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纪录片概论期末复习--题型一: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型二: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专题一1.电视报道类专题节目1、定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某一主题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系统探究与表现的电视节目。这类节目是电视专题节目的主体。2、报道类专题涵盖面广、历史现实文化科学社会人生等各个领域,均可成为报道对象。3、报道类专题最常用的节目形态是深度报道4、报道类专题在选题时,往往偏重那些能反映事物的实质意义和发展规律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2.电视专题节目发展历程按照中国电视专题节目各时期的创作特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报道阶段:1958-1966;从第一部电视专题节目诞生,到1966年“文革”开始。中国第一部电视专题节目:195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9周年》2、颂扬阶段:1966-1978;“文革”开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前,《祖国各地》栏目的开播,为我国电视专题节目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这是你我国推行极“左”路线最严重的时期。3、觉醒阶段:1978-1989;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祖国各地》的开播,到1989年大型电视专题《望长城》确定跟踪纪实的拍摄基调,是我国电视专题节目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4、纪实阶段:1989-至今;从《望长城》至今,中国电视专题节目进入纪实阶段。3.《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成功的原因1.视点下移,关注平民百姓的生活,2.小人物小故事体现社会大背景,提供深入的思考空间;3.纪实的拍摄手法和风格值得称道;4.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关系最主要的观点有四种:1.等同说:认为专题片和纪录片是同一个片种两种名称;2.从属说:认为纪录片从属于专题片或认为专题片从属于纪录片;3.畸变说:认为专题片是国外纪录片在我我国主观性过强的异化结果4.独立说:专题片与纪录片是各自独立的两种片种。5.中国电视专题片创作整体反思1)中国电视专题片具有体制性。即与新闻宣传靠近,离个性创作靠边,其根源在于中国电视专题片的成长与西方国家不同;所以我国电视专题一开始就是为党积极服务,以阶级、经济等中心为主。32)中国电视专题片具有非政治性。这里的“非政治性”是政治学意义上的,也就是说我们片子里的政治性大多不是个人观点的表述,而是早已被教育的、非自主的、上传下达的现成的观点。3)中国电视专题片的题材表现具有平面性。我国电视专题片选择平面单维,更多注重题材的表意符号,缺少人为般的穿透力。4)我国电视专题片具有“不定性”。在创作者心态、题材理解、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不稳定性、不成熟性。5)中国电视专题片理解“纪实性”的过程性。业界一度认为,电视专题片就是“纪实百分百”,现场不关机,跟着人物走,同期声与自然音效全录入,绝对强调过程展示和主体不介入。重视纪录,丢弃解说。6)中国电视专题片的弱看性。环境虽然典型,但故事性弱;缺乏对人物潜在故事和深度性格的挖掘;追求纯纪实,与观众接受心理之间具有落差;过程追求主观,与纪实展现失衡。◆专题二1、电影的发明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2.纪录电影的第一次拍摄放映时间首拍:1894年卢米埃尔拍摄《工厂大门》。首映:1895年12月28日,4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售票公映了12部纪录家庭生活和日常小景的短片。3、卢米埃尔早期电影经营的世界影响1)带动新一轮电影机械革新,促进了世界上经营电影的新企业相继崛起;法国在影片制作和输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在五大洲开辟了电影这一新兴行业;几十个国家由于放映师的到来而有了电影,卢米埃尔本人和他的技师们为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3)Cinema成为电影的通称,为很多国家所使用。