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XX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XX导语:2月8日晚20点整,中央电视台《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准时播出。自XX年起,《感动中国》每年都会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一位八旬磨刀老人,将自己磨刀赚来的五角、一元零钱,一点一点攒下来,然后捐出去,至今超过了4万元。他说,自己身体好,还干得动,不需要照顾,所以要去帮更需要帮助的人。老人的名字叫做吴锦泉,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这位心怀大爱的老人,昨天走进央视演播厅,当选为“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站在领奖台上,年过八旬的吴老言辞质朴,他笑着告诉所有人,自己身子骨很好,一点都不累,而且,他还要“活到老,磨刀到老”。每月生活费不足400元他至今已捐出4万多元从XX年11月11日起,作为央视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在江苏的唯一合作媒体,现代快报延续感动,第4年与央视联合开启“感动中国”在江苏地区的人物推选,以及“感动中国·XX江苏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感动中国”栏目组工作人员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从人物推选开始以来,栏目组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的大量推选人物。而现代快报推选的多位感动人物,都以其突出事迹,获得评委们的重点关注。XX年12月,“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全国候选人诞生。他们中的唯一一位江苏候选人,是快报自XX年开始多次报道的87岁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吴老在成为“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候选人后,XX年再度入围候选人名单。吴锦泉是土生土长的南通市港闸区人,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如今虽然已经87岁高龄,老人却几乎还是一天不落地准时出门,在路口支起摊子。每次磨刀仅有几元收入,老人省着攒着,攒到一定数目,基本悉数又捐了出去。老人一个月的收入维持在1400至XX元之间,但开销却几乎从不超过400元。“我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能存下来多少,就捐多少。”老人说。XX年,汶川地震时,老人捐款1000元;XX年,玉树地震时,老人捐款1000元;XX年,他向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捐款元。去年,他又捐给14岁的白血病女孩600元,捐给红十字会11840多元……累计至今,这位磨刀老人的捐款,已超过4万元。获得290多万选票当之无愧的感动人物“我真的没想到,会获得这份荣誉。”昨日下午,吴锦泉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始终念叨着的就是意外。曾被选为“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再次因为这一评选,进入公众的视野。吴锦泉住在港闸区天生港镇的五星村社区一间普通的平房里,门户狭窄,一路走过去毫不显眼。但当现代快报记者沿路打听他的住处时,几乎所有被询问的百姓都会立马反应过来,吴锦泉就是那个“做善事的磨刀老汉”。吴锦泉依旧按照往日的作息习惯,每天早上迎着日光,踏上自行车去找一个不固定的摊位,在一次次接过顾客手中的零钱后,再推着车,披着霞光,回到家中……数着沉甸甸的硬币,成了每天让他感觉最踏实的事儿。攒多了,就捐出去。XX年,他还倡导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爱心社成立以来,收到爱心居民和企业家的捐赠近20万元,帮扶困难群众近千人次。南通市红十字会也申请注册了“磨刀老人”公益商标,并设立“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这位心怀大爱的老人感动了无数人。评选阶段,无数市民通过网站、手机等方式为老人投票加油。截至1月19日12时投票结束时,吴锦泉以2989400票排名第二。颁奖典礼上白岩松以他的事迹开场昨天晚上,不到7点,吴锦泉家里就已经聚集了一帮村民,等着一个小时后在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被他们围在中间的吴老,有些紧张地等着自己在电视上出现的瞬间。电视机里,位于舞台最前方的吴锦泉坐在小马扎上,安静地磨着剪刀……这成为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多年来,一个不多见的景象。“人性中最好的东西一直都在,可能在我们身边,可能是你,可能是他。”昨晚8点开始的“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以吴锦泉老人的故事作为了开场。一幅幅画面的闪过,让台下观众眼眶发热,也让台上的主持人唏嘘感叹。“和很多慈善家比起来,老爷子捐得不算多,但和自己的生活比起来,老爷子捐得太多了,简直就是以牺牲生活质量为代价,甚至以自己的生命做代价。”主持人白岩松说。老人却并不言苦,他笑着说,自己身子骨很好,一点都不累,而且,他还要“活到老,磨刀到老”。这更让白岩松感慨,他甚至发出号召,“南通的,老人身边的,如果有天你走到了楼下,看到了老爷子,您要磨的,甚至可能不太用磨的,也都拿起下,帮帮老爷子。这时候您帮的不是老爷子,而是老爷子相帮的很多人。在这,谢谢您了。”白岩松同时还报以一个鞠躬。昨晚,现代快报记者再次致电吴老,老人说,在央视舞台上站着的那几个小时中,印象最深的,是接过奖杯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老伴儿,要不是她,我不可能把这份慈善事业继续做下去。”XX年9月,老伴因肺癌去世,老人再也没法牵着她的手去捐款了。老人此前从未去过北京,一月底接到邀请去到北京后,除了几度彩排,一个下午的正式录制,吴老几乎没动过要出门逛逛的心思——他想尽量节省开支。节目录制完毕的翌日,他就赶回南通,没有在北京多逗留。高洁卓不群央视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感动中国·江苏年度人物”推选仍在继续随着“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落幕,“感动中国·XX江苏年度人物”的评选也接近了尾声。截至目前,共有来自江苏各市的40余名候选人事迹被登上了报纸。目前,推选仍在继续,预计2月底结束。推选结束后,由江苏各界精英人士、市民代表组成的专家评委会将选出20名“感动江苏”候选人,公众可通过微信、网络、信件等方式进行投票。候选人名单及投票启动时间,请关注快报后续报道。在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给我触动最大的是支月英。一名扎根农村小学36年的乡村教师。而真正触动我内心的,是她那种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一个19岁的花季少女,严格来讲,应该还略带着些稚嫩,还充满着对未来的向往,还憧憬着人生的无限可能。