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商务礼仪第9章-商务涉外礼仪
《商务礼仪》学习模块:1.出人国境与国际商务接待2.国际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3.主要贸易国的礼仪习俗《商务礼仪》案例:礼宾次序安排•1995年3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近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3月11日,与会的各国元首与政府首脑合影。照常规,应该按礼宾次序名单安排好每位元首、政府首脑所站的位置。首先,这个名单怎么排,究竟根据什么原则排列?哪位元首、政府首脑排在最前?哪位元首、政府首脑排在最后?这项工作实际上很难做。丹麦和联合国的礼宾官员只好把丹麦首脑(东道国主人)、联合国秘书长、法国总统以及中国、德国总理等安排在第一排,而对其他国家领导人,就任其自便了。好事者事后向联合国礼宾官员“请教”,答道:“这是丹麦礼宾官员安排的。”向丹麦礼宾官员核对,回答说:“根据丹麦、联合国双方协议,该项活动由联合国礼宾官员负责。”•【分析提示】国际交际中的礼宾次序非常重要,在国际礼仪活动中,如安排不当、或不符合国际惯例,就会招致非议,甚至会引起争议和交涉,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礼宾次序安排时,既要做到大体上平等,又要考虑到国家关系,同时也要考虑到活动的性质、内容、参加活动成员的威望、资历、年龄,甚至其宗教信仰、所从事的专业以及当地风俗等。礼宾次序不是教条,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见机行事。有时由于时间紧迫,无法从容安排,只能照顾到主要人员。上例就是灵活应用礼宾次序的典型案例。《商务礼仪》案例:“左撇子”的尴尬•张女士是商务工作者,由于业务成绩出色,随团到中东地区某国家考察。抵达目的地后,受到东道主的热情接待,并举行宴会招待。席间,为表示敬意,主人向每位客人一一递上一杯当地特产饮料。轮到张女士接饮料时,一向习惯于“左撇子”的张女士不假思索。便伸出左手去接,主人见此情景脸色骤变,不但没有将饮料递到张女士的手中,而且非常生气地将饮料重重地放在餐桌上,并不再理睬张女士。•问题:这是为什么?《商务礼仪》第一节出人国境与国际商务接待一、国际商务礼仪的重要性每位商务人员应遵循一项基本的准则:当你在与外国人进行交往,或你身在国外时,你就是“中国人”的代表。你的言谈举止,影响着他国人民对你所在的企业、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评价。二、出入国境的礼仪常识•(一)护照与签证•(二)口岸检查三、国际商务接待礼仪•(一)有备而行•1、掌握基本状况:要充分掌握迎宾对象的基本状况——来宾尤其是主宾的个人简况。•2、制定具体计划•(二)礼宾规格•(三)礼宾次序•(四)迎来送往•(五)介绍•(六)陪同•(七)迎送人员工作中的几项具体事务《商务礼仪》案例:习惯不习惯•有一位中国人携家带眷去拜访德国家庭,此时德国人端出家常便菜来,说了一声:“请。”中国人客气地回答说:“怎么好意思打扰呢?你们用吧,等你们吃饱了饭我们再谈!”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在中国,主人岂会罢休,一次请不动,还要请第二次,要是见你仍无动静,非把你架到餐桌边去不可。可是这是在德国,情形却大不一样。当德国人听到推辞的话,就不再请第二次了,而是一家人自顾自的吃起来。•如果这时你真的还没吃过饭,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应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习俗,把话说清楚,一味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处事是行不通的。《商务礼仪》【链接】国际交往技能一、全面了解交往国家的知识•(一)、问候的习惯。•(二)、尽可能多的了解交往国家的语言。•(三)、服饰的规范。•(四)、基本地理知识,包括主要城市。•(五)、宗教信仰和习惯。•(六)、文化遗产:艺术、音乐、博物馆、大学、路标、剧院。•(七)、重要人物:著名的政治家、大使、当地的社会名流。•(八)、有关国家的简要历史。•(九)、对中国人的态度,所持的成见。•(十)、货币体系。•(十一)、社会结构:妇女地位,家庭的作用。•(十二)、赠送礼品的规矩。•(十三)、流行的体育和报纸。典型气候特点等等。二、观察•在你观察交往国当地习俗、言谈举止时,对周围的情况要敏感,不要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三、询问•和外国人打交,以及身居海外,如果对有些事情不明白,要勤于询问。通过询问,人们会认为你尊敬对方。《商务礼仪》第二节国际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一、真诚平等的原则•二、宽容自律的原则•三、不卑不亢的原则•四、信守约定的原则•五、女士优先的原则•六、尊重隐私的原则•七、热情有度的原则•八、以右为尊的原则•九、尊重习俗的原则《商务礼仪》案例:不舒服的牛皮沙发《商务礼仪》案例:不准进口•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女排三连冠。一家对外的画报用女排姑娘的照片作封面,照片上的女排姑娘都穿着运动短裤。阿拉伯文版也用了,结果有些阿拉伯国家不许进口。(李洪亮:《新民晚报》1996年11月2日)【分析提示】伊斯兰教认为,男子从肚脐至膝盖,妇女从头至脚都是羞体,外人禁止观看别人羞体,违者犯禁。因此,穆斯林妇女除了穿不露羞体的衣服外,还必须带盖头和面纱,这项规定至今在有些穆斯林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等)仍然施行。《商务礼仪》【链接】宗教礼仪——基督教称谓:禁忌:《商务礼仪》【链接】宗教礼仪——伊斯兰教称谓:禁忌:《商务礼仪》【链接】宗教礼仪——佛教称谓:禁忌:《商务礼仪》【链接】“13”“星期五”禁忌的由来《商务礼仪》【链接】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忌讳习俗举例•禁忌习俗:(1)忌讳说不吉利的话。