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2章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分类RNA肿瘤病毒亚科HTLT-I、II、III型慢病毒亚科HIV泡沫病毒亚科人类泡沫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988年正式命名,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1世界流行分二型HIV-2西非地区流行形态结构中等球形颗粒9.2KB+ssRNA,含3个结构基因,6个调节基因具有逆转录酶有包膜,包膜表面含有gp120糖蛋白gp41糖蛋白1、生物学性状弱病毒复制+ssRNA+ssRNA:-ssDNAssDNA:+ssDNA+ssRNA抵抗力培养特性:HIV感染的宿主范围和细胞范围比较窄易感动物:黑猩猩和长臂猿易感细胞:CD4+的细胞,常用人T细胞培养HIV致病型和免疫性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从其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眼泪、乳汁、脑脊液等分离得HIV;传播途径:血液: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或没有消毒好的注射器传播,静脉吸毒者共用不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造成严重感染,如我国云南边镜静脉吸毒者感染率达60%。性接触:同性恋及异性间的性接触感染。垂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和哺乳方式传播。HIV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主要感染细胞:CD4+T细胞、CXCR4+CCR5+巨噬细胞、DC主要导致CD4+T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缺陷,引起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功能严重障碍受体与细胞亲嗜性:CD4与gp120辅助受体:CXCR4是亲T细胞病毒株的辅助受体CCR5是HIV的亲巨噬细胞病毒株辅助受体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1.病毒复制的直接杀伤作用2.病毒感染所致的间接损伤3.抑制CD4+T淋巴细胞的产生4.HIV感染可诱导细胞凋亡HIV对其它免疫细胞与神经细胞的损害M、DC、小胶质细胞、LC等;可随M播散到全身,常造成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HIV脑病、脊髓病变、HIV痴呆综合征等机体对HIV感染的免疫应答HIV急性感染后1~3月即可检出HIV抗体:如抗gp120的中和抗体;CTL和NK细胞的抗病毒作用为主,但不能清除HIV潜伏感染的细胞:HIV能改变CTL识别的表面抗原表位、诱导CTL的无反应性和降低细胞MHC的表达等临床表现:1)原发感染:感染CD4+细胞,大量复制,引起病毒血症,从其血液、脑脊液和骨髓细胞可分离到HIV;出现症状:发热、淋巴结肿大、皮肤斑丘疹、黏膜溃疡,自限性。持续1~2周后进入无症状潜伏期。2)无症状潜伏期:时间长,可达10年;无临床症状,病毒低水平复制;3)AIDS相关综合征:出现发热、盗汗、全身倦怠、慢性腹泻及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4)典型AIDS:主要表现免疫缺陷的合并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艾滋病病人与卡波氏肉瘤上腭下腭HIV抗原或HIVRNA3、微生物学检查检测病毒相应抗体:ELISA,IFA,RIA,WB检测病毒及其成分:病毒逆转录酶检测抗体:ELISA方法进行初筛,检查HIV-1和HIV-2抗体(我国卫生部将窗口期通常定为3个月);如果为阳性还必须再通过市或省CDC的Westernblot进行确诊(HIV与HTLV之间存在交叉抗原)。防治原则(一)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认识本病传染源、传播方式及悲惨结局(二)建立HIV感染和爱滋病的监测系统,掌握流行动态(三)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测,确保输血和血液制品安全(四)加强国境检疫,防止本病传入疫苗:亚单位疫苗人工合成寡肽疫苗重组活疫苗抗病毒治疗: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二联或三联疗法人类嗜T细胞病毒共有两种型别HTLV-IHTLV-IIHumanT-cellLymphotropicVirus能感染CD4+T细胞导致T细胞白血病1、生物学特性:100nm大小球型颗粒有包膜,表面含有gp120特异性蛋白与CD4+结合核心为+ssRNA,含逆转录酶HTLV-I和HTLV-II基因组的同源性几近50%2、致病性传播途径: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垂直感染致病机理:感染CD4+T细胞所致疾病:HTLV-IT细胞白血病HTLV-II慢性淋巴瘤dsDNA无包膜立体对称的具有9个ORF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gillomaVirus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所致疾病直接接触感染先天感染(产道感染)性感染不引起病毒血症对黏膜上皮细胞有亲嗜性,上皮增生,成为疣,临床表现多样性与宫颈癌有关3、微生物学检查HPVDNA检出HPV抗原检出
本文标题:第32章逆转录病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5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