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2.1.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1)反对设计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主张以游戏的心态设计。(3)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设计的人文含义。设计大量创造性地运用符号语言,将产品的功能与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相结合。(4)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设计要人性、绿色、环保。11.2、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西方艺术设计史4.非物质设计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哲学的理性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个人主义历史的从19世纪到二战结束。以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工业文明为基础。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以科技和信息革命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文明为基础。思想的对技术的崇拜,强调功能的合理性或逻辑性。对高技术、高情感的推崇,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和人对技术的整体系统化把握。方法的遵循物性的绝对使用。标准化、一体化、专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与延续,历史的互相渗透。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设计语言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纯而又纯的形态。非此即彼的肯定性与明确性。对产品的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简明性原则的强调。产品的符号学语义。对隐喻的共同理解。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彼中有此。骡子式的杂交种。对产品文脉的强调。艺术风格构成主义、风格主义、纯粹主义、象征主义、形而上学绘画和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非艺术与反艺术达达艺术、波普艺术、拼合艺术、行为艺术、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偶发艺术、非艺术与反艺术。11.2.2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比较工业时代:是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它虽然也是规模经济时代,但已不像工业时代那样受制于时空条件,人们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事生产,而产品(不仅仅是信息)可在瞬间完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专栏作家NicholasNegroponte[美]的著作BeingDigital(1995)西方艺术设计史11.2.3.后现代主义对设计理论的探索(1)罗伯特·文杜里[美]“少即是多”(少令人生厌)主张:在设计中吸收当代各种文化精神杂乱的活力,走歪路,模棱两可,变化无常最早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明确提出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在书中提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国际主义千篇一律的风格限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并导致了欣赏趣味的单调乏味。另一本著作《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对含混含义模糊、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风格表现出更为明晰的偏好。可以说,文杜里提出的传统和混乱的审美趣味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形成的雏形。西方艺术设计史2.后现代主义对设计理论的探索(2)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美]主张:查尔斯·詹克斯为确立建筑设计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把1972年7月15日下午3点32分美国圣路易市炸毁由日本建筑师山崎滨设计的典型的现代主义住宅区,作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死亡时刻。最早在建筑和设计上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人物,著作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等。詹克斯详尽地列举和分析了一切建筑新潮,并把它们归于后现代主义范畴,使后现代主义一词开始广为流传。西方艺术设计史现代主义:走向纯粹理性的极端,忽视人的情感和环境的作用。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1)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2)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文脉主义”。(3)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11.3、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西方艺术设计史11.3.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罗伯特·文杜里(Robertventuri)[美]西方艺术设计史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胡少湘大楼屋顶装饰(老虎)文杜里(2)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美]设计风格:古典韵味、象征主义、折衷主义西方艺术设计史(3)斯特林·詹姆斯(JamesStirling)[英]现代主义的结构、古典主义的装饰、波普风格的细节《后现代建筑语言》西方艺术设计史(4)尼迈耶尔(OscarNiemeyer1907-)[巴西]尼迈耶尔博物馆(2002)大教堂(1970)陆军总司令部(1968)西方艺术设计史(4)尼迈耶尔(OscarNiemeyer)[巴西]国会大厦(1958)《曲线时代》:“吸引我的是大自然和人体的曲线。我从可爱祖国蜿蜒的群山和江河、天际浮动的云彩、少女优美的体态里找到了曲线的美丽所在”。西方艺术设计史(5)格里夫斯(MichaelGraves1934-)[美]讲究装饰的丰富和色彩的绚丽,及历史风格的折衷。俄勒冈州的公益服务大厦(1982):立方体的造型体现出古典的单纯,格子状的小窗与建筑物的庞大规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建筑富有一种夸张的膨胀感。