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人性化安全管理理念的发展与创新1
人性化安全管理理念的发展与创新管理的四个领域管理经验(务实)管理科学(知识)管理哲学(智慧)管理艺术(灵巧)科学迷信哲学与艺术导言管理的对象人最终对人性人本质的认识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经营的对象目标行为安全管理的核心人的安全构建了安全管理的理念提高了对安全管理的认知水平授课内容本讲主要内容:1、“经济人”假说与安全管理2、“社会人”假说与安全管理3、“自我实现人”假说与安全管理4、“复杂人”假说与安全管理一、“经济人”假说与安全管理1、假说(X理论)的基本观点假说源于“享乐主义”哲学观点“劳动交换”价值理论起源追求最大利益动机获得最大报酬行为①天生懒惰,都尽可能逃避工作。②没有雄心壮志,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宁愿受别人领导和指挥。③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矛盾,需要采取强制办法,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工作。④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容易受别人影响。⑤工作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情去做。多数人成为被管理者叛逆者成为管理者╳多数少数薛恩阐述的“经济人”特征:综述:人是经济人,人主要是为金钱而工作,为物质生活的享受而生存,只要能满足人对金钱和物质的需求,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①人的工作动机是由经济诱因引发的,目的是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②经济诱因在组织控制下,人被动地受组织操纵、激发和控制而工作的;③组织必须没法控制个人的情感。2、基于X理论的安全管理理念①采用强制的方式进行管理(管理者发号施令,被管理者服从,满足要求)②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与普通员工无关(严密的组织制度和具体的安全规范、工作制度)③安全奖惩靠物质刺激(主要是经济上的奖惩)3、基于X理论安全管理理念的评价(1)管理方式上:金钱的收买和刺激严密的控制、监督和惩罚实现安全整体目标迫使员工(2)运行过程中:少数人起管理统治作用多数人处于服从、被控制排斥员工参与管理者、被管理者对立不能激发员工积极性说明:人们的生活不够富裕时,管理方法比较有效的。当人们达到了比较富裕的生活水平时,这种管理方法效果就不明显了。经济发达国家,X理论已过时,但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尤其是在一些生产条件恶劣的中小型企业,X理论的制度和方法以及思想影响相当普遍的。中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一方面建立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奖优乏劣;另一方面,反对滥用奖金、—切问钱看出错误倾向。二、“社会人”假说与安全管理1、假说的基本观点假说源于“人际关系”学说物质利益——次要因素人际关系——决定因素工业文明①员工是社会人。社会需要引发工作动机;经济利益不是唯一动力;社会心理需求是主要动力。②管理应该以人为中心。工作效率取决于与员工“士气”,“士气”取决于家庭、企业社会人际关系是否协调一致。③“非正式组织”客观存在。其具有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信念和办事原则,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梅约教授“霍桑试验”④领导的实现途径应该发生变化。研究逻辑和非逻辑特征,使正式和非正式组织需要趋于平衡,使员工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协作和贡献力量。薛恩阐述的“社会人”特征:①人以社会需要为主要动机,同事间的交往目的是可以满足社会需要;②工作本身直观上没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意义要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③人们从群体社会力量中受到的影响,比管理者的激励和控制影响更大;④员工最希望能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2、基于“社会人”假说的安全管理理念①安全管理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②安全生产责任人应该注意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努力提高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激励员工对安全效益的自觉精神,培养员工的安全群体意识。③奖励或处罚时,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④安全管理人员应在员工与上级之间起安全信息联络人的作用。⑤实行“参与安全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引导其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破坏型和消极型组织要积极干预。3、基于“社会人”假说安全管理理念的评价经济人社会人①对人性认识的深入②管理理念的巨大进步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体现出了积极的评价:①对人的安全行为加以引导,比单纯地接受管理手段,更加符合现代崇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②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可以给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安全生产的发展。消极的评价:①重视工作中的人性和人际关系,对物质条件重视不够;②管理的主体的企业家或管理者,被管理者的角色依然是既定的;③偏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对正式组织有放松研究的趋势;④对人性的假设过分依赖,缺乏对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动机等方面的研究。三、“自我实现人”假说与安全管理1、阿基里斯的人性“不成熟—成熟”理论自我实现个人充分发展有需要——没有实现理想的——实现自我自我实现20世纪50年代马斯洛、阿基里斯、麦格雷戈等多数少数依赖少数技能多种动作被动主动自主兴趣浅薄兴趣深刻目光短浅远见卓识服从地位平等地位优越地位缺乏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自我控制不成熟1234567成熟2、Y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厌恶工作并不是普通人的本性工作可以是满足和惩罚,关键问题是控制条件。②惩罚和威胁不是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人们具有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欲望,在执行任务时能够自我控制和指导。③人们能够主动接受责任和承担责任。逃避责任、缺乏抱负、强调安全感,往往是生存经验的结果,不是人的本性。④人们通常都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聪明的才智和创造性能够在解决组织的问题和困难时表现出来。⑤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完成组织目标的需要并不矛盾人愿意把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结为一体,并以达到组织目标作为实现自我目标的最大报酬。⑥现实中普通人的智力和潜能只得到了部分的发挥3、基于Y理论的安全管理理念①安全管理的重点发生改变类别重视轻视“经济人”假说的管理员工作业过程安全要求、管理制度人的主观能动因素“社会人”假说的管理人的不安全因素与人际、人文关系工作条件和安全要求本身“自我实现人”假说的管理工作环境:主张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才能和特长和创造力。②激励方式发生改变类别激励特征“经济人”假说的管理靠物质报酬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社会人”假说的管理靠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调动人的积极性“自我实现人”假说的管理靠员工获得安全知识、增长安全作业的才干、充分发挥自己潜力,实现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③安全管理制度发生改变授予员工安全管理权限;建立安全决策参与、安全提案、劳资会议等制度。员工自己承担责任;确定安全行为模式;选择隐患控制方法。显示员工自己安全生产的能力达到自己期望的成就④安全管理者的职能发生改变为员工发挥自己的职责、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创造适宜条件;减少和消除员工在安全生产的自我实现过程中的阻力。4、基于Y理论安全管理理念的评价①实现以人为本的保证:在企业中创造良好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使员工热爱工作岗位、愉快从事工作。②激发员工潜能的关键:通过合适的安全管理手段,使每个员工都有主动承担安全责任,并在作业过程中发挥出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的潜动性。③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的途径:尽量为员工创造学习安全知识与提高安全技能的机会和条件。④获得稳定持久安全行为的途径:注意外来的激励与控制对员工产生的不良影响,尽量通过自我激励与自我控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满足人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四、“复杂人”假说与安全管理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人的需要复杂人发生变化20世纪60、70年代薛恩提出“复杂人”假说应变理论(超Y理论)摩尔斯和洛希提出1、超Y理论的基本观点①人的需要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并随着人的发展和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每个人的需要层次和水平也各不相同。②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③动机模式的形成是人的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不断变化会使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④人在工作性质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能力要求不同、与周围人的关系不同时,会产生不同的需要。⑤人的需要不同、能力不同,会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产生不同的反应。不存在对任何时代、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普遍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2、基于超Y理论的安全管理理念①在保证基本安全管理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应根据生产作业的情况采取动态的安全组织管理。②采用弹性、应变的安全管理方式③要善于发现员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因人、因时、因时、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变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奖惩措施。3、基于超Y理论安全管理理念的评价①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必须采用应变理论,以防止任何可能的危害出现。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安全规章制度不可能详细针对任何情况和个人。②不断提高的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应变型管理模式。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划出的“底线”,不足以满足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人性化安全管理理念的发展与创新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7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