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简单介绍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各地区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海南省简称“琼”,古有“南溟奇甸”之称,今有“南海明珠”之誉。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等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面积约3.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35%;海洋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海洋总面积的60%,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热带海洋岛屿省。其中陆地面积最大的是海南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次于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历史背景海南岛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据三亚市落笔洞古人类遗址考古证实,早在1万年前就已有“三亚人”在海南岛生息。夏商之际,中国南方百越族中“骆越人”的一支迁入海南岛,成为黎族的祖先。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上设珠崖郡和儋耳郡2个郡,辖16个县,海南岛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到隋唐时期,汉族移民的开发逐渐由东北部向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沿海地区扩展,形成环岛开发的态势,而且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唐贞观元年(627年),在海南设崖州都督府,管领崖州、儋州、振州3个州,12个县,是海南最早的统一的行政领导机构。海南的特色文化节庆“三月三”节换花节冼夫人文化节儋州民间歌节海南国庆椰子节七仙温泉嬉水节南山长寿文化节中国海南欢乐节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等等欢乐“三月三”活动特色:“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节庆形式:竹竿舞。黎族竹竿舞又称打柴,“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数百年前,当黎家人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会穿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酒酣饭饱后,众人就会来到山坡上,点燃篝火,跳起竹竿舞。竹声叮咚,庆祝稻谷丰登,祝愿来年有更好的收成。如今,它的祭祀色彩逐渐消失,已成为一种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体育健身活动。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如今也换成“男女混合打跳”。现在,跳竹竿已经成为“三月三”黎寨山恋节中一项健康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增进情谊。小小竹竿为青年男女架设起了“鹊桥”。换花节活动特色:是琼山府城一年一度的独具风味的大盛会,历史悠久,其活动的形式、规模、范围、区域也逐年扩大,形成了凝聚着友谊、美好、幸福、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活动介绍: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夜,在海口市的府城一带举行风情独具的换花节。该节历史悠久,据说开始于唐代的贞观元年,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是,从前换的是香,意在香火不绝。海南建省办特区后,传统的换香变成了新潮的换花,形成了凝聚友谊、美好、幸福、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形式。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海南文化海南欢乐节为了发掘和提升海南的旅游文化,该节每年11月举行。作为策划的旅游节庆活动,特点是“旅游搭台,唱旅游戏”。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宽松欢快的旅游度假环境,塑造了海南“欢乐海岛、度假天堂”的旅游形象。海南文化椰子节自古海南称“椰岛”,椰子树是海南的象征。1992年4月3日至7日,海南举办首届海南国际椰子节,以后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均举行椰子节,成为海南最有影响的大型节庆活动。椰子节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以发展旅游、交流文化、推动经贸、扩大开放为宗旨,以海南民俗文化为主要特色,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旅游者和客商,起到了让世界了解海南,让海南步步走向世界的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1993年第二届海南国际椰子节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五周年庆典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海南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海南主要有两种少数民族,分别是黎族和苗族。