评美苏冷战、美苏争霸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历程等依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复习备考时要特别关注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内容、特点及影响等知识。变式1【2013•福建文综·24】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变式2【2013•江西红色六校联考】“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多边主义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C.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D.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二、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变动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1.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特征:欧洲为中心(一战前)→欧美为中心(一战后)→美苏为中心(二战后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2.国际格局的变动(1)第一次: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2)第二次: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原因: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时的中国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政权,成立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3)第三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中国地位:在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备考重点1、此内容是高考的重点。2、内容方面: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B、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C、重点掌握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内容、原因、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原因、表现及作用。第二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自主学习【10分钟必修2(22-24课)】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3、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原因、表现及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线索梳理浓缩记忆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雏形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拓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世界经济格局欧洲中心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美国中心体系化制度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金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两极格局的解体全球化趋势加强►考向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例2【2012•江苏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尤其是建立的金融体系和贸易新规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其对当今世界仍起着重大作用,因此在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所涉及的概念含义、特点和影响的把握。问题:IMF和WB职能的区别?►考向三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例3【2013•天津卷】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C.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点评该考向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危机、国家与地区间贸易摩擦问题、气候变化、南北差距等现实问题相联系,因此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考生要在当前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重点把握:①全球化的表现、本质和影响;②不同区域组织的特点和影响;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本国的影响。变式3【2013•肇庆二模】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金融中心转移的顺序是()A.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B.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伦敦纽约C.佛罗伦萨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D.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纽约伦敦2、三大区域集团的特点和影响【P75】1.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变式4【2013•黄山联考】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矛盾尖锐B.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区域集团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D.发达国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思维升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近现代中国的衰落、沉沦、探索、复兴历程(1)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并达到顶峰;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开始加速走向衰落。(2)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西方列强在全球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被迫开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华民族危机加深。面对这一局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在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下,新中国建立,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中国积极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进行开放,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并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世贸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思维升华】近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演变的特征(1)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场手工业时期(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随着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并且不断拓展,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西欧主要国家开始进入殖民扩张、争霸时期,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
本文标题: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2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