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2课时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3课时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4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5课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远古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点生产生活状况元谋人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省元谋县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北京人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洞穴掌握了打造技术,主要使用石器和木棒;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考点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明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特别提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2.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原始居民时间地点农作物原始手工业住房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能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半地穴式房屋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特别提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考点2华夏之祖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2.黄帝的贡献: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称为“人文初祖”。3.部落联盟首领: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4.禅让制: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5.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特别提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考点3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建立者亡国之君都城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禹桀阳城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汤纣殷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周武王周幽王镐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历史感悟】夏、商都因暴政而亡,从而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考点4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统治。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考点5青铜文明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青铜制造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盛行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2.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3.玉器制造业:夏、商、西周时期,玉器制造业很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4.农业:农作物“五谷”在商周时期已经齐备。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5.畜牧业: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建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6.商业:都城繁荣,商业、交通发达。西周时候沿途设有旅舍。【历史感悟】奴隶制经济的发达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压迫的基础上。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考点6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1.东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内容方式历史影响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会盟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诸侯国的数目逐渐减少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大规模兼并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诸侯国的数目进一步减少,为秦的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特别提示】春秋政治以“争霸”为主,战国政治以“兼并”为主,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考点7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1.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在位时期)。2.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3.指导思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家思想)。4.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5.性质: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6.意义: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历史感悟】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是变革旧秩序、旧制度的一场革命;改革是新时代进步的潮流!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能力拓展1.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取火方式使用天然火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群居生活氏族公社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2.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的比较(1)禅让制指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通过推举产生首领的制度。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他的继承人,后来舜又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2)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主要是父传子,子传孙,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继承人。王位世袭制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世袭制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被彻底摧毁。(3)分封制是西周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指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3.春秋时期管仲改革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比较春秋管仲改革战国商鞅变法目的增强实力,争做霸主为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富国强兵内容发展生产,改革内政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按照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特点维护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根本原因所处的社会条件不同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图文结合文言材料分析题例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方法示例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变法的历史作用。(4)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本题属于图文结合文言材料分析题,特点是图文并茂。解题方法是从材料或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尤其是图片的名称、材料的出处与注释以及对古汉语的理解分析。做这类材料题,可以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有针对性,不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文言句子,只需要对关键性词句进行分析即可,同时要注意和教材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链接。方法指导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本题以图片和史料为切入点,意在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的社会变革。第(1)问为能力层次的考查,通过观察图片“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并链接教材基础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通过图片“穿有鼻环的牛尊”可知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习性,牛耕已经出现。这些信息最终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步和发展。审题思路第(2)问从材料二中的“秦孝公”“商君”可确定此事件为商鞅变法。在概括措施时,应结合材料内容,从材料内容看,主要体现了废井田、奖励耕战、重视农业。第(3)问从材料二中“倾邻国而雄诸侯”来分析作答。第(4)问从商鞅变法的背景来看,首先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其次是在守旧势力的反对下,因此当秦孝公死后,他就失去了政治支柱。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得到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重视农业。(3)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4)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柱。规范答题第2课时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课时┃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点聚焦考点1秦统一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1.秦统一六国(1)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创造了条件。(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第2课时┃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3)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巩固统一的措施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措施影响政治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文化统一文字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军事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统一岭南,开凿灵渠)使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为中原与东南、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第2课时┃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特别提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2课时┃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点2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考点聚焦能力拓展方法示例第2课时┃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具体原因徭役繁重;刑罚残酷;赋税沉重经过①公元前20
本文标题:【2015中考复习方案】(人教)历史中考总复习课件:第1单元-历史-新课标(RJ)(共154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9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