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四川成都市温江区公平小学张冬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在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更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这种组织形式已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与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探究能力。但在笔者的教学和听课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运用时也会出现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现行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弊端(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在“异质”小组内,强势学生给弱势学生所带来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遗憾的是很少引起教师们的关注。主要有两种形式:(1)每个小组中总是由一两个学生把持着大部分的机会,从而破坏了个体思想的独立性,容易使弱势学生形成思想和行为上的依赖性,或不作为性。(2)发展较早、反应较快的学生对较落后学生的公开批评,使得缺少自信的人的创造力受到压制。2.在“同质”小组间,存在学习进度和成效的差别。照顾了学习能力弱的小组,就对学习能力强的小组造成了伤害。(二)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1.个体成功≠群体成功“个体成功”≠“群体成功”,这样显而易见的道理在教学实际中却很容易被大家忽视。学生个体的成功很容易被泛化为小组的成功,并可能再次被扩展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例如,在12个4人小组的学习中,当有10个小组基本完成了学习任务时,我们就认为本次学习是比较成功的。如果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小组都是因为其中2个学生的出色表现而完成了学习任务时,还能认为这20人的成功代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成效吗?教师的教学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效能评价体系的作用,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课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很少会分时段分别考查每个个体的情况。因此绝大部分教师的潜意识都会告诉自己,只要有部分学生或者是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就不必再让其他个体去深入研究了。这样的行为同样可以获得同行的认可,大多数人都是以此标准对一堂作出评价的,但在案例分析的作用下,其弊端逐渐地显露出来,其后果不可小视。2、教师成功≠学生成功由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尤其是在小组学习中,课堂经常被划分成了多个学习单元,使得采集全面公正的评价数据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人们习惯于将教师教学行为作为课堂教学评价中心,也习惯于从教师教学行为的角度评价学生学习行为,这就导致人们往往是以“解决了问题”的角度评价教学的效果。这就是当几位学生说出了符合教师心理预期的答案后,便认为目标已经达成,难点已经突破,而很少再考虑其余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以教论学”的评价方式,也是导致部分学生没有积极性参与课堂学习,而教师依然能够获得评价首肯的重要原因之一。3.课堂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是否成功的真实标准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促使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的系统。依靠几个学生的出色发挥虽然能够让课堂精彩,但教学不应该有核心学生的道理十分浅显,依靠少数学生出彩带来的课堂所谓成功并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这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教师并不预先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教师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获取知识的过程。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对策一:坚持实行异质分组,落实个人责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缺乏主动性,除了学习兴趣等因素外,跟没有合理分组并落实个人责任是有很大关系的。一般来说,教师在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落实个人责任。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的可竞争性。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组长负责科学探究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观察或实验过程中的记录工作,材料员负责探究材料的领取、保管、归还工作,汇报员负责代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工作。当然,角色可以经常轮换,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总之,每个成员必须明确各自所担任的角色,明白该为小组做什么。由于我们所教的班级里,学生的座位编排不是以成绩为依据的,所以我们只要随机安排,就能快捷地组成异质的小组了。对策二: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授其鱼不如授其渔”,合作学习的技巧是小组成效的关键。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技巧既非与生俱来的,也并非在团体之中就会自然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还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正面传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取小组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讨论”等,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而不是一个“旁观者”;另一方面,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提供一套共同的学习材料,或者布置集体性作业,使学生不得不学习运用合作技巧来解决问题。又如让习惯于夸夸其谈占去大部分讨论时间的学生担任记录员,使其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又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让爱调皮、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学生担任组织者,使其既学会协调矛盾和冲突,又能够矫正自己干扰合作学习的行为。如果能定期调换各种角色的话,还能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对策三:有准确的教师定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但要想取得高效的教学,教师的作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承担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老师不仅应该是讲台上的智者,更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管理者,而不是旁观者。另外,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还应注意: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合作,在没有任何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只是一种重复的劳动而已;小组合作学习还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长此以往,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还会使学生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2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