4、卢米埃尔对纪录影片的开创性探索和贡献开创了纪录电影拍摄,并为其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1)在观念上,卢米埃尔认识要再现活生生的人和生活图景来震撼观众;2)世界各大早期电影企业的先驱电影人的创作都是从拍摄非虚构题材即新闻片、时事片、探险片、科幻片、等开始的;3)在内容上取材于日常生活。捕捉人们熟悉的日常小影和有趣的生活花絮,其环境、氛围和所纪录的情节都传递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能够打动众多观众的心灵,给后世的纪录片工作者无穷的效益;4)在表现形式上,卢米埃尔注重拍摄技巧和画面构图;5)在风格旨趣上,卢米埃尔展现了纪录片纪实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精神,做了符合纪录电影本性的探索。55、纪录片衰落的原因外因:故事片勃兴;故事片以叙事手法、明星魅力等因素吸引观众,制片数量亦成压倒式优势。内因:纪录片自身存在严重问题:题材重复、手法陈旧,引起观众审美疲劳;模拟虚构严重;殖民主义倾向。6、弗拉哈迪的创作特点1)弗拉哈迪与创作对象真诚交往;相互信任,全面协作,得以深刻理解和介入对方的生活;2)影片饱含人文关怀。注入了弗拉哈迪个人的情感信仰,不同于自大孤傲的白人。3)影片具有乌托邦色彩和浪漫主义倾向4)影片集中表现一个家庭的独特生活细节,注重画面效果,而不依靠蒙太奇,格调朴实,真实。5)弗拉哈迪吸收故事片的手法,在非虚构题材中引入故事和悬念因素。7、什么是纪录片1、“documentary”的词根源于法语documetaire,意为“文献的”或“具有文献资料价值”。最早是由英国纪录片大师约翰格里尔逊在评价《摩阿拿》时提出的,他认为这类作品纪录的虽然是现实的事实,但就未来而言,他们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后人研究和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2、以影像媒介纪实的方式,对现实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的生存6状态进行非虚构的观察纪录,继而进行艺术性的描述与表达。在客观的表现真实事物以及创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同时,实现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怀和探求。8、纪录片的基本组合要素1.现实事实,非虚构,纪实性;2.创作者的发现(采访、观点、提炼);3.艺术性手法的介入(叙事方式、剪辑);4.人文关怀◆专题三1.剪辑的三种境界一,视觉剪辑:注意动作之间转化的流畅性,镜头衔接的规律性,使观众看不出场景切换过程中的确切数目;二,心理剪辑:关注观众的心理效应,通过画面组接唤起观众的感情,进而引出思考;三,观点升华:探索事物之间的深层关系,在揭示其真实本质的过程中把电影创作者的情感倾向、立场观点不着边际地表现出来。2.电影眼睛派的理论局限和影响局限:1)拍摄机并非无所不能,纪录现实时必然会囿于机械局限2)过分随意,个性的蒙太奇背离了纪录电影的真实性本质,走向抽象,失去了明白易懂性;3)总之,维尔托夫及其电影眼睛派还没有形成关于纪录电影纪实性的系统的美学观念。影响:1)影片样式方面:文献纪录片、专题纪录片、政论纪录片、7诗意纪录片2)美学观念方面:维尔托夫的美学观念影响深远3)维尔托夫以其强调纪实元素的电影创作实践,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者之一。3.格里尔逊纪录片。格里尔逊领导的英国纪录片运动,重视纪录片反映现实、改造现实的功能。坚持把纪录片当做宣传家的论坛,因而发展了“画面+解说”的纪录片样式。注重把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播给观众,而画面则成为失去价值的图解。这种纪录片样式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束缚着人们对纪录片的理解,而中国独有的电视专题片正是深受格里尔逊这种观念的影响,因此也被称为“格里尔逊式”的纪录片。4.“纪实”美学观念出现的时代背景技术的进步:摄影摄像技术的进步;社会背景:纪实的美学思想与艺术相分离,被新闻发扬光大,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格里尔逊设法远离搬演的电影实践:设法使自己的电影与其他电影有所区别,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对现存电影进行分析和归纳。5.