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院校资料]大学语文课件:《蒹葭》
蒹葭《诗经》《诗经》概说《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儒家“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诗经》存目311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有目无辞,被称为“笙诗”,因此《诗经》实际上只有305篇。《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一带。《诗经》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已经难以考证,只知道其主要献自公卿列士,部分来自民间,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诗经》的编集,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者讽刺周代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以了解民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孔子删诗诗经“六义”:“《诗》文宏奥,包韫六义。”——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是为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根据地域和音乐性质的不同,分风、雅、颂三大类。“风”,音乐曲调,“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朝廷正乐,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为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为个人抒情之作。“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赋”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解题《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之《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皆生于水边。朗读注意: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蒹葭()溯()晞()湄()跻()坻()jiānjiāxīméijīchís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1)苍苍:茂盛的样子(2)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3)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4)从:追寻(5)阻:艰险(6)溯游:顺流而下(7)宛:好像、仿佛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萋萋:茂盛的样子(2)晞:干(3)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4)跻(jī):高(5)坻(chí):水中高地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采采:茂盛,众多未已:还没有完已:停止涘(sì):水边右:弯曲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小洲。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滩。一、感受诗的音韵美二、感知诗歌内容(画面美)三、体会诗歌的意境、情感四、蒹葭的写作特色五、伊人形象探求及本诗主题一、感受诗的音韵美请找出每一章押韵的词: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叠词:苍苍、萋萋、采采☆句式: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重章叠句:三章反复咏唱二、感知诗歌内容(画面美)不同形态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路途艰难伊人所在(无结果)苍苍为霜一方且长水中央凄凄未睎之湄且跻水中坻采采未已之涘且右水中沚首章的“苍苍”,次章的“萋萋”,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越来越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和“央”、“坻”、“沚”的变换三字的变换,给人一种虚幻缥缈,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把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惆怅浓厚的心理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来。另外,像“长”、“跻”、,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白露为霜、未晞、未已——深深爱恋痴痴守望(时间长久)道阻、长、跻、右,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执著追寻不畏险阻(困难增加)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失意伤感(惆怅浓厚)时间、空间的拓展,感情的加深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特点是什么?意象:蒹葭白露秋水伊人三、体会诗歌的意境、情感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许辉《咸阳城东楼》)杉上秋雨声,悲且蒹葭夕。(王昌龄《岳阳别李十七越宾》)天寒蒹葭渚,日露云梦林。(王维《送北藩游淮南》)蒹葭意象往往和悲凉、凄清的氛围相联系,并且带有一丝伤感色彩。芦苇的特点是纤细修长,柔而坚韧,诗人对“伊人”的情感不正是柔情似水而又坚贞不渝的吗。“露”常常给人以晶亮、清明的感觉,露是短暂而美丽的,古人常用露来比喻生命,如曹操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苏轼的“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露重霜浓的深秋清晨给人一种透骨的寒意和略带伤感的氛围。水是温柔的,也总是伴随淡淡的愁思。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本诗中水的意象有“阻隔”和无尽“的含义。芦苇与秋水结合,往往能营造出凄凉萧瑟、迷离朦胧的意境。这种凄凉迷离的秋景与诗人追求伊人时的如痴如醉以及追求不获的失望惆怅是和谐统一的。“伊人”的形象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诗中并没有描写伊人的面貌,甚至连她的大致轮廓都没有,你们觉得她应当是美丽高洁的吗?为什么?通过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蒹葭的修长柔韧也可视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长而坚贞高洁。这种美尽管没有直接描写,却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伊人”,多数人想象成一位女性,她长裙飘飘,款款出现于人们的视线之中,她遥远而美丽,可望而不可即,构成心中一个令人惆怅的情结。2.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意境:凄凉萧瑟、朦胧迷离意象的设置不仅提供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构成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而且随着意象的变化,诗人因可望不可及产生的情感逐层加深,愈加惆怅而无法自抑,怀人之情表达得愈发飘渺,耐人遐想。情景交融古人云:“诗源情而绮靡。”意思是说诗歌因其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体会诗中的情感(1)思念向往。(2)执著、坚贞不渝。(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四、蒹葭的写作特色A、诗中哪几句是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这几句是写景.B、这里的景物描写运用了《诗经》中哪种表现手法?运用的是起兴手法,“兴”是《诗经》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多为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情感。秋景起兴,作者通过苍苍的芦荻、清晨的白露、弯曲的河水、水中的沙洲等景物,营造出朦胧的意境,引出伊人飘渺神秘的形象,同时也深化了作者感觉到伊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诗歌的结构形式这首诗各段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这样写是否重复?你认为这几段是否可以调换次序?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重章叠句的运用适应口头文学记忆和传播方便的需要;重章叠句不等于简单的反复,从乐调的角度而言,一唱三叹,增加了韵律的和谐、回环之美,而个别词语的变换又避免了字面上的呆板;从表达的效果看,反复吟唱诗意逐步深化,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所抒发的感情也越来越强烈。《蒹葭》写作特色总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境朦胧、含蓄无尽重章叠句、韵脚、叠字、四言句式的运用起兴手法主人公是怎样追求伊人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苦苦追寻、坚贞不渝伊人:美丽高洁、可望而不可即、朦胧美五、伊人形象探求及本诗主题因为诗的朦胧,丰富了诗的内容,想一想:主人公追寻的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可贵的亲情、纯真的友情、心爱的事业……美好的理想:尽善尽美,可望而不可即,执着追求理想本诗的主题(1)“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认为“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2)“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3)“讽刺说”:汉代《毛诗序》中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意思是说这首诗是讽刺秦襄公的,因为他不遵守周礼,因此将招来亡国之祸。(4)“求贤说”: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伊人”是春秋时代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5)“人生哲理说”: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蒹葭》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见”之情、“执着追求”之意、“坚贞不渝”之志是不变的。
本文标题:[院校资料]大学语文课件:《蒹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7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