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题从军行(之四)王昌龄课型诗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王维和近体诗的有关知识。过程与方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王维诗歌清新、澄澈的意境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理解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感。教学重点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教学难点品味王维诗歌清新、澄澈的意境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理解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感。教学方法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具准备幻灯一导入新课:让学生回忆背诵王昌龄作品。《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二、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诗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称号。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他最为人称道的是边塞诗,名作有五言古诗《塞下曲》四首、《塞上曲》、《少年行》二首、《代扶风主人答》;七绝《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笔力雄劲,气势飞动。此外宫怨。闺情诗也颇佳,如《西宫春怨》、《长信秋词》、《采莲曲》、《闺怨》等。寄赠、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送姚司法归吴》等也都是深情之作。三、解题:“行”是一种文体,如《短歌行》(曹操)、《长歌行》。《从军行》原是中国古代的歌曲类别,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乐府解题》中说:“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绝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写西北边塞战士艰苦奋战的高昂斗志。四赏析(一)总体感知词语点拨:青海: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发生战争。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唐时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教学札记2广州市南武中学备课簿楼兰:汉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使。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其王。唐时已无楼兰之称。这里借用此典,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还:归,回家。(二)探究:1、一二句是环境描写,点了三个地名,分别是那里?三三地地呈呈现现于于同同一一幅幅画画面面有何效果?明确:青海、雪山(祁连山)、玉门关。三地呈现于同一幅画面境界阔大,既是想象、夸张的手法,又突出了戍边将士全局在胸,重任在肩的历史责任感。2、第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分别是什么意思?明确:“黄沙”:渲染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道出边庭的荒凉萧瑟。“百战”:形象说明将士戍边时间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穿金甲”:渲染战斗艰苦、激烈,将士为保家卫国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乃至牺牲,但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不会减。(三)、重难点分析: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答:“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答: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五、朗读背诵全诗。比较分析本诗与《从军行》(其一)在抒情上各有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提示: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六、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本文标题:从军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0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