可是,当年年轻的支月英却在这样一个刚刚要走进广阔世界的时候,选择了走进大山,选择了大山里的孩子,选择了把青春奉献给这些娃娃的教育,从而赋予他们人生无限的可能。这是一种神圣的情怀,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36年的坚守,36年的付出,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什么样的力量浇筑,让一个女性为山村讲台培养了两代人。这就是信仰之力。信仰让党员的灵魂有了归宿,让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更加坚定。向榜样学习,坚定信仰,忠诚于党。坚定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支柱,是指路明灯和动力源泉,也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正是这坚如磐石的精神之钙,才铸就了无数革命先烈的铮铮铁骨,铸就了新中国不屈的脊梁。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信念动摇、精神懈怠,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事业上的困难挫折,面对所谓“成功人士”,忘记了入党的初衷,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只记住了自己所谓的不如别人,觉得不如别人混得好,不如别人生活好,不如别人有地位,不如别人有面子,种种的对比,使对待工作缺乏热情,对待事业缺乏信心。坚定信仰,就有力量,这点在支月英身上体现的更为直接。坚定信仰,让道路更明确、思想更端正,永怀赤子之心,坚信党的路线、纲领不动摇,用“四个自信”武装自己的思想意识,凝聚成强大的信仰之力,推动党和国家的建设不断前进。向榜样学习,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测绘行业是一个集体,强调的是团队精神,每一名同志都在其中担负着自己的职责。任何一个岗位上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影响到单位的正常运转,甚至会给集体和国家造成重大的损失。有的人老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好干不出成绩,想换好单位好岗位,可是却从来不扪心自问,到底有没有一心扑到自己的岗位中去,有没有不断的学习提高让自己能把本职工作干好干精。支月英连续36年如一日坚守在大山深处,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始终如一的恒心,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向榜样学习,甘于奉献,无悔青春。支月英扎根深山36年,为了山村教育无私奉献艰辛付出,这样的奉献精神同我们测绘行业薪火相传的测绘精神是一致的。“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是我们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独有的文化内涵,是测绘人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中践行的行为准则,提炼的精神成果。作为经常出野外工作的我们也时常能感受到那一份远离家乡、远离尘世的孤寂。当面对繁华的诱惑,面对亲情的炙烤时,我们要向榜样学习,牢记自己肩上的神圣使命,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用自己无私的付出换来单位的进步,换来大众的便利,换来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个人价值也在其中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榜样的力量无穷大,它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学榜样、赶榜样、当榜样,要反思不足,改正不足,把自己的思想当成一把生锈的刀,把支月英的精神当成磨刀石,反复砥砺,让我们的思想更纯洁,更坚定。同时,坚守平凡的方位,努力学习、加强创新,以服务群众和担当作为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郎平雄心志四海】【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人物事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XX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XX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XX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XX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在中国体育史上,“铁榔头”郎平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可以说,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在近30年的时间里,由始至终被无数的拥趸者崇拜;经历过四夺世界冠军的辉煌,享受过全民敬仰的荣誉;30年来始终走在排球运动的最前线也最透彻地体会到体育如何承受一个国家荣誉之重,担当着全民期待之累。1981年11月16日傍晚,学校停课、工厂停工,连乌鸦也停止聒噪,整个国家似乎停滞下来。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进行中,中国队对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艰难获胜。整个中国沸腾了,人群聚拢在天安门广场,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比赛颁奖典礼未毕,国家体委、全国体育总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单位的贺电就已达球队。《人民日报》12月5日报道说,当时中国女排收到的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3万件,仅郎平一人就收到3000多件。山西太原机械学院全体师生甚至送来了一块近两米长的横匾,写着“振兴中华”四个贴金大字。次日,国内几乎所有报纸头版头条都在渲染女排夺冠。《人民日报》头版:《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评论员写到“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女排赢,中国赢;女排强,中国强。“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女排的灵魂人物,郎平曾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写道。“拼啦,不拼没机会了!”这是郎平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袁伟民教练破格让这位仅有2年多队龄的北京女孩推到主攻手位置上,并期盼她能“一鸣惊人”。
本文标题:《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XX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5936 .html