中间竖条把建筑物分开,一对巨大的褐红色壁柱与两边小窗的白色墙面形成对照,为感觉虚幻的建筑物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的视觉效果。西方艺术设计史(6)伍重(JornUtzon)[丹麦]1959-1973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像盛开的花朵,被视为悉尼市标。为研究和设计这些壳片的结构,用去8年时间,施工也费时3年多。工程预算700万美元,实际费用达12000万美元。西方艺术设计史(7)丹下健三(KenzoTange)山畸实(MinoruYamasaki)1977纽约世贸1964代代木体育馆西方艺术设计史(8)任佐·皮阿诺(RenzoPiano)[意大利]打破传统观念中建筑的典雅的外形。体现现代文化的通俗、广泛、多元。西方艺术设计史(9)贝聿铭(IeohMingPei1917-)[华裔美籍]台中东海大学鲁斯教堂贝聿铭认为建筑设计应从整个城市的规划结构出发,而不能孤立的对待个体建筑,在建筑设计中善于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作品的雕塑感很强。1984年法国罗浮宫扩建让光线来做设计西方艺术设计史北京香山饭店(1982年)是贝聿铭探索中国建筑传统继承途径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他反对把中国古代建筑的某些构成部生硬的附加到现代建筑上,主张寻找恰当的途径来表达中国建筑传统的本质,而不是肤浅的因袭过去的形式。重复使用的几何形漏窗使香山饭店别具风格西方艺术设计史1.装饰风“內衣外穿”:装饰风的兴起与1920年代的新艺术运动有相同的理由(追求造形的美与装饰的愉悦,以对抗机器美学的冰冷),但有不同的表现。此一时期的装饰多加了异国风味;多元价值观的兴起;平面与光学的风味(欧普的影响)……“內衣外穿”与1970年代经济的紧缩,旧物再使用,机械主义的复活有关。“內衣外穿”以两种不同形态影响了设计:其一为旧的(可用的)东西包上亮丽的外皮;其二为将原先认为见不得人的零件当作装饰品及面材来安排(如蓬皮杜文化中心)。2.设计语义的另一走向:纽约建筑界结合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的风格、银白色风格、解构主义的思潮与符号学的替换游戏(隐喻),来建立其特殊的设计风格。11.3.2.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表现西方艺术设计史11.4.1.工业设计后现代表现的特征(1)否定现代主义,各种风格层出不穷,如极少主义、解构主义、绿色设计、循环设计、曼菲斯风格等。(2)对设计观念和理念有更深层的探讨。对设计提出了新的评价标准,健康、安全、舒适、环保、可持续发展。11.4.2.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1)孟菲斯(Memphis)设计风格孟菲斯集团:索特萨斯1980年离开了“阿卡米亚”工作室(1976年米兰),于1980年底至1981年初带领7位年轻设计师成立“孟菲斯”小组。成为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后现代设计活动。11.4、后现代主义与工业设计西方艺术设计史(1)孟菲斯(Memphis)设计风格(具有儿童心理特点)孟菲斯设计特点:从未系统地阐述过任何设计思想或设计方法,只是用设计作品来展示其与现代主义设计迥异的设计方式。功能不是绝对,既肯定产品的使用价值,但更强调设计应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材料:重在表面肌理的装饰应用色彩:不分主调、背景色,同时并置不同色块样式:既生硬粗糙,又柔和淡雅;既古典,又科幻11.4.3.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西方艺术设计史孟菲斯集团成员的作品埃托·索特萨斯(EttoreSottsass)代表作:奇形怪状的书架使用塑料贴面,颜色鲜艳,其拼贴组合的造型不具备书架的功能。设计的物品用途不明、含义模糊的。1981198619811980“仆役”西方艺术设计史孟菲斯集团成员的作品马都顿(MatteoThum)代表作:“裸鸟”茶壶设计幽默,做工严谨、精致。1982马丁•伯顿(MartineBedin1957-)代表作:超级灯1982彼特•歇尔(PeterShire1947-)代表作:巴西桌子19881981西方艺术设计史后现代设计时代的平面设计的特点:既使用古典纹样,又结合现代通俗文化的各种形式,使平面设计语言多元化。风格:强调装饰、幽默1.“新浪潮”平面设计运动由在瑞士巴塞尔(Basel)学习的和几个原來与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关系密切的设计师所发起。强调人的直觉对设计的制约,主张为了表现可以牺牲可读性。设计形式:硬边几何抽象图形、版式应用11.5、后现代时期的平面设计西方艺术设计史硬边艺术抽象主义绘画的一个派系,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成为流行的画风时,一些从事几何抽象主义创造的画家,则试图用几何图形或有清晰边缘的造型,推出一种新的风格与之抗衡,这种风格有明确的边线和轮廓,所以被人们称作硬边绘画。他们拋弃了抽象表现主义通常采用的色彩明暗对比和有立体空间的画面效果,代之以重视色相对比和平面感的大块色面,色彩限制在二、三个色调内,前景与背景之间没有区别。西方艺术设计史沃夫根·魏纳特西方艺术设计史格莱曼西方艺术设计史2.“里特罗”设计和乡土风格20世纪80年代,纽约出现的强调历史风格复古的设计,称为“里特罗”设计。设计形式:“向后看”、“与众不同”代表人物:谢尔、菲利、戈德伯格西方艺术设计史3.“曼菲斯”风格和旧金山派平面设计“曼菲斯”风格:艳俗、绚丽的色彩、非功能化的设计旧金山派在美国旧金山地区形成的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成员以旧金山设计学院的教师为主。特点:自由的版面、强烈的色彩、乐观、幽默西方艺术设计史凡德比尔西方艺术设计史11.6新现代主义的设计是与后现代主义同时发展起来但又互相区别的反国际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与流派,在建筑设计领域被称为晚期现代主义。在设计理念上,新现代主义破除了现代主义的戒律,向多元化发展,在设计形式与语言上,从现代主义中变体而出,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补充与丰富。表现形式主要有理性主义设计、高技术设计,解构风格设计等。西方艺术设计史①高科技风格High-tech高科技风格源于20设计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随着科学的进步,尖端技术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要求树立一种与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高科技派喜欢用非传统的合成材料或零件。高科技风格的特征:简洁的造型、光亮与金属的造型(加上一些冷冷的燈光效果)、工业化产品或粗犷建材的直接引用、建筑物厂房化(或效率化)、结构的外露(尤其是钢结构)。马内奥•波特(MarioBotta1943-)西方艺术设计史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战后初期,不少电子产品模仿军用通讯机器风格,即所谓“游击队”风格,以图表现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罗威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高技术风格西方艺术设计史②过渡高科技风格TransHigh-Tech过渡高科技风格,又称“改良高科技风格”,是一种针对具有工业化特征的高科技风格的嘲讽、调侃,具有高度的个人表现特点。设计荒诞不经,表现设计师对高科技、工业化的厌恶。因为这种风格的明显讽刺
本文标题:后现代主义部分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5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