英国纪录片运动英国的一次以约翰·格里尔逊为首的有组织的纪录片摄制运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格里尔逊为英国政府主持电影活动期间,邀请一批优秀纪录电影工作者参与进来,使他们的活动成了当时世界纪录8电影发展的中心。6.纪录片语言(构成、表现)要素纪录片画面声音艺术化的视觉世界艺术化的声音世界形象环境光色语言音乐音响同期声解说词7.画面与声音艺术组合的主要方式1)声画合一:指画面的视像与它发出的声音相吻合,同时出现或消失,声与画相辅相成。2)声画分立:指声音和发声物体不在同一个画面同步出现,声音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3)声画对位:是一种声画结合的蒙太奇技巧。◆专题四1.电影眼睛派(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是指二十年代初期的苏联,在以吉加·维尔托夫为领导的一批纪录电影工作者组成的电影理论和创作流派,其创作的影片虽然不多,但由于他们对电影蒙太奇手法作了最初的实验,并在理论上9主张电影的纪录功能,而影响广泛和深远。该学派是在维尔托夫提出的“电影眼睛”的理论下进行创作的。2.纪录片如何处理纪实与虚构的关系1)纪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坚持非虚构、非扮演、非重现的基本创作手法是纪录片的底线。2)允许使用的扮演重现手法以拓宽纪录片的表现领域的主张,是可以研究、探讨和尝试,但是不能取代采访摄影的纪录片基本创作方法。3)纪录片涉及到扮演时,取舍的标准是观众的反应,4)拙劣的纪录片扮演做法是企图用扮演来以假乱真,用“做戏”来制造真实事件的印象。3.真实再现的使用原则1)尽量不用:在拥有比较充分的资料的情况下,尽量不用搬演;2)适应题材;3)作出说明;4)宜虚不宜实。4.《夜与雾》的艺术特色1)光色间的对比:彩色的今天,黑白的过去;2)动静交叉剪辑:流动的今天,僵死的过去;3)引领回忆:不动声色的解说,回望真实的恐怖;4)叩问心灵,深刻反省性的,而非道德评判性的。5.《普通法西斯》的艺术特色1)以深刻的思考作为贯穿的主线;2)时空关系运用自由,将看似不相关的画面剪辑在一起;3)解说词富有特色。罗姆亲自配音,不断变换角色,时而是解说员,时而是希特勒本人,时而是旁观者,有效10地渲染了该片特色。6.美国直接电影“直接电影”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这一称谓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由阿尔伯特梅索斯首先使用,阿尔伯特称他们的拍摄手法是直接电影,后来这一称谓被广泛采用,并成为该纪录片流派的名称。直接电影的特点(制作策略)1)拍摄者没有剧本,不受目的现行的影响,隐性纪录事件过程;2)拍摄者是被拍摄事件之外的旁观者,他们把摄像机看作“墙壁上的苍蝇”。拍摄者不介入,不影响事件过程;3)依靠同步录音,不做采访、评论、配乐以及画面解说;4)在剪辑过程中避免暴露制作者对拍摄对象的态度,尽可能忠实再现,如同观众亲身经历。5)追求开放式主题,即结论要有观众自己得出。7.法国真实电影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法国纪录电影流派。法国影人让·德鲁与社会学家埃德蒙·莫兰合拍《夏日纪事》,并自称他们的拍摄手法为“真实电影”,以此表示受到维尔托夫的影响。真实电影作为一种制片方式具有下列特点:1.直接拍摄真实生活,排斥虚构;2.不要事先编写剧本,不用职业演员;3.影片的摄制组只由三人组成,即导演、摄影师和录音师,由导演亲自剪辑底片。4.导演可以介入拍摄过程,这是“真实电影”11有别于“直接电影”的最重要因素。8.自我反射式纪录片又称为“自我参与式”,在事实客观性的基础上,强调创作者的主观介入,主要表现在解说词有明显的人称概念——创作主体的第一人称。创作者不再是躲藏在“客观性”背后的“上帝之声”,而是一个参与纪录片之中的有头脑的报告者。9.人类学纪录片是由人类学和纪录片两者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和成果,可以说是以人类学的内容、纪录片的形式实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10.纪录片的分类(一)、以风格样式划分1格里尔逊式2直接电影式3真实电影式4自我反射式(二)、以题材内容划分社会人文类:新闻类、社会观察类、历史类、文化类自然科技类:野生动植物、海洋、环境、景观、科学11.新闻与新闻纪录片的区别1)时效性差别:时效性是新闻的第一追求,新闻纪录片则很难把时效性作为首要目标,往往有一定滞后性。2)形象性差别:新闻一般不讲究画面的艺术性,而新闻纪录片的画面叙事功能得到加强,有局部完整的表达能力。3)深度性差别:新闻作为事实的及时通报和传播,同期声的使用很有限;纪录片中,
本文标题:纪录片概论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9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