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_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单元总结提升
单元总结提升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五单元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单元线索1.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1)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开始。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新时期。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召开了八七会议。创建了人民军队,由城市转入农村揭开了序幕。(2)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3)革命形势重新高涨。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单元线索指引下,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迅速成为燎原之势,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力量达10万人。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反革命“围剿”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起来,后来又粉碎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4)“左”倾错误使革命受挫。由于共产国际的“左”倾策略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5)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初期革命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召开了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党、红军和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高涨(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斗争。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张;②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来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又发展为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③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领导著名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⑤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单元线索(2)东北人民自发的抗日斗争。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沉重打击了日伪军。(3)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抗日活动。①冯玉祥在北方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②蔡廷锴等爱国将领在南方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领导抗日斗争;③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是这一时期抗日民主运动的最高潮。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三次有益探索第一次有益的探索: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单元线索第二次有益的探索:能正确处理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反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蒋介石作出了抗日的表示,美英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支持蒋介石抵制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了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的重大决策,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第三次有益的探索:遵义会议独立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由于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央占统治地位,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长征途中继续执行王明单元线索“左”倾逃跑主义路线,红军处境十分危急,1935年到达遵义,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原理、路线、方针、政策问题。认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的时期,也是走向成熟的时期。革命的中心内容:进行土地革命。单元线索专题连线1.国共对峙时期的六次著名转移(1)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军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上已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已上升到理论的高度。(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共两党所代表的中国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转为中日民族矛盾。(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由错误到正确。1927年的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正确方针。1935年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4)中共中央和红军由南方转移到北方。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表明“转移”开始;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表明“转移”完成。(5)国共两党自身发生变化:国民党由革命的、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政党,成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6)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倡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表明“转移”开始。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表明转移初步完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表明“转移”正式完成。专题连线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直至七七事变前夕,日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1)日本加紧对中国侵略。①一战期间,由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日本企图独霸中国,出兵中国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又取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几乎独霸中国。②一战后,由于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不断高涨,美日矛盾尖锐,华盛顿会议,美国遏制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日本被迫归还山东主权,放弃“二十一条”的一些条款,签署了《九国公约》,承认列强对中国的共同支配。③大革命兴起后,日本田中内阁加紧对中国侵略,先后制专题连线专题连线造了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召开“东方会议”,提出占领中国东北和内蒙古,进而灭亡中国的侵略方针。④20世纪30年代,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利用国民党忙于内战的时机,不断扩大侵华,1936年广田内阁制定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称霸亚太地区。(2)美国政策变化。①一战期间和巴黎和会上,美日在中国问题上既勾结又矛盾。②华盛顿会议上,极力压抑日本扩张势力。③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在保障侵华利益前提下,对日本侵华实行绥靖政策。④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不断扩大侵华和推行独占中国以及南下亚太地区侵略政策的制定,美国逐渐由绥靖政策转向遏制。课标链接毛泽东怎样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工农革命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较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又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历史》(必修1)例1[2007届·广东珠海模拟题]“八七会议给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这里“新的出路”是指()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C.开展土地革命D.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C【点评】要结合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来理解。A项是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才开始,B项是遵义会议后,D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例2[2007届·山东泰安模拟题]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A.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型工人阶级政党B.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C.建立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D.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点评】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些都是新课标必修要求重点考查的内容,要结合史实分析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贡献。[2006年·四川文综卷]党中国近现代女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宋庆龄的主要事迹有()①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②领导一二·九运动③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步步进逼,国民政府节节退让,引起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宋庆龄等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故选①。1940年皖南事变后,宋庆龄等在香港发起抗议运动,要求蒋介石与中共合作,共同抗日,故③正确。1949年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宋庆龄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故④正确。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开展的抗日救亡斗争。C【答案】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_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单元总结提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8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