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8一建 建筑经典案例必考15题
经典案例1: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间距9m,普通梁板结构,三层楼板施工当天气温为35℃,没有雨,施工单位制定了完整的施工方案,采用预拌混凝土,钢筋现场加工,采用多层板模板碗扣支撑,架子工搭设完支撑架后由木工制作好后直接拼装梁板模板,其施工过程如下:模板安装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刚度的碗扣式钢管作支撑,模板拼接整齐、严密。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用水准仪抄平,保证整体在同一个平面上,不存在凹凸不平问题。钢筋绑扎符合规范要求。但是,当时市场上HRB335级直径12mm(间距200mm)的钢筋紧缺,施工单位征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按等强度折算后(设计按最小配筋率配筋),用HRB335级直径12mm(间距250mm)的钢筋进行代换,以保证整体受力不变。钢筋验收后,将木模板中的垃圾清理干净,就开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根据规范要求取样做试块,分别进行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在浇筑完后第二天开始浇水养护。10d后同条件养护试块送试验室进行试验,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超过了75%,施工单位决定拆除模板。拆模后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在梁板跨中部位分别采用了临时支撑。拆模后发现:(1)梁板的挠度过大,超过了规范要求;(2)混凝土局部有蜂窝、麻面现象;(3)露面混凝土局部有开裂现象。问题:(1)试分析上述施工过程中有哪些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事项,并写出正确做法。(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结构实体检验的包括哪些内容?主要检验哪些部位?(3)简要说明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与同条件养护的区别。(4)若四层梁板结构标准养护混凝土试块符合标准要求,但是同条件养护试块达不到标准要求,问要不要回弹?为什么?正确答案:解题思路:(1)不符合规范的做法如下:1)模板安装时应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跨度9m的现浇混凝土梁板起拱可按跨度的1/1000~3/1000取值;2)当设计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应按照等面积代换的原则进行钢筋代换,即钢筋间距不应增大,同时钢筋代换首先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办理变更后方可进行;3)混凝土浇筑完后,在第二天才开始浇水养护是不对的,应在12h以内覆盖并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湿润;4)对于跨度9m的现浇混凝土梁板,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4.3条的要求,其跨度已经超过8m,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除模板。5)拆模后发现混凝土质量有缺陷,显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振捣不密实,没有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且养护不及时,拆模过早等不正确的施工方法。(2)规范规定的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检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以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检验。主要检验涉及结构安全的柱、墙、梁等重要部位。(3)混凝土标准养护应在标准养护室或标养箱中进行,标准养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GB/T50081—2002第5.2.2条),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20mm,标准养护龄期为28d,检测其抗压强度用来评定混凝土的强度。同条件养护试块应放在试块所代表的混凝土结构部位的附近,与结构实体同条件进行养护,其强度作为结构实体的混凝土强度的依据。(4)标准养护试块代表的是混凝土的配合比,是评价工程实体强度的主要依据,同条件养护试块代表的是结构实体的质量。如同条件试块不合格则必须要回弹检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年版)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经典案例2:某建筑工程,基坑深17m,地下水位在基坑深度10m处,基坑支护采取地下连续墙形式,地下连续墙深35m。在施工11#槽段时,钢筋笼放入基坑,由于基坑内有大量沉渣,钢筋笼不能放入坑底,造成此槽段混凝土不能浇筑,半夜赶上暴雨,致使此槽段塌孔。此槽段紧邻正在使用城市主干道,且主干道邻近基坑一侧铺设有军用电缆。为使边坡整体稳定,采取了紧急回填的措施。目前,工程地下连续墙已陆续完工,只剩11#槽段,须制定此槽段施工方案,以便下一步土方工程顺利进行。问题:(1)此槽段施工方案制定时要保证哪个关键点?(2)槽段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应选择什么形式?(3)槽段施工过程中最需防范的是什么?(4)确保槽段施工时不出现管涌的措施包括哪些?正确答案:解题思路:(1)保证紧邻道路槽段基坑边坡稳定。槽段紧邻正在使用的城市主干道,且挨近基坑一侧埋有军用电缆。所以,制定槽段施工方案时最重要的是保证槽段施工中基坑边坡的稳定,以确保紧邻槽段城市道路与军用电缆不会产生沉降,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后果。(2)由于钢筋笼还在槽段内,不适宜机械开挖,采用人工分层开挖,边挖边护壁。(3)应防范管涌。地下水位在基坑深度10m处,11#槽段施工方案选择在保证基坑边坡稳定的同时,须保证地下水不倒灌入基坑,以免造成基坑边坡的不均匀沉降。(4)确保槽段施工时不出现管涌的措施如下:1)紧贴槽段施工一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深度同地下连续墙。2)紧贴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外侧做两排旋喷桩,两侧须与已建好槽段结构相连。深度进入不透水层下2m处。3)在槽段里侧一个挨一个密打一排工法桩。工法桩深度宜超过基坑作业层深度4m。4)土方开挖时,须在工法桩和护坡桩之间水平每隔1.5m,竖向每隔1.5m进行可靠水平支撑。5)工法桩外侧做一排旋喷桩,旋喷桩高度在地下水位以上2m处,深度进入不透水层下2m处。经典案例3:某工程整体地下室2层、主楼地上24层、裙房地上4层,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填充墙为小型空心砌块砌筑。基础为整体筏板,地下室外墙为整体剪力墙混凝土刚性防水,外加SBS卷材防水层。平整场地结束后,施工单位马上进行了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然后即进行土方开挖工作,整修基坑采取大放坡开挖,土方开挖至设计要求时,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监理进行基坑验槽。经钎探检查,发现基坑内裙房部位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项目总工召开现场会议,经协商决定采取灌浆补强,并按要求形成相关验收记录。问题:(1)工程定位及放线应检查的内容?(2)土方开挖时应检查的内容?开挖后应检查哪些内容?(3)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程序是否得当,简述理由。(4)基坑验槽的重点是什么?本案例中基坑验槽做法是否妥当?简述理由。(5)本案例中基坑验槽相关验收记录主要有哪些?正确答案:解题思路:(1)工程定位及放线检查应复核建筑物定位桩的位置、轴线、方位。(2)土方开挖时,应检查挖土的标高、放坡、边坡稳定状况、排水、土质等。