港、澳、台同胞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一辈人相信迷信的不少,他们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而喜欢讨口彩。例如,香港同胞特别讳“4”字,因其谐音“死”。若遇讲“4”,可改说两双,他们听了乐意接受。又如,住饭店不愿意进“324”房间,因其在广东话里发音与“生意死”谐音,不吉利。过年时喜欢别人说“恭喜发财”之类的恭维话,不说“新年快乐”,因为“快乐”音近“快落”,不吉利。由于长期受西方的影响,外国人的一些禁忌他们也同样忌讳,如“13”、“星期五”等。(2)我国台湾地区的送礼禁忌。台湾同胞互送礼物,比较讲究实用,钢笔、领带、进口酒或食品都较受欢迎。台湾同胞也有不少送礼的禁忌:忌讳送人手巾、扇子、雨伞、剪子、甜果、粽子。因为台湾同胞只有办丧事时才送手巾,有“送巾断根”之说;扇子过夏便可抛弃,有不想相见的意思;伞则与“散”同音,送人不吉;剪刀为利刃,有威胁或“一刀两断”之意;甜果常用于祭神,不宜送礼;粽子与居丧有关联,十分忌讳。还忌讳给坐月子的人送鸭子,一则鸭属凉性,不利于产妇;二则台湾有“七月半的鸭子——不知死期”的民谚,是不祥之兆。《商务礼仪》第三节主要贸易国的礼仪习俗分组讨论:•谈谈与欧美商人交往主要应注意哪些礼仪习俗?•谈谈与日韩商人交往主要应注意哪些礼仪习俗?•谈谈与阿拉伯地区商人交往主要应注意哪些礼仪习俗?《商务礼仪》【链接】中西方礼仪的主要差异•时间观念:中国人利用时间比较随意,比较灵活;西方人的时间观念非常强烈,做任何事都有严格的日程安排。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不重视预约,有时候即使预约,也不严格遵守预约时间,而西方人则注重预约,且严格按照预约时间安排活动。在商务谈判中,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且在谈判中不喜欢停下或者保持沉默,而是习惯于速战速决。然而,中国人则喜好感情投资,喜欢宴请或者送礼物,在交杯换盏中达成一致,商务活动进程一般比较缓慢。•饮食:中国的菜肴讲究“五味调和”和“色、香、味、形、器俱佳”,追求美味,而忽略营养均衡;西方人饮食追求科学搭配,营养均衡,菜肴的“色、香、味”是次等要求。他们喜欢清淡少油、原料新鲜的食物,只是将饮食当做一种摄取营养的手段,吃得比较简单,不会过分地追求口味。在商务活动中,中方喜欢安排圆桌筵席,美味佳肴置于中心,与客人相互敬酒让菜、热闹非凡,在形式上形成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然而,西方的宴会则讲究优雅温馨,富有情趣和礼仪,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在宴请礼仪方面,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西方则以“右”为贵,“女士优先、尊重妇女”是人们宴会排座位的标准。宴席中,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此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语言:在中国,谦虚被奉行为一种美德。所以,在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中国人常以“哪里”、“不好”、“不行”、“还不够”等来回应。这不符合西方传统,尤其是美国。西方人会对别人夸奖做积极的回应,常说“Thankyou”。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的谦虚与贬己常常让西方人感到不礼貌。•握手:在西方国家,两人握手后马上松开,两人的距离也随即拉开;而中国人为了表示热情和尊重对方,常常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放,还十分满足的闲谈消磨时光,有时还往往拍打对方的肩和背,对此西方国家的人会觉得就窘迫不堪,他们认为体距太近会显得过于亲密。《商务礼仪》【链接】称呼的讲究•称呼是交际大门的通行证,是沟通人际关系的第一座桥梁。称谓语使用得当与否,对商务交际有直接影响。首先要了解中外人名、特别是外国人姓名的特点。在中国,姓氏有单姓、复姓之分;在港、澳、台地区,女性结婚后,其姓氏往往是双重的,即在自己的姓之前加上丈夫的姓。中国人姓名的一般特点是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人的姓名就有所不同。外国人的姓名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姓在前名在后的,如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匈牙利人等。对日本人一般可只称姓,对男士为表示尊敬,可在姓后加上“君”,如福田君等。•二是名在前姓在后的,如欧美人(除匈牙利以外)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的人、阿拉伯人及泰国人,都是名在前姓在后。英美人士姓名,第一节是本人的名字(教名),最后一节为姓,中间一节是母亲的姓或与家庭关系密切者的名字,也有的是尊敬的好友或名人的名字。如约翰·斯图尔特·史密斯。俄罗斯人的姓名一般由三节组成,其排列顺序是本人名、父名、家族姓。如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对于这些国家的人士来说,最主要的是记住第一节本人的名字和最后一节的姓。在正式场合,对英语国家的人士要称呼其姓名的全称,一般情况下,可称其姓氏,关系十分密切时,可称其名字,唯有家人与至亲好友,方可使用其爱称。•三是西方女性未婚前用父姓,婚后改为夫姓,如一个叫玛丽·琼斯的姑娘,嫁给了约翰·史密斯先生,那么,她便被称为玛丽·史密斯太太。•四是英美人常有父子、祖孙同名,人们为了加以区别,常常在称呼他们的后辈时冠一个“小”字。谢谢!
本文标题:商务礼仪第9章-商务涉外礼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2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