然而两种不同民族都分别具有自己不同的民族信仰。黎族宗教信仰在海南黎族的宗教信仰中,自然精灵的崇拜占有主要地位。在他们的意识中,鬼与神不分,都称为“获”。黎人信仰鬼,有雷公鬼、大天佛鬼、落水鬼、吊颈鬼、匠鬼、落树鬼、歧山鬼、岭主鬼、水浮鬼和祖先鬼等。黎人神龛中常供的鬼神分别是代表精灵和自然的祖先鬼和雷公鬼。在黎人的信仰中,雷公鬼是仅次于祖先鬼的最大鬼。至今在海南广大的黎族地区仍流传着不同的于雷公的神话故事。有一则关于黎族来源的神话故事,说的是远古时,雷公拿着一个蛇卵来到山中,这个蛇卵后来孵出了一个女孩,又过了好长时间,有一个交趾青年过海来到海南岛采集沉香,与这个女孩结合,于是繁衍人类,这个女孩就成了黎族祖先。苗族的宗教信仰海南苗族的宗教信仰简介: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敬奉盘古皇为始祖,每年二月初二和六月初六都做粽粑祭奠,同时信仰墓主仙公、墓主仙婆。自然崇拜也占有重要地位,迷信山鬼、海龙公、土地公、灶王公等。每次砍山、狩猎都要祭告山鬼保佑。约在1909年以后,基督教逐渐传入苗族地区,主要是在五指山麓万泉河上游的南茂村一带苗族聚居的山区。这部分苗族信仰基督教后,便以上帝代替了一切鬼神,凡遇一切不顺利的事情,祈祷上帝保佑。海南文化海南文化之一琼剧海南琼剧发源于定安,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定安的琼剧群众基础深厚,名伶辈出,在海南民间流传有“没有定安不成戏班”的说法,被誉为海南的“琼剧之乡”。定安琼剧于2005年被列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07年共有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海口琼剧、海南八音、海南公仔戏、龙塘民间雕刻艺术、冼夫人军坡节、府城换花节、傅道村椰雕)的文本撰写及音像资料录制工作。这七个项目全部被省、市列为保护项目,其中海南琼剧、海南八音、公仔戏、椰雕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重点保护名录。海南文化海南文化之公仔戏海南公仔戏,是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戏曲表演艺术品种之一。公仔戏在海南流传四、五百年而不衰,它溶文学、美术、音乐、戏曲为一体,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具有较高的审美、娱乐和社会等价值。“公仔戏”是在琼北一带流行的木偶戏。几张长凳上铺上木板就成了台底。在台底上,用木条“斗”成一座小屋样的台架。挂上布景,就搭成了一个小戏台。随着时代的变迁,公仔戏也标准化起来了。公仔是木头疙瘩,需要人操纵。这操纵者就叫“驶公”,“公”就是公仔。看“公仔戏”,实际上是听“戏古”。艺人最善于观察事物。他们不仅熟识民俗俚语,唱词生动通俗,又都是全才,一人可以同时驶几个公仔,表演起来,既可以妖冶,又可以斯文。公仔戏海南公仔戏又称木偶戏、傀儡戏或手托木头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品种之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因它的产生比海南大剧———琼剧还要早,故琼剧艺人称公仔戏艺人为“师兄”。公仔戏早期只演武打“科白戏”,只有念白,没有唱腔,伴奏为锣鼓。清康熙年间公仔戏已形成“板腔板为主,并有少量曲牌”的唱腔体系。全用海南方言演唱,主要板腔为中板,演出剧目除外地传入的杂剧、传奇剧目外,也有由本地艺人根据传说和本地故事改编而成的剧目,这标志着海南的公仔戏已完全成熟。有自己的独特唱腔,用方言演唱,有自编自演的本土艺人队伍,伴奏音乐全部运用本土的八音乐器乐曲。海南传统的知名小吃加积鸭加积鸭,俗称“番鸭”,是琼籍华侨早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鸭,最早在琼海市加积镇养殖繁衍,而又以该镇加祥街一户丁姓居民饲养的番鸭最为出名。其特点是:鸭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间夹一薄层脂肪,特别甘美。文昌鸡文昌鸡是海南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号称“四大名菜”之首。是每一位到海南旅游的人必尝的美味。文昌鸡列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而且是驰名中外的一道名菜。其肉质滑嫩,皮薄骨酥,香味甚浓,肥而不腻。长坡米烂米烂是儋州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儋州山歌里这样唱道:“长坡米烂洛基粽,木棠欧馍永昌葱;马井红鱼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长坡米烂排在品种繁多的风味小吃的首位,可见其在儋州人心目中的地位。米烂,从字面上也许无法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但一旦见到实物,它就会颠覆你原来的想象,这种发源于乡村的乡土小食,虽然出身寒门,但制作工艺颇为讲究,成品色香味俱全,让你过口难忘。就好像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猛然瞥见一位衣着朴素的美丽姑娘。四宝琼山豆腐四宝琼山豆腐是海南传统名菜。琼山,海南省地名(现为琼山市),毗邻省会海口市。四宝琼山豆腐中的“豆腐”,并非豆制品,而是以鸡蛋清泡制,状如豆腐脑,洁白嫩滑,配以上鲜“四宝”,味极鲜美。因最早出自琼山厨师之手而得名。还有就是东坡肉,临高烤乳猪等等。
本文标题:海南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8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