基坑开挖后,应检验下列内容:1)核对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是否满足基础图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并检查边坡稳定状况,确保边坡安全;2)核对基坑土质和地下水情况是否满足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土质扰动现象;3)用钎探法或轻型动力触探法等检查基坑是否存在软弱土下卧层及空穴、古墓、古井、防空掩体、地下埋设物等及相应的位置、深度、性状。(3)不妥,基坑验槽过程中发现与原地质勘察报告、设计不符或其他的异常情况,应会同勘察、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不能施工单位自行拟定方案组织实施。(4)基坑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在本案例中,验槽做法不正确,错误一: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基坑验槽不妥,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错误二:参加单位为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不妥,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的项目和技术质量负责人共赴现场,按设计、规范和施工方案等的要求进行检查。(5)本案例中基坑验槽相关验收记录主要是:基坑验槽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经典例题4: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145200㎡,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3层,地上60层,基础埋深18.6m,主楼底板厚3.0m,底板面积6036㎡,底板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35/P12,底板施工时施工单位制定了底板施工方案,采用溜槽配合混凝土地泵的施工方法,并选定了某混凝土搅拌站提供预拌混凝土。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当地最高大气温度为35℃,混凝土最高入模温度为40℃;混凝土浇筑完成12h后覆盖一层塑料膜一层保温草帘保湿保温养护7d,养护期间测温度记录显示: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75℃,这时表面最高温度为45℃;监理工程师检查中发现底板表面混凝土有裂缝,经钻芯取样检查,取样样品有贯通裂缝。问题:(1)在上述的描述中,有哪些施工过程不符合规范的要求,使得基础底板产生裂缝?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2)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应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做哪些准备工作?(3)本工程底板混凝土浇筑常采用什么方法?采取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些什么?(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常用措施是什么?正确答案:解题思路:(1)以下这些做法是错误的:混凝土入模温度过高;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最高温度的温差超过了25℃;混凝土浇筑完成12h后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膜一层保温草帘进行保湿保温养护7d;混凝土浇筑完后没有进行二次抹面。正确的做法: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第4.1.27条规定: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2)同时要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12h以内覆盖保湿保温4)防水混凝土养护期至少14d;5)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2)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应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做好混凝土浇筑的责任分工,配合搅拌站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工作,同时确定混凝土的罐车数量以及运输交通路线等。(3)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常采用斜面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法,浇筑时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混凝土振捣时从浇筑层端开始逐渐上移。分层浇筑时应保证上层混凝土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5cm,使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更好的结合。(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常用措施是: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和微膨胀剂,减小大体积混凝土体积收缩的影响,以降低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掺加适量粉煤灰以降低水泥用量。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当设计无要求市,控制在25℃以内),如降低拌合水温度(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等。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并进行养护。5)适当设置后浇带,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6)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7)可预埋冷却水管,通过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经典例题5:某建筑工程位于近郊区,建筑面积123000㎡,混凝土现浇结构,筏板式基础,地下2层,地上15层,基础埋深10.2m。工程所在地区地下水位于基底标高以上,从南流向北,施工单位的降水方案是在基坑南边布置单排轻型井点。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基坑进行验槽,并对基底进行了钎探,发现地基东南角有约250㎡的软土区,监理工程师随即指令施工单位进行换填处理,换填级配碎石。问题:(1)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两家单位共同进行工程验槽的做法是否妥当?请说明理由。(2)发现基坑基底软土区后应按什么工作程序进行基底处理?(3)上述描述中,还有哪些是不符合规定的?并给出正确做法?正确答案:解题思路:(1)不妥。工程验槽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五方共同进行。地基处理意见也应该由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2)应按如下程序处理:1)建设单位应要求勘察单位对软土区进行地质勘察;2)建设单位应要求设计单位根据勘察结果对软土区地基做设计变更;3)建设单位或授权监理单位研究设计单位所提交的设计变更方案,并就设计变更实施后的费用及工期与施工单位达成一致后,由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进行地基处理;4)地基处理完成后,还需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验收,并办理隐蔽验收记录。(3)有以下不符合规定之处:1)地下水位于基底标高以上,施工单位的降水方案中只在基坑南边布置单排轻型
本文标题:2018一建 建筑经典案例必考15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4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